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诚信建设万里行:花都区市场监管局赋能信用监管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夯实基础。以年度年报公示活动为契机,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健全市场主体基础性指标体系。做好靠前服务,通过在“一网通”企业开办服务中增加年报公示政策宣传服务,安排业务骨干为办事群众、企业讲解年报公示时间、途径、流程、注意事项及未按时年报公示的法律后果、一对一演示年报公示填报操作流程等方式,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参与年度年报公示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市场主体对企业年报公示活动的知晓率和年报的准确率。截至4月17日,辖区36377家企业完成2022年度年报公示。
二是宽严相济。稳步实施信用修复,建立完善有利于违法失信当事人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信用修复制度机制。同时,针对经营主体在最短公示期满后未提出信用修复的,通过电话、短信、微信、上门服务等方式,提醒符合条件的失信主体及时申请修复失信信息,重塑企业信用。持续加强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加大“僵尸企业”清理力度,联动相关职能部门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授予荣誉称号等活动中,对失信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维护公平有序市场竞争环境。2022年,该局依据申请为9445户市场主体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信息10776条,清理“僵尸企业”2780家。
三是精准监管。对辖区存量企业进行分类梳理,从企业类型、监管类型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生成市场主体风险等级,为全面推进“信用风险分类+双随机”监管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全区录入信用分类系统企业共计84130户,其中低风险企业48170户,占总量的57.26%;一般风险企业31496户,占总量的37.44%;较高风险企业2048户,占总量的2.43%;高风险企业2416户,占总量的2.87%。根据信用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精准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风险分类结合起来,依据信用分级分类成果,合理确定监管重点、监管措施、抽查比例和频次等,对不同评级企业设置从3%到100%的抽查比例。2022年,该局统筹辖区跨部门联合抽查37次,抽查市场主体169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