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开展专题民主监督助力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根据区政协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结合陈英委员提出的《关于解决花都区赤坭镇莲塘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建议》(第2010号)提案,近日,区政协城建资源环境委组织区政协工商联组就解决花都区赤坭镇莲塘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开展专题民主监督活动。区政协副主席叶念军,区政协工商联组部分委员,区水务局、区财政局、赤坭镇、广州市花都自来水有限公司等单位参加调研活动。
调研组实地察看了田心村,听取了相关负责人所作的简要情况介绍。在座谈会上,提案主会办单位就花都区赤坭镇莲塘村饮用水安全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区政协委员围绕相关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一、赤坭镇及莲塘村供水现状
赤坭镇共有30条行政村,现状小部分采用市政供水方式,大部分采取小型集中式供水方式或自取地下水方式。莲塘村位于赤坭镇西南部,辖区面积约14.56平方公里,下辖19个村民小组,户籍户数约为1380户,户籍人口约为5180人,现状采用小型集中式供水方式。目前,为配合广州市第五资源热力电厂的建设需要和用水需求,由赤坭镇政府负责建设的花都区赤坭镇鲤塘村、蓝田村市政自来水管道工程(二期)已于2023年完工通水,该项目的市政供水范围已覆盖莲塘村,可暂时满足莲塘村的用水需求。
二、存在问题
经实地考察调研,赤坭镇莲塘村饮用水安全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地区因工业开发等原因,地下水水质不达标,水源水毒理性指标超标,特别是部分行政村采取小型集中式供水方式或自取地下水方式,饮水水质没有保证,饮水标准未能得到改善。二是由于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大,国家投资与地方补贴资金有限,且地方补助资金一般很难到位,解决供水安全问题比较困难。三是部分行政村水处理设施不完善。
三、政协委员建议
针对如何解决花都区赤坭镇莲塘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如下建议:
(一)聚焦水源问题,坚持加速改造与保护并进。针对花都区部分行政村水源不达标问题,应采取坚决措施,双管齐下,加速推进水源地改造与保护工作。首先要加大对工业污染源头的监管力度,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确保工业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从根本上阻断污染物向水源地的渗透。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并优化农村供水系统,精准布局取水点,优先选择水质清澈、无污染的地表水或深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确保每一滴水都安全可靠。对于不得不依赖地下水的村庄,要进一步强化地下水保护机制,明确划定水源保护区范围,严格限制保护区内的一切可能危害水质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使用、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等,全力守护地下水资源,为村民提供持久稳定的优质饮用水源。
(二)优化资源配置,集思广益,实现效益最大化。一是要秉持“政府引领、社会协同、资源高效”的理念。政府应扮演核心角色,不仅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为工程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还要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热情。二是要通过加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有效缓解资金压力,加速项目落地。在决策与规划阶段,要坚持民主参与,广泛征集村民意见与建议,确保工程方案既符合科学规范,又贴近民生需求。三是要通过精细化设计、选用环保节能材料、强化施工管理流程等措施,力求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实现成本最优化,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四是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饮水安全工程长期稳定运行,让村民长期受益。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效益的最大化,让清澈甘甜的饮用水成为惠及每一位村民的民生福祉。
(三)指导村民科学净化水质,推广简易净水技术。针对当前部分行政村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应组织专业团队,深入行政村,面对面为村民传授科学的水质净化知识与技术,确保每位村民都能掌握经济高效、易于操作的家用净水设备使用方法,如活性炭吸附技术、超滤膜净水系统等,并详细指导如何日常保养与维护,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持水质纯净;要利用建立的长效水质测检机制,为村民提供便捷、易用的水质检测工具包,定期举办水质检测培训,增强村民自我监测水质变化的能力,形成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链条水质安全保障体系,共同守护农村饮水安全,促进乡村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安全饮水宣传,提升村民认知与参与度。对尚未纳入供水系统的行政村,可结合当前区开展的农村全域人居环境大整治活动,通过组织系列专题讲座,邀请专家深入浅出地讲解饮水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水质污染对健康的潜在威胁,让村民充分认识到安全饮水是健康生活的基石。同时,可精心设计宣传册,做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广泛发放至每家每户,做到宣传信息无死角覆盖。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如村广播每日播报饮水安全小贴士;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科普文章和视频,让村民随时随地获取最新资讯。特别要针对老年人和儿童群体,创新宣传方式,可制作寓教于乐的短视频,通过生动的内容,让安全饮水知识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易于接受和理解。同时,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水质监测活动,成为自己健康饮水的守护者,共同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村饮水安全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