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诚信建设万里行:广州花都城管抗疫彰显“硬核”担当
“大考”面前一盘棋,不忘初心勇担当。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广州市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下简称“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最坚决、最有力、最有效的举措迅速落实各项部署指令,坚决扛起政治责任,迅速组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吹响疫情防控“冲锋号”,在疫情“大考”中贡献城管力量,彰显“硬核”担当。
尽锐出动 迅速集结守花城
根据花都区委组织部的统一调度,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迅速响应,累计派出9批次突击队162人次驰援花都区新华街、花城街、新雅街,及白云区石井街等多条街道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城管蓝”最真实的写照。下沉一线的党员干部始终坚守岗位、身体力行、冲锋在前,坚决听从村(社)调度,严格做好24小时管控值守、核酸检测、人员排查、隔离转运、后勤保障等工作,在“守门员”“引导员”“搬运员”“宣传员”等多重身份中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与时间竞速、同疫情赛跑,日以继夜、星夜作战,与村(社)干部一同筑起抗疫坚实“堡垒”。
“忙,很忙,特别忙,不停地忙……我们协助村委开展物资保障,逐户上门扫码、入户排查,配送生活物资,收运生活垃圾,转运重点人群,逐户上门安装门磁,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态,甚至连轴转长达36小时。”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第一批次战疫突击队队长周超说道,“虽然疲惫,但作为党员干部的我们深知责任重大,越是危急时刻,越要担当使命,靠得住,冲得上,豁得出!”
果断部署 筑牢垃圾收运“安全线”
垃圾收运处置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垃圾日产日清工作,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建立指挥体系,统筹部署,不断调配、充实保洁收运力量,科学规划收运路线,落实垃圾收运片区网格化管理,轮班作业,通宵达旦,全力做好城区垃圾收运和清扫保洁工作。
“这些天是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期,我们没有时间休息,哪里有需要清运垃圾的,就立马去清掉。”局属单位环卫所清运组组长黄细祥说道,他所在的清运组已连续奋战多日,通宵达旦,24小时不间断转运垃圾,确保负责区域内垃圾及时、安全、有效处置,实现垃圾日产日清。
截至目前,区环卫所共出动生活垃圾收运车辆2915台次、收运作业人员5224人次,清运城区生活垃圾12658.42吨;出动专项垃圾收运车辆524台次,作业人员1243人次,清运高风险区、核酸采样点专项垃圾323.21吨,维护城区环境干净整洁。
用心巡查 筑牢“防疫城墙”
水马作为应急围蔽的重要物资,在管控期间可以分隔路面形成阻挡,起到物理阻断病毒传播的作用。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在接到开展蓝线风险区域水马巡查维护、注水紧急工作任务后,立即成立水马维护专班,动员全局在岗力量,配合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开展管控区域围蔽水马保障工作,对区域内水马进行全面巡查,注水加固,确保水马稳固。
“现在是关键时期,我们在巡查过程中,一定要耐心细致地排查每一个水马,遇到问题水马要及时捆绑,或者协调更换,以防水马被大风吹倒,或被人为推动。万一有人偷偷通过水马出去了,造成疫情外溢,就太危险了。”局水马专班相关负责人王立波说道。原本被管控在家的他,主动请战,毅然投入到战疫前线,连续多日吃住都在单位,和队友们不分昼夜地开展围蔽水马保障工作。
截至目前,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共投入车辆1238台次,工作人员2239人次,圆满完成3785.9公里水马巡查、注水和维护等保障工作,助力筑牢“防疫城墙”。
勇毅逆行 落实网格化消毒管理
根据区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在省市疾控专家的指导下成立公共区域预防性消毒专班,落实网格化消毒管理,对公共区域内垃圾存放点、垃圾桶点、中转点、公厕、主要出入口相关设施进行预防性消毒,确保全面彻底、应消尽消、不留死角,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我在环卫所消杀队干了二十多年了,经历了非典、禽流感、登革热,有什么好害怕的,这时候我不上,更待何时。”区环卫所消杀队副队长王哲当被问及近距离接触病毒,面对未知危险是否害怕时笑着答道,叮嘱队友们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他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对所负责区域进行高频次预防性消毒。自本轮疫情发生,他和队友们常常背负30斤以上的消毒设备,连续作业工作10多个小时,为市民群众营造安全健康的环境。
10月21日以来,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累计出动人员873人次,消毒面积240万㎡;出动864人次,每天对垃圾压缩站、环卫公厕共9980㎡范围进行随时消毒。
从晨光熹微到万家灯火,花都“城管蓝”化身“抗疫白”“志愿红”以坚毅为甲,勇敢为矛,向险而行,用担当和奉献筑牢坚不可摧的疫情防控安全网,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