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14MB2D07013M/2025-00035 分类: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 成文日期: 2024-11-05
名称: 花都区2023年度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2-21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花都区2023年度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报告

发布日期:2025-02-21  浏览次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生态文明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提出“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开展资产全面清查,摸清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家底,理清产权状况,明晰管理边界,是进一步夯实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推进生态保护补偿等重大改革的工作基础,有利于更好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根据自然资源部全面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的统一部署和省委、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报告的工作要求,2023年,我区进一步创新自然资源管理理念,全面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花都区自然资源基本情况

  (一)土地资源。花都区土地总面积96802.36公顷(调查面积),包括湿地63.07公顷、耕地5745.07公顷、园用地10494.43公顷、林地35464.76公顷、草地2235.21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4565.3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533.71公顷、水利设施390.24公顷、水域11161.2公顷、其他土地2149.34公顷(根据最新2023年度变更调查同口径数据统计)。  

  (二)森林资源。花都区作为湾区独一无二的“空铁门户”、广州北部生态屏障,我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50.89万亩,占国土面积35.05%,森林覆盖率35.47%,森林总蓄积量301.37万立方米。其中全区生态公益林面积27.45万亩,占全区林地面积53.98%,商品林面积23.4万亩,占全区林地面积46.02%。全区现有王子山森林公园、九龙潭森林公园、丫髻岭森林公园、秤砣顶森林公园4个,白沙田桃花水母自然保护区1个,花都湖湿地公园1个共6个自然保护地。

  (三)水资源。2023年我区年降雨量1708.0mm,折合降水总量16.55亿m³,比2022年减少12.3%,比多年平均值偏少5.6%,属平水年。水资源总量9.60亿m³,比2022年偏少12.9%,比多年平均值少4.0%,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9.45亿m³,地下水资源量2.08亿m³。截至2023年底全区水域面积104.7平方公里,河流(涌)83条、总长度431.433公里,河道密度达到3.51公里/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湖1个、水面面积1.57平方公里,水库49宗、总库容14755.15万立方米。

  (四)固体矿产资源。截至2023年底,我区有效采矿权4个,分别为水泥用石灰岩2个、水泥配料砂页岩1个、建筑用花岗岩矿1个。2023年全区持证矿山探明资源量与控制资源量为40011.53万吨。

  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及成效

  (一)以更广视野加强规划引领,谋划高质量发展突破

  在顶层设计上破题攻坚,高质量编制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形成“一区一城一港一湾”城镇空间结构新蓝图。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顺利通过省厅数据质量检查,在全市率先启用。强化“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底线约束,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约241平方公里、永久基本农田约44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约131平方公里,全力保障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国土安全,为花都区重大建设项目落地腾挪土地空间。抢抓新一轮广州战略规划窗口期和机遇期,主动融入广州2049战略规划,形成花都区2049发展战略规划研究,进一步谋深谋实打造广州北部增长极的思路举措。高标准编制区级生态廊道专项规划,进一步支撑美丽国土空间格局。

  (二)以更实举措拓宽产业发展,强化资源要素支撑。

  一是探索多元收储机制。多途径破解土地储备用地指标、收储资金瓶颈,积极推行“做地”新模式,秀全水库东片区1.25平方公里纳入市首批重点做地范围,稳步推进临空数智港片区等5个工业做地项目,做地范围6643亩,项目个数、总面积在全市工业做地中走在前列。二是加快低效存量用地盘活。谋划盘整现有产业用地资源,形成都市工业“六个一”工作成果,梳理增存用地资源77平方公里、潜力用地空间42平方公里。三是大力促进产业集聚。聚焦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精准安排约5100亩预支建设用地规模,保障重点项目、产业平台、民生设施用地需求;谋划广州“绿能谷”、国际时尚智港等重大产业项目,规划“万亩千亿”大平台;大力释放制造业发展空间,完成产业用地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25宗,其中容积率提高22宗,位居全市第一,涉及用地面积100公顷、新增建筑面积199万平方米,均位居全市第二。

