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风险提示:求职、实习都能内推?小心“馅饼”变陷阱

发布日期:2022-09-15 14:33    文章来源:中国信用     【 字体:   】  访问量: 183

  “金九银十”求职季即将到来,一些中介机构推出的内推服务让不少求职者“心动”。然而,有媒体采访发现,这些动辄上万元的内推服务实际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衍生出的灰色产业链甚至涉嫌违法。

  随着“金九银十”求职季即将到来,“互联网大厂内推”“证券投行实习内推”“企业校招内推”等信息开始在社交平台活跃起来。有媒体人士询问多家提供内推服务的中介机构发现,这类内推服务的价格基本在上万元,有的甚至超过了5万元。

  所谓内推,是企业通过员工内部推荐招聘人才的一种方式。这些内推机会真的靠谱吗?为实习机会付费合理吗?有媒体日前对此进行了了解。

  收费动辄上万元

  经过漫长的“拉扯”,近日,汪维(化名)终于拿回了1.4万元退费。汪维来自湖南郴州,2021年11月大学毕业,受疫情持续、毕业生规模增加等因素影响,她的求职之路并不顺利。今年2月,通过社交平台,她联系到了一家能提供“名企实习+内推”机会的职前教育服务机构。

  “这家机构说,他们有知名企业的内推渠道,还可以通过‘企业在职合作导师’推荐,让网申简历优先被看到。”汪维说,由于她的意向岗位——快消品企业管培生,一直是抢手职位,竞争激烈,为了增加求职筹码,她便花费2.98万元报了名。

  招聘服务创业公司诚需猿创始人李想解释说,走内推渠道的求职者,简历会被优先处理,部分公司甚至会让内推求职者跳过笔试等环节,直接参加面试,但通常内推名额非常稀缺。

  “为了在内推时更有竞争力,机构安排了1个月的线上实习。”汪维回忆说,线上实习期间,由一家知名快消品牌公司的项目负责人担任她的实习导师,每周与她对接一次。实习结束后,尽管机构提供了实习导师的背景资料和联系方式,不过,汪维觉得,“基本就是走了个过场,并没学到真东西,有时1天的实习任务1小时就能完成。”

  除了线上实习质量大打折扣,更让汪维感到“被忽悠了”的是,她的很多意向岗位实际上并没有设置内推名额,她投出的很多简历也都“石沉大海”。据了解,挂出内推职位做幌子,然后诱导求职者付费实习,这也是很多机构的套路。特别是在快消、互联网、券商、审计等行业,因为付费实习被“坑”的求职者不在少数。

  此外,也有求职者对“走捷径”抱有侥幸心理。正逢毕业招聘季,为了让孩子有一份好工作,一些家长也是使出“浑身解数”,不惜重金“走后门”“找关系”,这都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近日,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审理这样了一起“找工作”诈骗案件。

  2019年9月,被告人李某向徐州某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某谎称其亲友长辈分别在三甲医院、某大型集团公司、某局等部门当领导,可以在相关单位安排工作岗位,工作性质为与用人单位直接签订劳动合同的正式工作。孙某信以为真,便与李某建立合作关系,由孙某负责发布相关招聘信息,李某负责安排求职者工作。

  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期间,被告人李某通过孙某陆续骗取180余名求职者交纳的定金、尾款等共计人民币350余万元。后期因为应聘者和孙某一直催李某安排工作,为拖延时间,李某找朋友多次假扮医院工作人员对应聘者进行面试,甚至伪造医院劳动合同、冒充医院工作人员向求职者发放假工牌等。有被害人向拟入职的医院询问入职事项时,医院告知单位的招聘都是公开进行,没有所谓的内部名额,也不会委托李某个人招聘,李某亦非本单位职工,李某与求职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使用的印章并非医院签订合同时使用的医院组织人事科公章。

  事发后,李某于2021年5月20日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触犯刑法,构成诈骗罪,依法应予刑事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六十四条等规定,依法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就业道路千万条,莫贪“捷径”陷圈套。现实生活中,因为托人找工作而被诈骗钱财的事情时有发生,一些人急于求成的心理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求职者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对相关行业的准入标准和途径要有清楚的了解,对自身的能力和目标要有清晰的认识,对具有中介性质的代招公司,要做好充分调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都有严格的录取要求和程序,一般不会委托其他公司或个人代为招录,所谓的“内部指标”大多都是骗局。求职者一定要通过正规途径、正规渠道,不要轻信“内部关系”,增强自身本领才是通向理想工作之门的可靠途径。

  实习付费不合理

  不少学生会利用假期,参加实习或者兼职,既能赚零花钱增加收入,又能锻炼自己积累社会经验。然而,作为涉世未深的“职场小白”,学生们很容易陷入诈骗分子的陷阱。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近日办理的一起案件中,一位准大学生披萨店兼职不成,反被骗600元。后经警方调查发现,介绍工作的所谓中介通过发布虚假招聘广告骗取被害人保证金,团伙在全国多地作案,诈骗488人共计25万余元。

