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环保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区环保工作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污染减排和总量控制为主线,注重污染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控制,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主要工作
(一)积极落实环境空气污染防治工作。
认真落实《广州市2012-2016年空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方案》,大力推进禁燃区建设,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已进入合法性审查阶段。制定燃煤、燃重油锅炉淘汰或改燃清洁能源工作计划,已完成年度淘汰升级改造200台锅炉任务。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截止12月30日,共发放环保标志92754万个,对349380万辆机动车进行排汽检测。加强有机物污染控制,对辖区内68家加油站、2家油库进行油气回收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所有油站油库进行油气抽检,结果达标。强化扬尘污染控制,联合区其它部门检查各种扬尘35处,泥头车4563车次,处罚泥头车交通违法行为1650宗。加强餐饮业管理,核发中型餐饮业户排污许可证52家,小型餐饮业户排污许可证27 家。区政府印发《广州市环境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各项应急准备工作有序推进。截止12月30日,全区空气质量(API)达标天数350天,同比减少12天,达标天数比例为95.9%,同比下降3.3%,未出现重度污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值分别为:35ug/m3,37ug/m3,87ug/m3,与去年环境空气质量基本持平。
(二)积极落实水体环境污染防治工作。
区政府印发了《广州市花都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物理隔离防护设施建设工作方案》,目前《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物理围网设计初步方案》、设计图、工程预算书已完成。推行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和9条河涌“一源一册”常态化管理,每月对一条河涌周边企业进行集中执法检查,对流溪河流域的25家重点污染源企业依法立案并相继移交法院处理。强化乡镇饮用水源监测和河涌水质监测,对乡镇饮用水源每季度监测1次,新街河十个断面每月监测1次,在原有4条公布河涌(天马河、新街河、田美河、雅瑶河)的基础上,从今年5月开始增加2条公布河涌(铜鼓坑和铁山河),且每条河涌增测上游断面,每月监测1次。完成饮用水源水、跨界河流断面和地表水枯、丰、平水期的采样监测分析工作,共获得有效数据2742个、312个和 1791。
(三)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
印发实施《广州市花都区2014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抓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监管减排,2014年共完成减排项目17个。密切关注我区重点减排工程“瓶颈”项目的进展,其中新华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已完成,目前处理水量有20万吨/日,12月新华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通过广州市局的验收。花东污水处理厂塌陷管网已于2014年9月修复完毕,投入正常使用,2014年第4季度花东污水处理厂污水平均处理量达2.2万吨/日。
加强农业面源治理,联合区农业局、畜牧局共同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建立科学种植制度和生态农业体系,划定区禽禽养殖禁养区,全年全区共清理关闭生猪养殖场1006家,减少生猪存栏171812头。积极开展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工作,督促我区全部国控源企业完成在线监控体系建设,开展自行监测工作和信息公开。
(四)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
区政府印发了《广州市花都区环境保护规划(2013-2020年)》(花府〔2014〕14号);各镇、街也分别印发了各自的环境保护规划。以PM2.5污染防治为重要抓手,加强源头控制,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完成赤炭供水加压站工程、梯面供水加压站工程、花都湖公园二三期建设、花都区博物馆(花都阁)等重点民生工程环评审批。列入我区重大产业项目的30个项目环评有序推进。全年共审批总投资203.587亿元的项目环评278个,批准总投资92.47亿元的竣工环保验收项目 157个。
(五)持续加大环保监管力度。
坚持“铁腕治污”,检查企业2591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78宗,处罚金额326.9653万元,责令停产、停业、停止运行使用120宗,责令限期改正违法行为158宗。加强固体废物管理和涉核放射源单位监管,全区有70家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其中已关闭、停产、搬迁3家,经核实没有危险废物产生的有20家,符合规范化管理的有41家,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共2.8万吨,均与有资质处理的公司签订了处理合同。对全区3家使用放射源单位每季度进行一次专项核查,确定放射源安全。落实 “广佛交界区域水污染整治”环境问题省挂牌督办任务,“流溪河(花都段)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整治”、“3家电镀行业企业污染整治”环境问题以及4家重点企业市挂牌督办任务。 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2014年要求9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其中5家已完成验收,1家已关闭,1家停产,2家搬迁,已基本按要求完成2014年度清洁生产审核任务。全力保障环境安全,有效处置“6.10”西二环储油灌车重金属工业废液泄漏污染等6宗突发环境应急事件,确保环境安全。强化信访案件办理,共接群众环境投诉3156宗,其中区长专线1319宗,努力维护群众利益。