  (三)以更高标准擦亮生态名片,推进绿美花都建设。

  一是高位推动绿美专班运行。聚焦绿美广东六大行动,迅速组建成立绿美工作专班,制定并印发五年行动计划、2023年工作要点,以林长制为抓手组织召开专题会议15次,统筹落实用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保障,确保绿美花都工作扎实推进。在“绿美广东竞风华”大型主题活动中,充分展现我区绿美花都建设成果,取得全市第二名的优秀成绩。

  二是高标准提升森林质量。率先在九龙湖开展700亩林分改造和2500亩封山育林,联动提升九龙湖和阿那亚小镇、狮前村、七溪地等森林生态旅游资源,高水平建设生态价值实现示范区;完成低质低效林分改造3.7万亩,打造原生复层多彩森林;选取藏书院村、狮前村作为示范点,打造农家四小园景观。扎实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监测测报工作。

  三是推动森林资源优势融合。新建和改造森林步道45公里,串联九龙湖、七溪地、梯面镇五环步道和古茶园等自然人文资源区域,沿线发展民宿餐饮、森林运动、林下种植等产业;新建改造油茶林1220亩,林下种植茶叶、林药和林菌,夯实木本粮油基底,促进林农增收致富;支持七溪地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打造多样的森林康养产品。

  四是推进历史遗留矿山修复。采取植树造林、自然复绿等方式,全面恢复土地使用价值和环境生态,完成修复面积3.4公顷,助力绿美花都生态建设。

  (四)以更硬作风守牢防御底线,构建安全格局保障。

  一是筑牢森林防火“安全网”。全面落实常态化督导检查和局领导带队检查机制,压实属地单位森林防火责任,全年召开工作会议9次,发布预警提醒信息3万人次,完成消防蓄水池9个、拦河坝2个、防火林带维护工程33公里、蓄水罐设置135个,超额完成年度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任务。充分利用智慧巡林系统提升巡护效果。实现全年无森林火灾,清明期间、重要节假日等重点时段零火情。

  二是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御。全面落实值班值守、监测预警、会商研判、转移避险等各项防御措施。全年出动822车次、1724人次,检查地质灾害、削坡建房风险点1025处次,发布专题预报15期,举办宣传活动、应急演练等14次。全区无发生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

  三是全力做好区系统安全。印发安全生产工作纪要,定期开展安全风险研判分析,部署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严格履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职责,强化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做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专项检查,全年监管领域无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消防工作考评获区优秀等级。

  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3年我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存在短板和不足:一是在规划建设方面,地区枢纽相关规划尚未完全落地,空铁联运体系优势尚未发挥,集疏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交通枢纽优势有待进一步深入规划和转化。二是在土地利用方面,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短缺,留用地开发利用率低、缺乏产业导向、村级工业园改造较慢等短板问题较为突出,土地要素保障高质量发展能力有待提升。三是在生态保护方面,仍有部分耕地有“非农化”情况发生,背离绿美花都的建设宗旨。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工作措施

  (一)围绕规划引领持续发力

  紧紧围绕“一区一城一港”产业发展格局,高质量谋划广州北部增长极先行启动区,持续优化西部智能新能源汽车城、空铁融合发展示范区用地功能布局,谋划好中央商务区北片区、秀全水库东片区、空铁大道沿线、大广高速沿线等空铁融合发展示范区功能平台,提升北部增长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持续优化空铁联运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快推进贵广高铁广宁联络线、广清永高铁引入广州北站。继续高质量推进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优化调整规划用地用海数据库,谋划推动重点片区规划编制工作,保障重点产业项目土地要素供给,加强重点项目用地服务支持,推动老城市焕发新活力,推动花都区从“北优”向“北强”战略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二)围绕资源要素保障持续发力

  全力以赴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面提升促项目落地,进一步挖掘土地资源潜力,释放高质量产业发展空间,探索多元收储机制,开发完善土地利用政策打造花都特色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亮点项目,持续推进工业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修正及优化深化,提高空间配置效率,为花都纵深打造北部增长极提供用地保障。

  (三)围绕生态保护持续发力

  高质量完成年度绿美花都生态建设任务,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组织开展森林公园的科学考察,总体规划,勘界立标等工作,构建完善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健全完善耕地网格化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推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预调出待整改”图斑整改工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抓好卫片执法,加强动态巡查,严防严控违法用地。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

2024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