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我区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和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市宣传文化工作会议和区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领会新要求,立足新起点,理清新思路,谋划新举措,创造新业绩,全面实施即将下发的《花都区关于加快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为统领,开创性地推进各项文化建设工作,努力把我区的文化工作推上新台阶,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此,2012年要重点完成以下“七大工程”:
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程
1.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建成开放。为了保证年内新馆向游客开放,要做好展厅装修调整、各项政府采购工作,做好陈列大纲的修改完善、陈列文物的复制以及陈列布展工作,在陈列布展中要多考虑声光电、场景布置等科技元素,陈列手段力争十年不落后,务必将故居纪念馆打造成我区一个新文化标志。
2.争取花都区博物馆立项建设。区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定下了建设区博物馆的目标,还将该工程作为2012年区的重点建设工程。2012年,洪秀全纪念馆的陈列将搬迁到故居纪念馆,我们将利用原洪秀全纪念馆馆址改建成区博物馆。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按照国家三级博物馆的设置要求,向区政府申请立项建设区博物馆;另一方面,邀请省、市博物馆方面的专家对区博物馆的设置进行论证,明确区博物馆的定位以及陈列的方向,为全面启动区博物馆建设工作做好准备。
3.积极推进广州民俗博物馆建设。广州民俗博物馆被列为2012年广州市战略性基础设施文化类项目。我们要积极争取落实用地指标,加快完善征地手续,还要继续完善单体建筑设计方案的修改工作,为明年投入建设做好前期工作。
4.启动区图书馆“穿衣戴帽”工程。将图书馆的外墙和楼面进行改造翻新,改善图书馆的外观。
5.进一步完善文化室、农家书屋的全开放工作。开展文化协管员登记工作,摸清底数,对热衷于文化工作的人士优先聘任为农村文化室管理员。加强文化室、农家书屋的管理,制订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员的培训,落实报刊、网络的到位,确保文化室、农家书屋的全开放。
6.继续做好“雕塑让花都更美好”工程。制作5国国花和10座城市雕塑作品,安放在花都湖公园国花雕塑园区以及广场、社区。
7.启动花都广场整体形象改造工作。向区政府请示,按照文化广场的标准,对花都广场进行整体改造,增加文化内涵。
二、文化活动品牌塑造工程
1.办好第二届镇(街)文化活动周。做好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宣传发动工作,挖掘和培育各镇(街)的特色文化活动,努力在内容、形式和群众参与度上有新的突破,营造一个人人参与、各有特色、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氛围,形成“一镇一品”的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2.办好盘古民俗文化节。要把盘古民俗文化节提升到市、区的层面举办,要做好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要结合当地的经济、文化和风俗,充实活动的内涵,给活动注以新内容,使古老的民俗活动在新时期能够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发扬。
3.大力做好文化惠民工程。一是要继续做好送文化下乡工作,让乡村、集市、企业、学校更多出现“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流动文艺舞台”和“流动电影院”, 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文化幸福”。二是认真策划好花都广场和花果山公园的文化活动,大力扶持社区开展文化活动,让精彩的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努力营造浓郁的广场文化、公园文化和社区文化氛围。
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工程
1.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遗保护名录。提升我区文化遗产资源的档次,争取资政大夫祠建筑群上国保单位、盘古神坛和八角古庙上省保单位,还要增加一批市保单位,盘古王诞、花都元宵灯会上省级非遗保护名录。
2.做好文物征集和文物维修工作。按照文物征集程序,有方向性地征集文物,为区博物馆、广州民俗博物馆和洪秀全故居纪念馆的开馆作准备。对区辖内的文物线索进行摸查,确定2012年需要利用政府维修资金修缮的文物点。
四、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净化工程
1.明确文化产业发展定位。广州市确定我区文化产业定位为:广州西北部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广州发展工业设计、文化旅游业以及会展业的重要基地。
2.大力构建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加速发展家用视听设备制造、工艺美术品制造和娱乐文化服务业,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发展工业设计、特色会展业,集聚和提升发展包装印刷业,培育发展文博艺术品产业,继续壮大发展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研究规划建设包装印刷业基地、文化娱乐街区、创意设计集聚区等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着力引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扶持文化创业项目,支持优秀的文化企业上市。着力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和研发设计能力,推动文化产业走创新驱动、品牌发展之路。
3.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重点发展古村落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工业文化旅游,着力打造一批文化旅游集聚区和精品景区。重点整合资政大夫祠及周边古建筑群历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中心城区历史文化旅游街区,抓好石头记矿物园、珠宝小镇、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建设,引导农家乐精品建设和品牌发展,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景区。
4.大力促进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促进我区汽车产业、时尚产业、特色农业向创意设计、品牌营销和主题旅游等领域拓展,推动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载体的建设,提升我区产业发展的品质。一是依托“中国音响之都科技产业园”、“珠宝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狮岭皮革皮具产业园”等产业平台,在园区建设中彰显工业文化内涵,推进音响博物馆、音响一条街、石头记矿物园、珠宝小镇、翡翠博物馆、皮革皮具博物馆等载体建设,推动发展创意设计、品牌营销和工业旅游,打造一批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示范基地。二是推动汽车设计、汽车展示、汽车旅游、汽车装饰、汽车改装等产业发展,探索建设汽车文化主题公园、博物馆,研究规划建设汽车文化产业功能区。三是推进广州花卉之都项目建设,加强花卉体验、花卉文化展览、园艺设计等功能区建设,促进文化与农业产业化结合发展。四是推进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支持灰塑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培育推动灰塑装饰、工艺品产业发展壮大;进一步扶持珐琅工艺品生产发展壮大。搭建创意设计与企业有效对接的平台,支持举办各类工业设计大赛。做好时尚花都文化节策划工作,努力配合有关部门把这一活动打造成我区最具影响力的节庆品牌。支持举办皮革皮具节、珠宝名人夜,筹办汽车文化节、音响文化节,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以时尚为主题的品牌会展。
5.着力构建文化市场立体监管网络。围绕“两会”和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继续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开展出版物市场的专项整治、网吧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突出抓好校园周边的文化市场执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维护我区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五、文艺精品打造工程
实施文艺精品战略,推行签约创作、招标创作等运作模式,重点资助有创意、有基础、有潜力的项目,建立优秀文艺工作者和优秀文艺作品的评价激励机制,推动文艺精品不断涌现。
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程
1.积极推进区电影公司、影剧院两个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
2.理顺文化单位临聘人员的聘用手续以及医保、社保、公积金等问题。
七、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1.加强文化人才队伍的培训。制订培训计划,加强对基层文化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
2.以点带面促进文艺队伍的全面发展。重点提升近年成立的区合唱团、青年舞蹈团、民乐团、中老年艺术团和粤剧艺术团的水平,以点带面,促进全区文艺队伍的全面发展。
3.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及高端人才引进培养。争取政府支持,增加文化单位人员编制和中高级职称职数,努力引进一批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学艺术创作、民间文化传承、文化产业经营等方面的文化高端人才或团队。
同志们,目标已经明确,任务已经下达,在新的一年,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全区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和建设经济强区、花园城市、幸福花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一二年二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