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犯罪分子利用电话、短信和网络等手段实施电信诈骗犯罪,尤其是针对学生及家长群体实施的电信诈骗案件屡有发生。还有少数同学受利益诱惑,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银行卡、手机卡、微信、QQ、支付宝等账号,甚至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沦为了诈骗分子的帮凶、共犯。
为有效遏制此类犯罪的发生,保障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合法权益,防止大家落入诈骗团伙精心布置的陷阱,花都公安特别提醒家长及同学提高法律意识,学会三个保护:保护好个人信息、保护好银行卡和电话卡、保护好其它支付工具、社交工具;切勿向他人出售、出借、出租。同时,也要警惕以下诈骗手法:
一、网络刷单兼职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事主在网上寻找兼职业余时间赚钱的心理,以高额返利、佣金为诱饵,使用微信、QQ、支付宝、微博以及求职软件为载体,发送“网上刷单”信息,骗取事主刷单本金,实施诈骗。
二、网络贷款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被害人急需用钱的心理,以办理无担保、无抵押的低息贷款,或以可提高信用卡额度为由,以进行验资、刷流水或者缴纳保证金、解冻金等各种借口,要求被害人转账,实施诈骗。
三、客服退款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淘宝等商家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买的货品缺货或者商品有质量问题,需要退款或者给予事主补偿,引诱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四、注销贷款账户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银行、贷款公司客服(尤其是校园贷、学生贷),套取事主信息,以注销贷款账户否则将影响征信、或产生费用为由,诱使事主转账,实施诈骗。
五、冒充熟人、单位领导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熟人、同学、朋友、老师等,通过借钱、充话费、生病住院、帮忙办事等各种理由要求事主进行汇款转账,实施诈骗。
六、家长群收费诈骗
在学校学生家长群,冒充班级老师,以老师名义群发交资料费、补课费要求家长缴费转账,或利用新冠肺炎,以销售口罩、新冠肺炎疫苗、特效药等,诱导学生家长进行转账。
七、游戏装备买卖诈骗
青少年在业余时间上网游戏,买卖游戏装备、账户、装扮等时,诈骗分子收到购买装备钱款或者收到游戏装备后将事主拉黑,实施诈骗(非官方网站、线下买卖游戏外挂、装备、账号的都是诈骗)。当您接到以上类型诈骗电话或信息,请勿轻信。请及时拨打110或者辖区派出所电话进行咨询。随着网络的普及运用,学生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增多,家长需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骗教育,注意保护好自己的手机账户、支付密码等信息安全,同时最好规定孩子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长、时间段,规范孩子网上浏览行为,降低被诈骗风险。还要教育孩子,96110是国家反诈中心的热线电话,一定接听!!!诈骗手段多种多样,变化多端。谨记不轻信、不转账、不汇款、多核实、多咨询。提高防骗意识,避免上当受骗。同学及家长们,遇到涉及转钱等不确定情况,及时跟老师、家人、朋友确认信息进行核实,避免上当受骗!如果发现上当受骗,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警。最后,祝家长及学生们身体健康、学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