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战,召必回!”这是无数军人在退役时的铮铮誓言。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花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0月20日,根据花都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在区委组织部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组织协调下,11名刚转业的军队干部迅速集结,组成军转干部抗疫突击队,担任片区疫情防控网格长,负责物资保障、垃圾清运和消杀,与新华街道新都西社区干部、党员、群众一道投入到抗击疫情保卫战,像曾经在军队一样“战斗”在一线,用军人铁血筑就疫情防控的“绿色屏障”。
何晓峰——初心不改 “疫”线前行
42岁的他,是某部正团职干部。10月20日,他带领11名队员来到新都西社区支援疫情防控,并选任为临时党支部委员。何晓峰总是把队员的自身安全和后勤保障放在第一位,他敢于挑起重担,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带领着队员圆满完成一次又一次抗疫任务。他既是突击队队长,同时也在疫情防控指挥部担任居民物资配送组组长,每天带领全组29名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靠前服务,全力保障疫情期间群众生活物资,为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他深入走访辖区36个小区,梳理封控区内生活物资配送流程,针对不同的封控要求,在中风险区域内设置了8个生活物资自提点,参照高风险管理区域设置了3个生活物资配送点,并绘制了疫情防控下生活物资保障地图,通过落实“货架中转、错峰取物”制度,调动党员志愿者力量,打通物资配送“最后一百米”。为确保政府发放生活物资公平公正、快速发放到位,他带领组员坚持动态统计各小区实际在住居民户数和商铺数量,每日制定物资分配方案,优先保障参照高风险管理区域内居民、困难群众和红码居家隔离人员,共保障米面油副食品、水果蔬菜、肉类鸡蛋等17个品种80000余份共140余吨。
衡夫利——红,是永恒的底色
10月20日,是他39周岁生日,在这特殊的时期、特殊的日子,他被组织召唤,为自己的生日献上贺礼,他说道:“金戈铁马入梦里,只争朝夕踏新征!我们放下身份和军人的尊崇,所有的荣誉都成为过去,这次抗疫的经历是我们踏进社会的第一步!在这个战场上,我们又是一名钢铁战士!红,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底色!”
任务期间,他被分配至社区第七网格担任网格长,负责辖区内3个小区和10个商铺,共计260户、700余人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受任务后,他迅速了解网格内住户分布、人员结构、重点关注对象以及党员数量等情况,并建立“三级管理机制”,即网格长/网格员——小区负责人——楼长,层层明确任务,层层落实责任,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患始于所忽,祸起于细微。他牢记自身党员干部的身份,将自己当作一颗钉子,钉在抗疫的最前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跑、多看、多问”成为他的“一日三餐”。在一次的巡查中,他发现一家商铺大门紧闭,但其店铺门口的泡面垃圾盒逐日增多,遂敲门查证,从而发现了一名4天没做核酸的红码人员,随即纳入每日重点关注对象。在一户夫妻中发现男方自称为香港户口,却没有任何证件,并无法出示健康码,出于军人的职业敏感性,立即向社区报备,协调片区民警进行身份查证,及时堵塞了安全管理隐患。
张浩然——门磁拴住疫情 大爱凝聚人心
“做核酸、送物资、建章立制、解决群众需求...”一项项任务在一个个“三公里奔袭”中迎刃而解。他是第十网格的网格长张浩然,他从一名退伍老兵到抗疫的“新兵蛋子”,迎来了步入社会的第一次考核。
“新都西社区紧急通知,下午6点前,第十网格必须要为五个小区1006户居民安装好门磁!”第十网格此时仅有2名工作人员,但作为第十网格网格长的他深知: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员的三大作风之一,团结就是力量是我们部队战必胜的永恒法宝。在研究好门磁的使用方法后,他分别到5个小区,为志愿者服务队做好思想动员,组织示范讲解,量化分配任务。对不理解的居民,张浩然逐户上门做好思想工作,帮助居民卸下思想包袱。4个小时,43名志愿者,1006户、2477名居民,大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一个个小小的门磁,拴住了疫情同时,如同汩汩溪流聚成了海一般的大爱!
