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新华街道办事处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14007515066J/2023-00077 分类: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新华街道办事处 成文日期: 2023-08-21
名称: 古村焕新韵!花都三华村走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路子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8-23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古村焕新韵!花都三华村走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路子

发布日期:2023-08-23  浏览次数:-

  夏末初秋,漫步花都区三华村,崭新的楼房和传统的建筑在荷塘的相嵌中彼此交错,新与旧的交织讲述着时代变迁。作为全区较大的城中村,三华村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便有16位为三华村人,拥有深厚的英雄精神和革命传统。

  千年历史源远流长,英雄三华再破新题。去年8月,花都区吹响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的嘹亮号角。三华村紧抱历史文化“金宝盆”,以党建引领城中村文化传承为导向,以党群服务红色驿站建设为抓手推动城中村治理强基提质,多管齐下奏响城中村治理多声部乐曲,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文化带动融合发展上努力蹚出一条新路子。

  “大党委”共建红色驿站

  “村里以前有条污水沟,散发着臭气,两岸到处是违建,不仅阻拦出行道路,还严重影响村容村貌。”谈到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三华村党委书记徐金良很有发言权。

  城中村治理要取得实效,离不开坚强有力的“领头雁阵”队伍。2017年,以徐金良为书记的新一届村委班子选举诞生,便开启了村里环境治理优化。借着大陵河综合整治的契机,三华村“两委”走家串户,挨家挨户做工作,在10天里就拆除了超6万平方米的违建,解决了村里的老大难问题。“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一视同仁,取得了村民的信任,拆违工作很快就顺利完成。”徐金良说。

  三华村通过整治大陵河、打通三华村河涌系统,拆除有碍观瞻的大片棚屋,将一条闻名乡里的“臭水沟”变成今天清澈见底的“家乡河”,原本尘土飞扬、坎坷不平的“维扬路”在硬底化和绿化之后,成了村里的一处美丽风景,让美丽生态成为村里最突出的优势。

  尝到了甜头的三华村,在往后的城中村治理工作中,持续抓好组织建设,锤炼坚强党性、提升领导能力、密切联系群众,织密建强“三华村党委—经济社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责任区”的组织体系。

  今年1月,三华村“大党委”、4个经济社“大支部”正式成立,积极吸纳区博物馆、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邝维煜纪念中学、三华小学等文教领域的党组织相关负责人兼任“大党委”班子成员,形成强强联合的“雁阵效应”,为三华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合力。

  “大党委”成立以后,党建引领协同共建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如三华村党群服务驿站建成使用,驿站以三华幼儿园和三华小学旁的仲和徐公祠为载体,设置了充电站、净水器和座椅,既满足了“家长大军”临时休憩的需要,也满足了家校社信息互通的需要。

  过去,每天放学时段,总能看到“家长大军”不约而同在空旷的场地上守候。自党群服务红色驿站建成以来,三华村里接送放学的家长们有了新去处。“不仅解决临时休息问题,还能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真是为民做实事。”不少家长表示。

  三华村党委第一书记江献良说,三华村党群服务驿站以“一室多主题”为特色,直面“四点半治理”焦点,既有党建知识与传统文化、便民设施的结合,也体现了家校共育与基层治理结合,共创“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新空间。

  古建筑活化传统文化

  “亲爱的村民们,今天三华村农家书屋正式开张了!这是我们共同努力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果……”8月18日,情景剧《悦读书乡》受邀登上2023“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节全国示范活动启动仪式舞台,作为广州特色农家书屋面向全国作乡村阅读经验推广。情景剧取材于花都区农家书屋阅读服务创新升级经典案例,讲述了三华村将年久失修的百年宗祠升级成农家书屋的动人故事。

  走进三华村农家书屋,屋内别具匠心、古色古香的布置瞬间让人身心俱静。在设计上,书架加入了仿古砖、满洲窗等装饰,与祠堂青灰砖、灰塑、壁画、木雕等浑然一体,彰显庄重、大气、典雅。每个书架上都特别装设了暖色调的氛围灯带,灯光投射在书本上,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历史与古人对话。

  升级改造后的花城书房三华村农家书屋,充分利用古祠堂原有建筑结构,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融合教学、展示、研讨、阅读等功能,并植入数字阅读以提升阅读的新鲜度和吸引力,建成“可了解村史”“可阅读书籍”“可研讨课题”“可感受非遗”的综合性文化场馆。

  目前书屋藏书近7000册,配置了触控听读一体的数字阅读设备,含国学经典、自然科普、儿童文学、艺术教育等类别有声书资源超6万集。平日里,常有村民、读者来到这里借阅书籍,参加阅读文化活动,成为村中一道亮丽风景线。

  “现在家门口就有图书馆,随时随地都能去借书、看书,环境又好,村里大人小孩都爱去!”三华村农家书屋建成后人气高涨,成为村民常常光顾的好去处,形成了聚人气、有活力、可持续的生动画面。

  农家书屋肩负着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使命,对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铸牢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新的农家书屋将联动仅一巷之隔的资政大夫祠、南山书院、三华小学、三华幼儿园等传统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形成功能互补和联动,为学生、村民和游客提供不同的阅读和参观服务。

  花都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村馆校”合作共建,昔日旧祠堂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城乡文化交流和三华村对外交流搭建了新的平台,让游客和读者能够更加了解和充分感受到千年古村的文化魅力。

  “积分制”推动乡村发展

  “+6分,+5分,-1分……”每个季度,三华村都会发布农户积分表,以可量化的指标,运用到年底的分红核算,对全村村民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我们通过积分制,将纷繁复杂的村级事务标注化、具体化,让乡村治理工作可量化、有抓手,促进乡村治理与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产业发展、文明乡风塑造等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有机结合。”徐金良说,村里将积分制管理理念融入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各项活动之中,激发村民参与门前三包、出租屋登记等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真正实现“我爱我村、我为我村”。

  随着“积分制”工作的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得到加强。但相对于纷繁复杂的城中村治理工作,基层工作力量仍有待加强。江献良表示,这就要求更好发挥好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组织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推动城中村治理成效与村民的幸福指数同步提升。

  三华村通过建立“大党委”、构建“大党建”、做实“大志愿”,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凝聚社会合力,不断优化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推进城中村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在谋定“文化兴村”的路子后,三华村集合众智研究制定出“平安更实、颜值更亮、文旅更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文旅产业是一个艺术含量、学术含量“双高”的产业,引入专家大师助力是发展文旅产业的必要手段。徐金良介绍,在街道大力支持下,村里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何镜堂为三华村发展擘画蓝图,探索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激发活力的城中村高质量发展新路;邀请三华村著名侨胞、亚洲电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徐小明回村,激发乡贤内生动力,帮助三华村释放发展“新动能”。

  同时,村里建立常态化数据统计汇报机制和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大力增加“慧眼摄像头”“无感围蔽”等智能化安全设备的配置,为优质的文旅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以三华村英雄人物徐维扬命名,打造维扬先锋志愿服务队等4支党群服务队,引导村内党员群众继承发扬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让党群关系在互助互联中融洽无间。

  如今的三华村,古色建筑、红色故事、绿色环境,串联起美丽乡村新图景,千年古村焕发人文新韵。


  来源:南方+记者 周甫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