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机构 > 区政协 > 建言献策

区政协开展协商议政助推存量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2024-11-08 11:48    文章来源:区政协     【 字体:   】  访问量: -

  为鼓励充分发挥存量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作用,推动我区存量企业发展壮大,更好地拉动花都区经济发展,9月26日,区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结合由叶伟伦等20位港澳委员联名提出的《加强存量企业培育和扶持,释放高质量发展潜力》(第1006号)提案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开展协商议政活动。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曾一江,港澳组部分政协委员,区政协机关委办有关领导,主办单位区科技工业信息化局以及会办单位区财政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商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花都开发区管委会参加了活动。

  政协委员一行走访了广州达森灯光股份有限公司和京东广州花都智能产业园,围绕如何助推我区存量企业培育和扶持开展协商议政活动,并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上,主会办单位分别汇报了我区存量企业培育和扶持工作开展情况。区政协委员也围绕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企业用地难问题”“强化保障要素供给”“争取各项支持政策落实落地”等具体意见建议。

  一、我区存量企业培育和扶持工作开展现状

  (一)建立用地服务机制

  1、摸清底数,为精准服务企业打好“基础桩”。围绕存量企业用地需求开展一系列摸底调研,摸清存量企业用地现状地图底数,为制定用地服务政策、提出分类服务策略奠定基础。

  2、制度先行,为企业扎根发展吃下“定心丸”。一是出台全市首个存量企业用地服务政策《花都区存量企业增资扩产服务工作方案》,建立存量企业用地服务“123”工作机制,即成立1个组织机构(存量企业增资扩产服务工作小组),明确2套标准(存量企业评估标准、增资扩产项目导入标准),提供3套不同类型的方式支持存量企业增资扩产(提高容积率、工改工、新增用地三种类型);明确每年预留不少于200亩工业用地,根据存量企业不同的用地需求,提供分类指导、科学评估、精准服务,确保供地有标准、申请有渠道、过程有指引。二是印发实施《花都区助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花都区助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施细则》,为切实解决用地审批、不动产登记的历史遗留问题指明了具体的解决途径。对于符合相关要求的企业,经申请可由区梳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领导小组审议纳入历史咨询制项目台帐,台账内企业后续可按《花都区助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施细则》完善用地审批、不动产登记等手续。

  3、服务升级,为企业稳健发展喝下“暖心汤”。一是打造一套科学评估体系。对申请用地的企业按企业影响力、质量管理水平、创新能力、企业成长性、现状产值、现状创税率、所在行业增加值率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计分排名,实地考察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开展尽职调查和部门联审,全方位考察企业与用地的适配度,把空间资源配置给真正投入实体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更好的企业。二是搭建一个存量载体信息平台。运用好“投资广东”招商平台,采用“全区统一摸查、企业在线填报、镇街审核更新”模式,有效整合全区闲置厂房信息,录入“投资广东”微信小程序,及时向群内企业和有租赁厂房需求的企业公布信息,最大限度畅通信息渠道,盘活存量载体资源。

  (二)进一步优化暖企服务

  1、充分发挥暖企专员机制作用。建立区领导、各镇(街)及各管委会处级干部两级暖企专员服务机制,实现区领导挂点服务、暖企专员走访对接、经济运行分析机制相结衔接工作机制,形成优营商环境的制度合力,2024年1-8月,暖企专员累计走访服务企业2045家(次),为企业解决增资扩产、招工用工、入户入学、融资需求等急难愁盼问题367个。制作“暖企专员名片”,打通政企对接最后“1公里”,提升暖企企业知晓率和工作时效性。

  2、实现创新和链长制双驱动。一是发挥链长办牵引产业链发展作用。推荐广州市花都区智能终端产业集群申报2024年省级、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区15条产业链举办10次供需对接会,向银行机构推送18家企业超5000万元融资需求。二是创新平台布局持续深入。推动省、市、区合作共建省科学院广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形成《合作协议》拟呈报区主要领导审定。新增10家企业获2023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认定,截至目前我区共有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2家、广东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指导鼎盛智谷产业园完成市级孵化器申报认定工作,跟踪服务临空产业孵化器申报国家级孵化器材料准备工作。三是创新主体培育持续突破。建立了规模不少于200家企业的“专精特新”企业动态培育库,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83家,梳理高企潜力名单954家。