  2021年7月,家住南京玄武的小关今年刚高考完,想和几个朋友在暑假找一份兼职,赚钱用以毕业旅行。小关的朋友在某招聘网站上搜索到一家蛋糕店,发了简历后,对方通知面试,地点在市中心某商务大楼。

  面试沟通时,小关和朋友们才得知,对面并不是招聘单位,而是一家中介公司。工作人员称,会根据他们的求职要求提供合适的岗位。不过,要先交600元押金,工作做满10次之后再退给他们。对方称,之所以收取押金,是因为用人单位怕没有干满就走。“如果你对新工作不满意,也可以在入职三天内申请退回押金。”对方说完,递给他们一份服务协议书。

  拿到协议书时,涉世未深的几人没有发现异常,看到房间内其他六七人也在签订协议,小关和朋友就也交了押金。交完押金后,对方工作人员给了他们一个客服号码,说有工作机会会通过客服号联络。

  几天后,小关等人被联系到一家披萨店工作。入职当日,小关却被告知,店里招的是全职工,做不满三个月无法办理离职手续。小关联系客服询问情况,没有得到回复。披萨店告诉小关,店里和他们所说的中介并没有合作关系。几人发觉被骗,等他们赶到面试的地方时,发现该公司早已人去楼空。

  小关找的这家中介机构名为“南京某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是犯罪嫌疑人沈某及其同伙成立的诈骗公司,小关仅是几百个受害者之一。经侦查查明,沈某及其同伙在招聘网站上发布虚假招聘广告,吸引在校生上门求职,在骗取被害人保证金后,编造各种理由拒不退还保证金。该诈骗团伙以同样的手法,在南昌、太原、贵阳骗取多人钱财,数额巨大,诈骗金额总计25万余元。

  2021年7月,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共接到100多名群众报警。接到报警后,玄武分局迅速行动,以沈某涉嫌诈骗罪立案侦查。7月20日,沈某被抓捕归案。2022年4月,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以被告人沈某涉嫌诈骗罪向玄武区法院提起公诉。2022年6月,法院审理后,判处被告人沈某有期徒刑四年十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办案检察官介绍,对于社会上的中介机构,要了解其是否有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核实其经营范围是否与执照相符,谨慎参与个人组织的各类招聘活动。同时,在求职过程中,应妥善保存招聘信息、聊天记录、电话记录等证据,这样在发生纠纷时,才能依法保护自身权益。

  “找实习单位,一般大家都想去头部企业,用‘大厂光环’给简历‘镀金’。”天津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的2022届毕业生赵丽雅说出了很多毕业生的实习心理。她表示,特别是像她这样非重点院校的毕业生,更希望通过有分量的实习经历加持,在求职中弥补学历背景上的不足。

  “一些机构正是利用了求职者的焦虑心理,实际上,名企的实习岗位也有一定门槛,求职者以为付费内推可以走捷径,其实很可能‘馅饼’变陷阱,求职者要谨慎辨别虚假宣传。”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玮琨分析称,这类中介机构大多提供的只是相关企业的实习信息,可以收取一定的咨询费用,但动辄上万元的收费显然不合理。

  王玮琨表示,根据相关规定,无论是在校生实习还是毕业后正式入职的实习期,实习单位及用人单位都不得向实习生或劳动者收取费用,而且应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劳动报酬。求职者遇到在实习期或试用期被要求缴纳相应费用的情况,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以维护自身权益。

  求职更要看实力

  经历了求职路上的坎坷,汪维意识到,与内推相比,实力和充分的准备才是更可靠的保障。张婷在2020年成功入职了北京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她表示,为了能顺利通过公司秋招,她参加了该公司的实习项目。

  “实习期间工作量非常饱和,那段时间要平衡论文、实习和求职,每天都感觉身体被掏空了。”在张婷看来,这段实习经历在求职中为自己“加分不少”。“有经验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很容易就能判断出简历里项目的真实性和‘含水量’,具备真实的实习经历才能在面试中更有底气,谈到经手的项目时,才有细节可说。”张婷说。

  有业内人士指出,实习内推所衍生出的灰色产业链,甚至涉嫌违法犯罪。据了解,1月25日,某互联网公司发布的反舞弊调查通报提到,2021年,该公司员工与外部求职中介合作,安排实习生进行虚假远程实习,并从中介处分得实习应聘者支付的部分费用。该员工被解聘,并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王玮琨表示,公司员工与外部求职中介之间的此类行为涉及公司或企业的合规问题,如果因此从事犯罪活动的,可能涉嫌诈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刑事犯罪,有关部门应加强公司、企业内部的合规审查,加强市场监管,学校也应当加强对类似问题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做到多措并举,规范相关领域的秩序。李想还建议,高校就业部门探索建立大学生实习平台,接入第三方招聘模拟技术和就业数据资源,避免不良中介机构从中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