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绿廊、乡贤林、绿美小菜园、主题文化墙、零碳示范区。自今年初花都区花山镇花城村启动建设“岭南绿美第一村”以来,坚持党建引领,下好绿美建设"一盘棋”,凝聚共建共享“一条心”,拧成乡村发展“一股绳”。目前,已完成植树1198株,建成15里紫荆绿廊大道1条,绿美小菜园3个,绿美小公园2个,整改赤膊房115栋打造美丽庭院12户,初步实现“以绿为基、由绿及美、由美到富”的绿美乡村建设成效。
突出科学规划,下好绿美建设“一盘棋”
突出“请进来”引入专业团队。依托省内有关党史研究、林学、园林和城乡规划等专业力量,组建“岭南绿美第-村”建设工作专家顾问团,先后8次组织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农科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中共广东党史学会等10余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召开研讨会,围绕花城村红色资源发掘利用、“岭南绿美第一村”建设打造等,开展了全链条式的“把脉问诊”献计出力。
注重“走出去”学习先进做法。先后多次组织区、镇、村有关工作人员,党员群众等前往清远、汕尾、黄埔区等地,参观绿美建设、乡村振兴建设成果,学习先进经验,开拓视野、提升信心。
聚焦“红绿融”制定发展规划。立足花城村浓厚的红色文化资源禀赋,制定《花都区花山镇花城村“岭南绿美第二、三期建设项目景观深化设计方案》,坚持“红绿融合”主体思路,持续传承弘扬红四师文化,推动“四小园'村”及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下大力气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引进产业发展项目,全方位构建13336红绿融合发展体系,推动实现“以绿为基、由绿及美、由美到富”的建设目标。多元助力建设,凝聚共建共享“一条心”
多元携手植绿。今年3月初,省委社会工作部、省林业局、省志愿者联合会、广东狮子会、省揭阳商会等政府机关及各类社团组织等14支先锋队,在花城村种植木棉、凤凰木、宫粉紫荆等一批乡土适生树木,成功打造15里紫荆绿廊。组织村民打造“乡贤林”,并在房前屋后“见缝插绿”种植黄皮树、桂花树、罗汉松等树木等,以实际行动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多方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发动企业家、乡贤等社会力量,通过捐资捐物、无偿参与绿美乡村建设等方式,助力绿美花城生态建设。截至目前,累计收到各类捐款达300万。同时,区、镇还通过申请专项债资金、申报乡村振兴和绿美广州项目等方式,为“岭南绿美第一村”建设筹措各类资金。目前,已筹措争取各类资金2800余万元。感恩回馈促共享。今年5月,花城村干部群众主动要求在“乡贤林”立石刻名,表彰纪念为花城村绿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乡贤等社会各界人士。在绿美小菜园第一批蔬菜产出后,花城村“两委”班子,第一时间上门为企业送上最鲜嫩的秋葵、茄子等蔬菜,增强了企业家参与绿美建设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优化乡村治理,拧成乡村发展“一股绳”
突出党建引领。区委组织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书记助理,加强村“两委”班子的领导力和执行力。组建以村“两委”干部、农村党员为主体的“红四师”志愿服务队。在“零碳村”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中,村“两委”干部始终冲锋在前,坚持从我开始,掀起了全村共同参与“岭南绿美第一村”建设的新浪潮。
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实施《花山镇花城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实施方案》建立运用积分制管理机制,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绿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持续提升乡村风貌。
推进数智乡村平台建设。花城村投入资金约50万元,建成了集智慧党建、村务办理、三务公开、AI智能巡检、乡村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智慧化水平。
倾力打造“富碳村”。整合全村民房、企业厂房屋顶资源,实施屋顶光伏项目,动员群众利用自家房屋安装屋顶光伏,推动村集体、光伏企业、村民三方增收。目前,全村已有40户完成光伏设备安装工作。同时,坚持光伏安装与农村风貌提升一体推进,建设绿美小池塘,对斑驳破旧的墙体粉刷,并绘制绿美生态主题彩绘,在第八经济社打造了零碳绿美一体化示范区。依托1.7万余亩公益林资源,探索实施碳汇交易,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