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高考临近 当心那些卖答案的网络骗子
高考即将来临,往年高考季,诈骗分子常常变换手法瞄准考生和家长实施诈骗。近日,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警方破获一起谎称售卖高考答案的诈骗案。据悉,嫌疑人黄某2018年参加高考前,在网上购买“高考答案”被骗几万元。今年初,黄某因网络赌博欠债,便想到用自己曾“中招”的骗术进行诈骗牟利。她注册多个QQ账号,“潜入”多个高考考生聊天群,谎称自己有渠道弄到高考试卷答案,承诺以每科1.5万元的价格将“答案”出售给家长及考生,一旦交易成功便立刻“人间蒸发”。经查,黄某在网上诈骗了安徽、山东、湖南等5个省份10余人。为此,有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汇总5种常见的涉高考诈骗类型,提醒考生和家长,慎防上当受骗。
售卖高考试题或答案
每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钓鱼网站上兜售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标榜“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等诱惑信息,并以“预付订金”的名义要求用户先付款。还有声称可以花钱雇佣“枪手”替考的。有的不法分子借传送“样题试卷”的名义向用户电脑或手机发送病毒,套取用户信息。
2018年高考前夕,呼和浩特市警方破获一起贩卖所谓“高考试题”案件。据悉,有人以“某某考神”“某某教育”为QQ名,建立了“2018高考内部押题”等大量QQ群组,大肆宣传以每套300元的价格出售高考原题,并保证“每科一半真题”“6月6号上午6点拿到高考真题,下午5点准时发出”。在掌握确凿证据后,办案民警将犯罪嫌疑人戴某某抓获。经过审讯,犯罪嫌疑人戴某某对其诈骗行为供认不讳。戴某某交代,所谓的高考真题,实际上是以每套200元的价格在网上购买的一套高考模拟试卷。
警方提示: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所有接触试卷的人员都实行封闭式管理。广大考生及家长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不要相信所谓的提前拿到高考真题和答案。在网上购买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都是骗子发布的虚假信息。购买涉密材料本身也是违法,切勿尝试。
出售高考“作弊工具”
此类骗局中,骗子散布销售短信橡皮、无线耳机等作弊器材信息,声称器材可以通过高考安检,并承诺在高考过程中帮助联系答题,传递答案,帮助考生考试过关。
警方提示:高考安保措施越来越完善,高考时各考点将使用电子屏蔽器和无线电探测仪等设备来强化考场管理,并加强考试期间的网络和短信管理。
寻找丢失准考证的考生
每年高考前,网上都会流传某考生丢失准考证的信息:“朋友捡到一个准考证,有认识的通知一下。姓名:XXX,考点:XX中学,考场:XXX,准考证号:XXXXXXX,联系方式:XXXXX,扩散,别耽误孩子高考。帮助他人手留余香!”有的市民看到后,出于好心,即在自己的微信群、微信朋友圈转发。
警方提示:类似信息中,留的电话往往是虚假号码,链接往往被诈骗分子植入了木马病毒,请注意辨别、求证后,再拨打、点击,谨防上当受骗。
诱骗点击木马链接
不法分子模仿“校讯通”“高考直通车”等向考生、家长发送带有链接的“服务短信”,如群发考前冲刺的培训信息等。一旦点击链接,手机立刻被植入木马病毒,进而窃取手机中绑定的银行卡账户、密码等资料,盗取钱财;或者进入到虚假页面,要求进行信息填报、转账等操作。
警方提示:家长和考生们收到不明链接信息时,需提高警惕,不轻易点击、登录,谨防落入诈骗陷阱。
提前报名“内部招生”
诈骗分子打着有“内部关系”“内部指标”的幌子,引诱家长和学生到指定的网站(私设诈骗网站)提前报名,填写信息,预交学费,抢占学位。只要家长、考生到指定的网站进行操作就极有可能被诱导转账,上当受骗。
警方提示:此类诈骗在考前、考后都会出现。诈骗分子利用家长、考生急于求成的心理诈骗钱财,请勿相信。所有招考信息请以当地教育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