今日花都讯 “通过这次活动,我直观地感受到区委、区政府在教育、医疗、用水等重点民生项目上的投入和努力,这些项目的建设成果显著,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花都院区)昨天正式开诊了,在家门口就可以到中山医看病,这是花都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
为听取我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推动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12月19日,我区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开展“广州北,幸福城——代表委员访民生”专题调研活动。实地调研过程中,代表、委员们对花都民生事业发展成果感到欣喜、振奋不已,赞叹连连。
花都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主要领导陪同调研并参加座谈会。
医食住教
民生福祉处处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近年来,花都区委、区政府始终人民至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面对群众合理诉求迅速响应、积极行动,推动解决了一批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办好了一些惠民利民的实事。特别是在过“紧日子”的背景之下,采取积极有力的举措保障民生支出,尽最大努力“兜”住了困难群体、“保”住了基本生活、“增”进了民生福祉。
冬日暖阳铺满校园,充满岭南传统书院韵味的市六中花都校区内,学生们正在崭新的操场上进行体育锻炼,精神抖擞,朝气蓬勃。作为首批全国示范性高中、广东省一级学校,广州市第六中学(花都校区)今年迎来第一批初一新生。未来,该校将更好发挥名校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花都基础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流特色名校。
2024年8月26日上午,随着指挥长一声令下,花都水厂DN2200出厂水阀门缓缓开启,北江水开始一路欢畅流入花都区市政管网,与花都区内原有自来水并网,狮岭镇的居民成为花都水厂项目的首批受益者。广州北江引水工程(花都水厂及配水管道工程部分)是花都区内规模最大的自来水厂工程。去年年底前,随着第二阶段建设完成,花都水厂产能将上升至48万立方米每日,进一步提升向花都中南部的供水能力,有效缓解花都区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让优质水源润民心。
正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花都院区正式开诊次日,走进院区,宽敞明亮的医疗环境、先进精尖的医疗设备、便捷周到的医疗服务令代表、委员们连连竖起大拇指:“家门口有了国家级医疗机构,花都人民有福了!”据了解,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花都院区选址广州空港经济区核心区,以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空港国际医疗中心”为目标,致力成为广州医疗依托交通枢纽面向国际、国际尖端医疗资源流向广州“双向奔赴”的最佳载体,让优质医疗健民体。
办好民生暖心事,敢叫旧貌换新颜。来到拆旧建新改造后的集群街2号楼,代表、委员们看到昔日的“老破小”危房如今原地大变身,成为空间设计合理、色调温馨的现代化住宅楼,纷纷啧啧称赞,对花都区民政企合力大手笔推进老城区危旧房拆旧建新的魄力表示由衷赞叹!
集群街2号楼位于新华街丰盛社区,该楼建于1976年,地处花都老城区。这里人气兴旺、商业繁华,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城市在发展,房子也在老去,该楼经近50年岁月洗礼,存在安全隐患突出、人居环境较差、危房无法纳入微改造实施范围等诸多问题。在北站片区实施微改造工作的契机下,经过政府引导、居民多次协商改造意愿后,花都区按照“原拆原建、增加公服”的规划思路,在全省首创多产权业主危旧房屋拆除重建新路径,由25户产权人自己掏钱,拆除重建,自行改造成商品房,为老城区危旧房拆旧建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州经验,谱写了一段民企政多方协同“共建共享”美丽家园的佳话。
除了拆旧建新,花都区还在老城区原有空间范围内“大”做文章,缓解老城区“停车难”问题。花都区政府联合智都集团,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和空间使用率,对洪秀全纪念广场停车场、花都1958影院停车场、老干部活动中心停车场重新设计,翻新改造。项目建成后共提供车位510个,有效缓解了附近老城区“停车难”问题。
“广州北 幸福城”
是生活在花都的真切感受
调研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我区民生工作各抒己见、热烈讨论,提出了很多具有指导性、建设性的“金钥匙”和“金点子”,既站位高、思考深,又有情怀、接地气。
“今天的调研让我感觉到花都人民很幸福,花都民生实事办得好、办得实、办得新!我认为花都要进一步讲好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的故事,突出核心竞争力,聚焦供应链赋能;做好“港、产、城、乡”融合发展的文章,聚焦白云机场‘流量’变现,深化推进航旅融合;用好国家级经开区这块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市人大代表朱前鸿表示。
“花都区在教育上着力解决学位供需矛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平衡教育资源区域差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广州六中落户花都是加强民生配套的重大举措,希望市六中发挥品牌效应,做好本部与花都校区的资源整合与平衡,推进我区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区人大代表刘全武表示。
“近年来,花都区委、区政府在改善百姓民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特别是在教育、医疗、交通、供水等多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历史性的成绩,作为市民也作为人大代表能深切感受到这种变化,感受到党委政府的温暖和关切!”市人大代表胡国雄如是说。
“我来自改造片区内的一个社区,同时也是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站长和一名人大代表,见证了项目从意见征询到如今如火如荼的建设。在区委、区政府、新华街、住建局和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北站片区的城市风貌正在一步步的换新,改造后的老城区将重新焕发新活力,实现了人居环境、文化环境、营商环境“三提升”,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区委、区政府在重点民生项目的投入和努力。”区人大代表郑燕玲表示。
“‘广州北 幸福城’正是我作为一名在花都生活工作15年的老百姓最真实的感受。今天对市六中花都校区开办项目、北江引水花都水厂工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花都院区、老城区停车安居等的实地走访,更加深了我在花都生活的幸福感、归属感。”区政协委员石婧雯表示。
把群众的“心上事”
当作“上心事”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花都区而言,民生福祉的落实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优质医疗教育资源的强势赋能,体现在道路交通环境的优化升级,体现在居住环境的提质改善,更体现在输送到千家万户的优质水源……
“民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要坚持把群众的‘心上事’当作我们的‘上心事’,以钉钉子精神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求成效,努力把一张张‘民生清单’变为群众的‘幸福账单’”。花都区领导表示。
未来,花都区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动民声呼应工作走深走实,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图文: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理聪 日文 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