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8日是第十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旨在号召公众积极主动接种肝炎疫苗,主动进行体检了解肝脏健康状况,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今天主要先带大家仔细认识一下乙型肝炎。
一、什么是乙肝?
说起乙型肝炎,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导致的肝炎。HBV是-种双链DNA病毒,人是HBV的唯一宿主,人群普遍易感。如果受感染者血清学测定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阳性持续超过6个月,临床诊断为慢性HBV感染。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和疫苗,但乙肝是可以预防的。
二、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1.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母亲是家庭聚集的主体,我国约有30%~50%的乙肝患者是母婴传播所致,成人肝硬化、肝癌90%以上是婴幼儿时期感染上乙肝病毒的。尽管在宫内、出生时和出生后均可能发生,但是大多数母婴感染发生在出生时。
2.血液传播
包括皮肤和黏膜的轻微破损,随着无偿献血的开展和检测技术提高,输血或血制品等导致的传播日益减少。但通过修足、纹身、扎耳环孔、与感染者公用剃须刀、牙刷或医疗设备等物品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仍是可能造成传播的。
也许很多人会担心,被蚊虫叮咬会造成乙肝的相互传播吗?根据目前研究显示,目前未发现乙肝病毒能够经过吸血的昆虫传播。
3.性接触
对于乙肝患者是可以通过性传染的,性传播也是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在家庭中,夫妻间如有一人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另一方一定要接种乙肝疫苗,获得抗体,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做好各项预防措施。
三、哪些人容易感染乙肝?
1.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人员;
2.幼托机构工作人员;
3.经常接受输血者;
4.美容美发纹身行业的人员;
5.免疫功能低下者;
6.家里有乙肝病毒携带者或者经常接触乙肝患者的人员。
四、哪些行为不会传播乙肝?
乙肝病毒不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接触、共用餐具不会传染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接吻、拥抱、握手、咳嗽、喷嚏或者在公共泳池玩耍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传播。
五、怎样预防乙型肝炎的感染?
1.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接种乙肝疫苗,尤其是新生儿接种,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措施。对于乙肝感染者的家庭成员或性伴侣,也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
2.对于既往未接种过乙肝疫苗者,接种前可以不进行血清学指标筛查,无论是否感染过乙肝,疫苗接种本身是安全的。
3.乙肝疫苗需要接种三针,仅仅注射1针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保护作用,程序接种的目的是使得身体产生效价更高的抗体。研究显示,通过3针的疫苗接种,可使95%以上的人产生免疫力。接种的时候,第1针和第2针间隔时间应≥28天,第2针和第3针间隔时间应≥60天。
4.新生儿越早接种乙肝疫苗越好。
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 ),能使传播风险降低95%以上。
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对于有重症疾病的新生儿,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
5.接种乙肝疫后对身体是否产生抗体有所担心,可以在接种乙肝疫苗最后一针后1-2月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抗体。但是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因为9月龄前HBIG可能仍存在,应该在9-12月龄进行检测。
在疫苗接种后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查, 乙肝表面抗体(抗-HBs )水平≥10mIU/mL的话,就表示已经对乙肝病毒有足够免疫力,免疫成功,不用担心被感染。研究显示,乙肝疫苗接种后有抗体应答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30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频繁进行抗- HBs检测和加强免疫。
六、怎样检测是否感染乙肝?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感染乙肝的标志,要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首要的是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查,或者单独检查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
七、怎样对待你周围的乙肝感染者?
乙肝感染者可以和健康人一起工作、学习。乙肝的传染途径有限,不会对他们的朋友和邻居构成威胁,我们不应惧怕或者逃避他们,为了保障乙肝感染者的权利,我们因为保护他们的隐私,不应公开他们的身份。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积极疫苗接种,勇敢向乙肝病毒Say N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