(六)逐步改善城乡环境面貌。
开展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已完成来又来商场和顺通五金制品有限公司2项噪声防治工作;对中高考等考场周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为考生营造一个优质的考试环境。共获功能区环境、区域环境、交通干线三方面噪声监测有效数据28个、217个、360个。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5.4分贝,处于一般水平;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路长加权平均值为 69.7分贝,处于较好水平,城市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积极淘汰落后产能,经区府同意,与发改、经贸部门联合印发《花都区2014年淘汰落后产能与污染企业工作方案》及第三批淘汰名单,已完成20家淘汰工作。配合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开展农村饮用水源监测网络规划研究,定期开展农村污染企业监测。强化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制定花都区11条广佛跨界河涌执法监察工作方案,与三水南海环保局、白云区环保局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七)持续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
向主流媒体发布新闻通稿213篇,印发《花都环保之窗》5000份,宣传品15866份,制作《今日花都》宣传专版9期。与广州大学市政学院合作设计一系列环保公益宣传漫画,组织企业代表开展“花都环保之窗讲坛”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环保的良好氛围。投入175万元开展生态村镇创建工作,成功创建幸福社区10个。
(八)扎实推进环保能力建设。
投入20万元维护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目前,已有81家企业接入该平台,实行实时监控。投入10万元引进执法监察网格化信息技术,建立全区污染源数据库,实时动态更新。通过环境监测网络站和国(省)控重点污染源监测质量监督考核,以及2014年第一轮国家环境监测网能力考核。已向广州市环保局申请增设3个空气监测点位,届时将能全面客观反映我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水平。
(九)持续深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从今年2月份开始,我局用半年多时间,深入开展了以解决“四风”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教育活动,我们始终坚持立足学习提高,加强党性修养,着眼解决问题,坚持群众路线,贯彻边整边改,建立长效机制,认真完成了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的各项教育任务。通过教育实践,较好地解决了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大家经受了一次严格的党性锻炼和洗礼,受到了一次党的宗旨意识的再教育,达到了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修养上有明显加强,作风上有明显改变,工作上有明显改进的效果。
二、存在问题
虽然目前我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既要有打攻坚战的紧迫意识,又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一)总量减排工作任务艰巨。仍存在个别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部分污水厂污水处理负荷率长期偏低、部分污水提升泵站高压电设备未安装等瓶颈问题,影响我区”十二五”总量减排任务的完成。
(二)环境风险继续增加,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我区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环境敏感、环境风险高发与环境意识升级共存叠加时期,长期积累的环境矛盾正集中显现,PM2.5、饮用水安全和化学品污染问题,引起群众广泛关注。
(三)执法监察队伍不足与基层环境保护机构不健全。目前,我区企业约40000家,其中重点企业近2000家,每一家重点企业都需要巡查、年审排污许可证、征收排污费等。环保投诉量大,平均每个工作日超过10宗,每一宗都需要处理、调解和回复。而我局只有24名执法监察编制,环境协管员10名,监管人员明显紧缺。目前我区各镇(街)、管委会尚未建立独立的环境保护机构,镇级的环保人员少且身兼多职,影响了对所辖区域的环境管理工作,对一些环境问题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四)环境执法手段不多,效果不明显。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环保部门按法律程序予以查处,逾期不履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需要较长时间,缺乏强制和立即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各有关镇街、职能部门各施其责、联合执法、形成合力的力度有待加强。
