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全面实施好生活垃圾收费工作,不仅能提高对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力度,还能反哺城市环境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提高生活垃圾收费率,花都区巧用“连环招”,多举措完善生活垃圾收费体系,打造生活垃圾收费“花都样本”,助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
巧用“政策招”,出台首份规范性文件
为从源头解决生活垃圾费收取和使用管理不规范、收费单位不明晰等问题,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通过前期调研、多方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和和多轮修改完善,于9月28日印发《广州市花都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和清洁卫生费收取管理制度》。该制度是花都区出台的首份关于生活垃圾收费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有效结合花都区实际,明确了为什么收费、怎么收费、收费收入怎么管理等事项,规范了相关费用收取方式和使用去向,细化了“站前站后”垃圾代运费收费标准,兼顾了对于相关违法行为的教育惩戒,对花都区的生活垃圾收费工作起到有力的指导作用。
善用“科技招”,开发缴费智能系统
为满足市民“足不出户”缴费需求,促进垃圾缴费规范化、透明化、便捷化,花都区以民意为导向,依托“花都区政府”小程序,开发了生活垃圾收费管理系统,实现“指尖”缴费,便民利民更进一步。
该收费系统作为城市管理的一大功能模板进行整合,优化系统开票、银行对账、收费模块衔接等环节,市民不仅能轻松查清自己缴费的标准和费用,还能实现线上开票、定期推送账单提醒功能,避免错缴漏缴。为完善数据库标准化、精确化,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邀请第三方专业公司对计费面积进行测量,实现费用计算科学透明。
同时,花都区通过收费系统归集管理全区各收费单位的收费资金,理顺了镇街子账户资金归集、总账户上缴国库的收费管理流程。把全区收费统筹管理后返还到各镇街,专项用于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确保资金来龙去脉清晰。生活垃圾收费作为政府对街(镇)环卫经费财政投入的补充,直接减轻了垃圾清扫、收运、保洁费用的支出负担,有效拓宽了财政收入渠道,争取更多资源投入到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建设,真正实现生活垃圾收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活用“奖惩招”,激活收费内生活力
为激活各收费单位收费积极性,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加强统筹协调,首创收费奖励规则和红黄牌警示制度,用活奖惩“指挥棒”,压实收费单位垃圾收费责任,助推收费管理质效提升。
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容环卫管理科负责人介绍,推行收费返还奖励制度让收费单位工作热情高涨,极大地激励了各收费单位挖掘收费潜力。与此同时,在收费管理工作中首次引入挂牌警示制度,倒逼收费单位落实收费责任。每月对12个收费单位进行统计排名和警示通报,对收费完成率低的收费单位实行“红黄牌”警示,并对排名落后的单位开展上门服务,指导进行更为精准有效的开展收费工作。
妙用“宣传招”,多维提升知晓率
为提高群众对垃圾收费政策的认知度和理解度,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多维度开展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宣传活动。以短视频网络平台宣传与传统公共区域海报宣传相结合,打造新闻媒体宣传矩阵,扩大宣传覆盖面;垃圾收费宣传进社区,面对面,心贴心,组织入户宣传,为社区群众和沿街经营户发放宣传彩页,设置生活垃圾收费宣传展板、悬挂横幅等,把政策宣讲送上门,缩短宣传“最后一公里”。通过多途径、多维度宣传,倡导群众积极参与垃圾收费工作,促进花都区收费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通过制度完善、数字化治理、奖惩结合、宣传科普等系列举措,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效解决了基层治理的难点,规范和加强了垃圾收费管理工作,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引导垃圾源头减量,不断提升城市环境卫生标准化精细化品质化建设水平,助推花都区“无废城市”建设,助力绿美花都加速实现。
下一步,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持续锤炼城市管理“真功夫”,大力宣传垃圾收费政策,不断提升收费人员业务水平,营造收费工作多方谋划、民众广泛参与、干净整洁城市环境共建共享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