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花都区农业农村局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14MB2D265808/2024-00182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花都区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4-09-25
名称: 以“绿美庭院”“绿美阳台”小切口,助力农村人居环境大提升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9-25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以“绿美庭院”“绿美阳台”小切口,助力农村人居环境大提升

发布日期:2024-09-25  浏览次数:-

  走进花山镇儒林村茶寮路23号罗荣焕家庭院内,只见其房前屋后种满绿植,翠色欲滴,院子周边布绿缀红,显得格外雅致。“这只是本次获评的‘美丽庭院’中的一户,这批次的‘美丽庭院’‘绿美阳台’真是各有各的特色,做到了一户一景色、一院一画卷。”花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为持续深入推进绿美花都生态建设,打造可见可触可感的房前屋后绿美宜居环境,形成“绿美庭院+和谐家风”的生动局面,推动乡村庭院环境从“整洁外在美”向“特色内涵美”转变,2024年5月起,花都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农办联合开展寻找2024年花都区“绿美庭院”“绿美阳台”活动,以“小切口”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大提升”。

图片1.png

  “绿美庭院”获评者:花山镇儒林村茶寮路23号(罗荣焕家庭)

  此次评选活动以农户庭院、阳台绿化美化为基础,明确“整洁美、绿化美、家风美、行动美”四美评选标准及评选流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采取群众自荐、他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上报“绿美庭院”“绿美阳台”候选家庭。经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农办联合评审、逐一走访、核查打分,罗荣焕等10户家庭、叶雄锋等2户家庭分别获得2024年上半年花都区“绿美庭院”“绿美阳台”称号。

图片2.png

“绿美庭院”获评者:花城街罗仙村二十社十三巷8号(邝志彭家庭)

  近年来,花都区坚持“四向发力”,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取得积极成效。

  科学规划引领,提升人居环境“外在美”。通过印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建立健全区—镇(街)—村三级联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和权责分明、科学规范的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管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常态化农村人居环境考核,对全区10个镇(街)进行人居环境整治督导检查,实施每月一通报、每季一考核,保持整治高压态势。截至8月底,共出动717人次,督促整改3736宗。

图片3.png

“绿美庭院”获评者:新雅街邝家庄邝家北5巷9号(梁伯荣家庭)

  聚焦重点难点,打出环境整治“组合拳”。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今年以来全区共出动人数36459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3904吨,清理村内水塘2934口,清理村内沟渠1380公里,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数量99吨。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因地制宜建设乡村公厕500座,形成农村地区“15分钟如厕圈”,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100%。每年安排公厕管护专项经费1万元/座,建立一支公厕巡查督导队伍,实行问题清单式销号管理,强化管护长效机制。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实现农村保洁覆盖面、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两个100%。厨余垃圾不出村“竹洞模式”“锦山模式”多次获央视宣传推广。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力度,全面完成自然村雨污分流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雨污和污水设施覆盖双100%,全区188个行政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任务。

图片4.png

“绿美庭院”获评者:新华街三华村元华新村四巷6号(徐文广家庭)

  强化风貌提升,刷新乡村美丽“新颜值”。积极开展乡村绿化美化,今年以来已植树48630株,面积2818亩,提前完成年度任务。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地开展种菜、种花、种果树等“小生态板块”建设,共打造小生态板块4762个、170.36万㎡,覆盖率达100%。

图片5.png

“绿美阳台”获评者:花城街东边村昌一社十二巷一号(叶雄锋家庭)

  持续长久治理,打好长效管护“机制牌”。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分别纳入镇(街)乡村振兴考核内容、村社干部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及村规民约。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全面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管护工作队伍建设,全区共落实人居环境管护工作岗位7552个,推动农村厕所、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和村庄保洁等一体化运维。

  一个个“绿美庭院”“绿美阳台”不仅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花都区坚持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取得成果的“缩影”。接下来,花都区将继续推进“绿美庭院”“绿美阳台”创建工作,持续深化乡村绿化美化,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打造兼具“颜值靓”和“气质美”的和美新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