(五)环保仪器装备亟待加强。虽然近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局购置了一批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和环境监控设备,但与当前业务量的需要和邻近区(县、市)仪器配备相比,我局的监察、监测仪器装备依显不足,不能满足业务需要,严重影响了业务能力的拓展。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局将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幸福花都”的核心任务,以新《环境保护法》为依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环境项目准入,严格环境执法,主动服务,依法治污,突出抓好环保各项重点工作,不断提高环境质量。
(一)继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创新活动载体,采取多种形式,着力提高效果,其中要重点抓好干部学习培训活动和“四风”整治工作。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努力把党的群众路线精神转化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建设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精神状态良好的干部队伍和全面完成今年环保各项任务的力量源泉。
(二)全力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按照广州市下达的总量减排任务,分解并编制我区2015年总量减排工作计划,报区政府同意后印发实施。积极推进各减排工程的进展,确保完成年度总量减排任务。
(三)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作用。
一是严格把关,把环评文件的审批作为保障我区科学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因污染问题受上级挂牌督办的区域或行业实行区域限批;对选址于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大气环境功能一类区、生态严控区等区域内的项目原则上不批。同时,强化服务意识,注重工作效率,规范、加快审批进度,创新工作方法,简化办事流程,做好对项目尤其是重点项目的主动跟踪服务工作。二是实施区及镇(街)环境保护规划,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三是淘汰落后产能,按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加快落后产能退出步伐,建立建设项目与减排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衔接的审批机制。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高耗资和产能过剩项目建设。积极淘汰位于水源保护区、中心城区以及非产业园区的漂染、皮革制造、小型化工及铸造等“两高一低”企业。
(四)加强环境执法,确保环境安全。
一是加强对街镇环保工作的检查指导。参照市局挂牌督办的做法对街镇重大敏感环境问题实行挂牌督办。如狮岭镇皮革产业整治、炭步铝灰、铸造问题、全区无牌电镀问题等。实行挂牌督办、并与环境目标责任考核挂钩。二是加大花都湖流域工企业执法监管力度。积极推进印染、铸造、废旧塑料加工、橡胶等落后产业的关闭淘汰工作,按照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关停并转落后产业。继续抓好巴江河、流溪河及9条河涌的专项执法检查,坚持每月集中力量重点检查一条河涌,要引导排污企业将生产废水接入污水处理厂,减轻花都湖压力。三是加强对重污染企业(国控企业、重点风险源、电镀、漂染企业、皮革、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区域(饮用水源、水库周边、花都湖流域、巴江河、流溪河及9条河涌周边企业)、重点项目的检查监控力度,加强重点企业在线监控系统管理。督促未完成在线监控系统安装任务的企业按时完成任务。继续抓好9条河涌周边74家涉水企业的检查监控,确保水环境安全。坚持每月一次夜间执法检查行动,各执法小组每周一次夜间执法,对违法排污和超标排污的企业一律立案处理;加强对淘汰落后企业检查监控,确保按时完成淘汰落后企业工作任务。每个执法小组每月立案数不少于4宗。四是大力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净化空气质量。按上级要求完成好工业锅炉的整改和淘汰任务,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强对餐饮业油烟、有机废物、扬尘污染、加油站储油库油气排放的监管力度,及时依法查处违法排污行为。抓好学校食堂污染专项整治工作,确保达标排放。继续加强对非法炼油厂、铝灰厂查处力度。五是切实加强对固体废物的管理。要摸清底数、掌握政策、落实责任、完善手续、严格管控。危险废物、严控废物、放射源要按要求规范管理。确保安全。
(五)加强环保能力建设。
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和监测质量,不断提升环保信息科技装备水平。加大应急仪器设备投入,增加充实监测技术人员,完成35个项目的扩项工作。继续完善执法监察标准化建设,拓展功能,充分发挥作用。
在推进幸福花都建设的实践中,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我们将认清形势、把握政策、明确任务、创新理念,进一步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工作,把民生福祉作为环保人的最高追求,树立脚踏实地、狠抓落实、抓出成效的工作作风,提高新形势下破解难题的能力,不断探索环境保护工作的新路子,努力开创花都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花都区环境环保局
二〇一五年一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