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花都区卫生健康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14MB2D253855/2019-00021 分类: 卫生、体育
发布机构: 区卫生健康局 成文日期: 2019-05-27
名称: 2018年度“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颁奖:花都医改再获国家肯定
文号: 发布日期: 2019-05-27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2018年度“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颁奖:花都医改再获国家肯定

发布日期:2019-05-27  浏览次数:-

   5月25日,由《中国卫生》杂志社、健康报社主办的2019年度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高峰会议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贺胜出席会议并讲话。大会为2018年度“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十大新闻人物的获奖省份、人物进行颁奖,并广邀国内医改界人士,汇聚医改政策制定者、实践者、参与者,共话医改领域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分享医改实践的新感悟、新体验,共谋医改的新方位、新展望,为新时代、新征程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集智献策”。

   王贺胜指出,一年来,深化医改取得了新的积极成效。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紧紧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降药价为突破口实行三医联动改革,深化医改成效持续显现,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今年,要着重抓好健康促进、药品改革、资源布局、综合监管、健康扶贫五项工作。

   王贺胜强调,要进一步明确深化医改的方向和要求。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把人才作为事业发展的战略资源,鼓励探索创新。医改到了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医改决策部署,要把更多精力聚焦到抓落实、见实效方面,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不移地加大深化医改工作推进力度。

   开幕式上举行2018年度“十大新举措”和“十大新闻人物”发布及颁奖,其中,广东通过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推出了花都经验,广东花都探索基层医改新思路入选“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再次获得国家肯定。

   颁奖词:广东花都探索基层医改新路,经过十年实践,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形成政府为主导、医保全覆盖的村卫生站“一元钱看病模式”。改变了村民就医习惯,提高了健康素养,形成了基层医改的花都样本。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黄飞(左四)代表广东上台领奖.webp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黄飞(左四)代表广东上台领奖    健康报社总编辑、《中国卫生》杂志编委周冰表示,年度推介的十大举措,代表了当年各地医改的焦点和热点。过去的一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直面改革的难点堵点,积极探索,亮点频出,焦点频现,把各项医改政策落到实处。《中国卫生》杂志社、健康报社在各地卫生健康部门的认真遴选和严格推荐基础上,组织权威专家进行评选,推介出了2018年度“十大新举措”和“十大新闻人物”。

   开幕式后还举行主旨发言及地方经验实践报告,江西、浙江、山东、广东、陕西等地卫生健康委,就深化医改进行了经验分享。大会还围绕分级诊疗新攻略、妇幼健康新战略、药品改革新机遇等改革热点,展开分论坛,组织多方专家和医改实践者开展专题研讨。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黄飞在会上作了题为《广东省花都区探索实现“村稳”改革的实践》的报告。

   他介绍,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2016-2019年,广东省各级财政先后投入612亿元用于强基层,软硬兼施,实施七大类18个项目。推进基层体制机制改革,明确可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推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人员实行“县招县管镇用”。广州市花都区以强化村卫生室硬件、人才、信息和服务模式建设,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为重点,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促进资源下沉,筑牢农村网底,实现小病不出村,满足群众就近诊疗需求,探索出一条可借鉴、可推广的“村稳”改革系统路径。

   他介绍,花都具体包括如下做法:1.全面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实现村卫生室用房、功能、设备配置标准化。花都区增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医疗卫生事业经费从2012年的2.7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2.2亿元。目前,全区196个村卫生室业务用房使用面积均不少于100平方米,实现用房面积标准化。2.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以区内两家医院为龙头,分别形成机构、资产、业务、人事和医保资金统一管理的紧密型医疗集团。区财政每年设立200万专项经费支持医疗集团专家下沉基层,实现人才柔性流动,推进区内医疗服务同质化。3.强化村医培养培训,提升服务能力。一是村医入编,实行区招镇管村用,2012年花都区核定303个村医编制,2018年将村医编制全部并入镇卫生院编制管理。二是以全科医生为目标,培养村医。从2012年开始,由财政全额投入,分批次将村医培养成全科医生,已培养324人。三是促进人才流动,打通优质资源下沉通道。区级医院和基层互派医务人员,规划三年内所有基层医务人员到区级医院完成一次轮训。4.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增进群众获得感。花都区以全科医生队伍为主体,鼓励医疗集团内高职称的妇、儿、中医等专科医师加入全科医生队伍,增强老百姓对签约服务的信心。5.实行“一类保障二类管理”,调动服务积极性。一是按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保障机制,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二是按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薪酬,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6.实行医保总额预付,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实行总额付费,将参保人年度内的医疗总费用打包给医疗集团,结余留用,引导医务人员做好疾病预防,及时下转康复期病人。

   黄飞介绍,通过推进基层综合改革,花都区基层医疗卫生实现了“三转变、三提升”。

   三转变:一是人才流动“向上流”转变为“有回流”。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发展空间,配合财政、编制、薪酬待遇保障,改变了村卫生室“留不住人”的现象。二是群众就医“往外跑”转变为“就近看”。2018年花都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量同比增长18.6%,区内就诊率超过90%。三是村卫生室提供服务由“主要是公共卫生服务”转变为“更加注重医疗服务”。2010年1月-2018年11月,村民享受诊疗服务999.64万人次,村卫生室提供更多健康管理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三提升:一是医务人员待遇逐年提升。基层医务人员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6.1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23.5万元,劳动价值逐步得到认可。二是群众健康素养逐步提升。2014年花都区居民整体健康素养水平为5.7%, 2015年为27.1%, 2016年为31.5%,明显高于广州市平均水平。三是社会满意度逐步提升。根据第三方满意度调查,近几年花都区医疗卫生工作的群众满意度都维持在90%以上,群众对于医改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转载自广东卫生在线,原名《广东医改又拿了大奖,大咖齐聚古城西安献策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