陈景天——用大爱孕育小爱
20日,接到紧急召唤后,他匆匆收拾行囊。旁边的女儿问到:“爸爸你要去哪里?”他说:“爸爸要去和病毒打战。”女儿说:“病毒厉害吗?”他说:“挺厉害的。”女儿停下想了想说:“爸爸加油,爸爸是最厉害的。”
所谓岁月静好,是有人在负重前行。他所在的第二网格有3个小区,都是旧房,步梯,每天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上门核酸检测十分辛苦。当任网格长的他坚持每天早早起来,带领医护和志愿者到小区做核酸检测,回来统计数据,领取物资,解答居民心中疑惑和困难。为提高工作效率,他通过固定医护人员、固定志愿者、提前分配好物资、使用便捷交通工具、规划好路线、加大小区配合力度等方式,将原来每天消耗6-7小时的上门核酸检测缩短到只需2个小时就能完成。
28日,女儿又打电话来问:“爸爸,你什么时候能回来?”他说:“快了,等你学校开课了,爸爸就送你上学。”
粟贵洲——清理转运消杀 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从军20年,荣立5次三等功,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冲在前。他就是垃圾清运消杀小组组长粟贵洲。为严格落实防控措施要求,全面细致做好垃圾清运和场所消杀工作,他结合实际,积极协调街道市政部门、环卫所,组织对社区医疗、生活垃圾进行清理转运,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医疗垃圾随产随清,确保垃圾不积存、不留滞,有效切断垃圾传播病毒的途径。他每天及时督促美保、奇岭等地方环卫公司,对其负责卫生区域进行定期清扫,保持社区街巷清洁卫生。组织专人消杀分队,每日对医疗、生活垃圾投放点和各小区进行消毒消杀,落实重点区域早晚消杀不少于2次。他积极协调区疫情防控办、疾控中心和新华医院,2日内完成社区20户阳性病例入户消杀和10个涉疫小区场所环境检测采样,体现了极强工作执行力和务实工作作风。他坚持每日对社区进行巡回排查,及时掌握垃圾清运进度,督促小区落实垃圾安全投放要求,建立垃圾清运台账清单,确保在人力运力有限的情况下,更好的统筹清运消杀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病毒传播风险。截至10月29日,累计协调垃圾清运车65台次,累计清理转运医疗、生活垃圾73.2吨,组织集中消毒消杀54次。
李天姿——巾帼不让须眉
军转干部抗疫突击队中唯一的女同志,丈夫作为基层民警已在抗疫一线支援,孩子刚适应幼儿园却停学在家。接收到支援抗疫通知后,排除家庭现实困难,安顿好家中小孩,毅然来到抗疫一线。临行前,她对从未离开过妈妈的孩子说:“妈妈去打病毒了,打赢了就回家陪你”。看着孩子懵懂的表情,她知道在小小的心灵种下了一颗“无畏”的种子。
来到突击队后她被分到物资配送组,在何晓峰组长的带领下,负责为全组提供防疫和生活物资保障,详细掌握配送物资分配动向,解答部分群众疑问和安抚群众的工作。
初次从事群众工作,各种问题劈头盖脸迎面而来,孕妇家中有菜无米、酒店被困人员有食材却没有锅、群众自购食材无法进入封控区……日常小事都会被无限放大成关乎生存的大问题,一边是情绪激动的困难群众,另一边是匮乏的物资和封闭的环境,让物资配送工作难上加难。面对如此艰难的任务,她理清工作思路,用真诚和耐心安抚情绪不稳定的群众,同时不断完善配送机制,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食材新鲜,把生活物资第一时间配送到群众手中,完成每一天的物资配送任务,让群众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工作提供有力的生活物资保障。
每一件平凡的事,都在体现他们的担当。每一件暖心的事,都在体现他们的忠诚。
还有他们:第三网格长杨飞,每日上午4小时内完成4个小区和临街商铺近900人核酸检测任务。面对医护人员少、志愿者成分复杂等现实困难,他采取事前分任务、过程全跟踪、事后再总结的方法,新老搭配、机固结合、多点同步开展核酸检测,基本实现每日提前1小时完成,确保数据准确、准时上报。第四网格长马康彪,更是将自己电话设为该网格热线电话,24小时在线为居民排忧解难,帮助丰田小区解决居民罐装煤气送气难问题,保证了居民的基本生活,另外该同志还主动承担社区物资保障组下班后空挡时间的物资转运工作,无论时间多晚,始终做到有求必应,特别是解决了许多居民通过管控区外亲戚朋友代购物资无法送达的难题,保证了居民外购物资及时送达。第五网格长方国建,在空闲之余,还帮助5人次行动不便老人购买药品;协助社区共同做好10名群众情绪激动的思想工作;发现居家隔离发烧一人,及时转移治疗;协调解决24人在外人员因流调赋红转绿码工作。第八网格长邓力文,工作积极主动,进入情况快,号召能力强,每天带领各个小区的志愿服务队自行保障上门核酸检测、环境消杀、垃圾清理,及时联系住户解决实际困难,为社区减清压力,为居民带去欢心。第九网格长周德尚,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每天力所能及做好每件小事,把群众急需的医疗、生活等物资从物资点和社区及时送上门,用“步数”换取居民的大力支持与理解。
一日戎装,一生忠诚。他们当中,上到正团职级干部,下到正连级干部,平均年龄40岁。他们脱下军装,穿上“大白”,在人民需要的时候,舍小家为大家,不畏疫情,勇往直前,以“硬核力量”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