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下午,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闫卫星同志接受区融媒体中心采访,详细介绍了我局整改工作举措,以及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科学绿化方面的做法,并带记者实地感受我局在以往项目建设中树木原地保护的成效。
区交通运输局切实把整改工作提升到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科学化现代化的高度,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运用到交通运输各项工作之中,不断提升群众出行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该局全体干部职工坚持把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问题整改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并融入交通运输日常工作。2021年12月13日,该局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将涉及该局的33项工作任务细化形成整改工作清单,挂图作战,逐项对账销号,确保各项整改任务精细精准有序推进,持续推动整改工作走深走实,确保整改达标达效。
落实“一路一档”建档立册 打下“智慧交通”坚实基础
区交通运输局全面梳理在建项目台账,完成三东大道隧道、莲山路、公益路等34个项目新建绿化台账,并按照最新政策要求,完成新花大道、炭步大桥重建等工程树木保护专章编制工作,优化平石路、曙光路等绿化设计方案,减少树木迁移数量。先后召开44次协调会议,统筹解决广汕客专项目房屋震裂、花城街站交通疏解、惠州至肇庆高速公路线位调整等市重点交通项目建设相关问题。
打通断头路:平石路(公益路-凤凰北路)2022年4月通车
在此基础上,该局所属道路管养单位落实“一路一档”建档立册,形成长效工作机制。目前,全区6条普通国省道干线全线路段信息复核、标线、排水系统、人行道、绿化、交安设施、横截面的外业普查工作已完成,按线路录入基础信息建档立册,并对道路现状视频进行了采集。根据外业普查成果,更新道路养护相关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同时完成了绘制国省道平面位置图、横断面图和历年工程档案的收集工作。通过健全“一路一档”信息台账,全面摸清准确把握道路各项基础信息,为日常养护和建设提供数据支撑,推动道路管养科学化、智慧化,提升道路养护精细化水平,为我区道路养护信息化管理及“智慧交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打通断头路:曙光路(三东大道-花都大道)2021年12月2日通车
快速道为古树“让路 细叶榕延续百年活力
花都大道快速化改造(花山立交-花东立交)项目位于花东镇,是我区东西向的交通要道,为广州白云机场周边道路管网配套工程,对完善空港经济区交通基础设施、优化粤港澳大湾区道路管网及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018年,承建单位发现在花东立交主线桥右幅桥石角路位置有一棵10余米高的细叶榕位于桥下辅道行车位置,树干部分侵入花东立交主线桥桥面约6.9米,已影响道路及桥梁的使用功能。据当年核查,该细叶榕树龄有108年,如今已有112年。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树正好处于主线桥边辅道施工位置,如果要顺利施工并且不影响工程规划,那就需要迁移该细叶榕。但这明显不是我们的初衷,我们并不希望这样做。”
发现问题后,区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协调研究,希望能保护古树。花都区林业、交通部门会同市林业和园林局、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先后8次到现场实地调研,为做好古树保护工作,结合古树生长现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对古树作原地保护,编制保护性修剪方案,调整道路设计方案,将辅道做弯曲处理,“让路”百年古树。
设计方案修改后(修改辅道从古树右侧弯曲而过)
“区交通部门会同林业、市政等相关部门,花了两个多月时间认真研究,编制了为古树让路和古树修剪保护方案,并且邀请有关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审。同时向园林部门申请了修剪的施工许可。各方面完善手续以后,我们才进行修剪施工。像这种百年古树必须原地保护不迁移,更加不能砍伐。后续我们会加强对这棵古树的保护和管养,让它能够继续顺利生长。”
花都最美“曲线车道”
规划上一处看似微小的改动,背后体现出城市开发建设中的人文理念。将行车辅道由原来的直线向东改为一条弧线,而正是这个小小的弯曲,原地保护了一棵百年古树。有市民将“曲线车道”的图片发在朋友圈后被广泛转发,市民纷纷点赞这是花都区最美的“曲线车道”。施工方相关负责人表示:“古树能保护起来,不增加多少造价,也不影响道路使用功能,我觉得这个应该要推广。”
闫卫星
立足生态文明 发展绿色交通
交通路网是城市发展的主动脉,也是关系老百姓便捷出行的民生工程,更是做优城市发展空间的强力引擎。近年来,区交通运输局聚力交通路网建设,着重解决交通出行中的民生短板,打通“断头路”、平整坑洼路,加速区域交通路网互联互通,以建设大交通服务大民生,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舒畅的交通助力,真正让老百姓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我们就充分考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科学绿化,加强前期摸查,对涉及既有树木砍伐、迁移的项目,开展专家论证和征求工作意见,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实施交通建设项目中,我们始终坚持四个原则: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科学、妥善、合理开展项目建设,避免通过简单拉直、拓宽等方式随意改变历史文化格局和风貌,不随意拆除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古民居。坚持原地保护优先。涉及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对象和既有树木的项目,遵循应保尽保、保护优先的原则和设计理念。对保护对象,线位选择尽量避让或采取保护措施,对确实难以避让的,尽量提高树木的原地保护率、移植(回迁)利用率,按照有关程序报审报批。科学选择道路绿化树种。按照相关绿化技术指引落实道路绿化设计,以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吸尘降噪、生态景观功能好、安全易养护的树种。切实落实文物保护要求。工程选址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的文物,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今后新建或扩建道路、桥梁等重大线性工程项目在建设前报文物部门组织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
(文章来源:广州花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