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无论是外防输入的入境隔离酒店,还是内防反弹的密接隔离酒店,集中隔离观察点都是抗疫的主战场之一,医护人员则是这个战场的主力军。他们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的入住人员,做好隔离观察、跟踪管理等服务,时刻守护疫情防控的重要关口。
24小时全方位暖心服务
在隔离酒店,医护人员通常早上7点开始就要对隔离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每天为他们测量2次体温、询问健康情况,做心率、血压等基础检查,重点关注疾病对象,并记录在“一人一档”,一趟下来顺利的话也要近4个小时。为了防止造成交叉感染,监测完体温,他们要抓紧时间配制消毒液,对护目镜、面屏等进行消毒。等忙完健康检测之后,开始为隔离人员送上一日三餐。此外,还要处理污染垃圾、日常用品及药品的配送、隔离区的消毒等等。
由于入住的人员情况都不相同,会有老人、小孩、孕妇或身心健康状态异常的人员,因此医护人员的手机都会保持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并实时关注微信群里隔离人员的需求,及时解决问题。他们的防护装备一穿就是4、5个小时,脸上、手上都是他们战“疫”的印记,通常脱下防护服时已过饭点,他们匆匆吃完盒饭,便要开始填报报表,一刻也不能耽误。
一旦进入隔离酒店工作,医护人员就有数月的时间需要驻守在里面,这样的工作周而复始,无论夜间甚至凌晨后接收了多少被隔离人员,穿脱了多少次防护衣,早上他们依然要准时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为入住人员提供全方位暖心服务。
既是医护人员,也是知心朋友,更是家人
在接受隔离观察期间,许多入住人员容易情绪低落,如果是本身患有情绪疾病的人员,在陌生环境则会更加紧张、焦虑。因此,在日常的面访、问诊中,医护人员除了详细询问是否有发热、干咳等不适症状,也会十分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除了入驻酒店的医疗组,花都区还成立了专门的心理防治组,针对隔离人员出现的惊慌、自闭、心情抑郁等问题,开展流动巡诊。
炭步镇卫生院的陈平医生是入境隔离酒店的医疗组成员,平时接触的入住人员中不乏情绪病患者,他都会想方设法开解对方,他的电话也成了“谈心热线”。从日本回国的翟女士是名轻度抑郁患者,初到酒店时情绪不稳定,住宿饮食都不适应,常常失眠,每天都会多次联系陈平,诉说失眠、心情低落、恐惧等烦恼。医务组将这位客人列为重点关注对象,一面想方设法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一面联系心理专家为其会诊。在不间断的关怀和专业的守护下,翟女士焦虑的心慢慢变成安定下来,情绪及睡眠都趋于稳定,顺利完成了医学隔离。
在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管的一家本地密接隔离酒店中,曾一次性迎来了34名可爱的学龄前“小客人”。其中有位3岁的小朋友一直特别渴望很久没吃过的棒棒糖,看着小朋友可爱的脸,憧憬的双眼,医疗组成员仿佛看到了自己家中多日未见的小女儿,答应她一定给她带去好吃的糖果。在中午紧凑的时间里,医疗组为每位小朋友准备了糖果。当糖果交到小朋友手中时,她开心地大叫“我没有睡觉,等了一个中午啦,谢谢护士阿姨!”
用真心换取真心
留在房间里的感谢信、贴在房门上的感谢卡、微信群里满屏的感谢话语、特意定制的锦旗……细致贴心的服务,不仅让工作人员收获到了信任,更是收到了入住人员满满的诚挚的感谢。
在隔离酒店医疗组的工作既繁重又需要细致,除此之前,还要近一个月时间无法回家,身心都承受很大的压力。但他们不曾有一刻放松懈怠,他们的一举一动汇聚成隔不断的善意与温情,在收到入住人员感谢小卡片或温馨的话语时,他们心里就觉得很感动,在入住人员平安解除隔离回家时,就是他们最有成就感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