  3、指导企业积极申报各级扶持项目。组织发动11个项目获2024年省市专项资金(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扶持资金3319万元,1个项目获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普惠性制造业投资奖励)1070.72万元(含市配套资金535.36万元),9家企业申报市“四化”改造专题入库,18家企业参与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企业改造。

  (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1、实施“清单制”管理。利用“花都融资登记”线上融资对接小程序,积极发动区内镇街、各行业主管部门摸查区内企业融资需求,建立并持续更新企业融资需求动态管理台账。2024年以来,共向银行机构推送86家企业融资需求,截至6月末,共有35家授信企业获得17.85亿元授信(含存量)。

  2、发挥区属融资担保公司融资增信作用。2023年,广州花都绿色融资担保顺利注册落地,成为我区第一家区属融资担保公司。2024年1月,召开融资担保公司业务宣讲对接会,积极推动区属融资担保公司和银行机构联动合作,为抵押物不足的企业提供担保增信,降低企业贷款门槛和融资成本,提高企业贷款可获得性。

  3、修订完善配套政策。牵头修订《广州市花都区支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实施细则》《广州市花都区支持绿色企业上市发展实施细则》及操作指引,鼓励企业通过“银行+担保”、股权融资、发行债券、上市等方式进行融资,对企业给予绿色信贷补贴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4、强化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工作。通过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库、一对一调研走访重点企业、开展上市“育小培优”系列活动等方式,为46家上市后备企业提供培育辅导、政策咨询、用地协调等服务,引荐花都基金、广花基金等为多家企业提供超亿元股权投资。

  (四)优化“软服务”“硬设施”

  1、完善综合交通体系,调整优化公交和停车服务。加快平石路(G106国道-莲山路)工程、富邦路及周边路工程等道路建设,提升交通通行能力。协调加快推进广花城际、地铁8号线北延段等轨道交通建设,提高直达广州中心城区便利性。推行公交行业改革,推出企业公交定制化业务合作,在早晚高峰期动态调整发班班次,缩短乘客候车时间。组织第三方机构为企业出行量身定制,增设15条“惠企通”公交线路和优化8条公交线路,通过截短或拆分区内运营效率低下的既有线路,提升与地铁系统的接驳效率。编制《花都区停车专项规划》,在新雅街、秀全街等产业园集中区域规范设置城市道路临时泊位,累计设置39个路段,4209个泊位,规范道路交通秩序,缓解产业园区周边停车难题。

  2、加强行业监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引导企业推广应用省厅“安字1号”APP和注册“粤考运安”,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中的问题短板,营造行业发展的安全环境。建立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监管制度,运用“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坚持“优良企业无事不扰,高危企业利剑高悬”的原则,科学制定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推动“综合查一次”制度,减少随意性执法检查,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政策先行,强化产业发展制度保障水平。先后出台了《花都区亲商助企二十六条》《花都区优化营商环境“春风送暖”改革措施》《广州市花都区支持企业上市发展实施细则》《花都区实施“链长制”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花都区时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花都区电子信息和新型显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花都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要点》、《花都区“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扶企解难专项行动实施措施》《花都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等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助力区内存量企业做大做强。

  二、我区存量企业发展的存在问题

  (一)中小企业“用地难”。因受发展规模、投入产出强度、配套能力、购地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往往一地难求,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扩大再生产或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企业受限难以做强做优做大,也阻碍了一些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发展前景优、效益好的中小企业项目的顺利落地。从目前摸底结果看,全区企业中至少有65家提出新增用地需求,60家企业存在完善历史用地手续需求,部分企业迫于发展空间不足向区外转移,土地、厂房等空间载体不足,已成为存量企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二)政策约束影响企业增资扩产。企业增资扩产项目的落地,涉及项目审批、土地开发、产业规划、项目运作等多方面流程,其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规则障碍和现实限制。如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容积率与限高问题。

  (三)相关部门服务效率不够高。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和推进的问题,走得流程太长、动作比较缓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如,一些企业新建项目前期在国规、住建、环保等手续流程比较缓慢、审批流程较多。

  三、政协委员意见建议

  (一)解决企业用地难问题。结合我区用地的产值和税后标准要求,按照存量企业性质、类型和用地需求,划出一定面积地块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园,推动中小企业进园集约生产、规范发展。推动推行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租赁等多种方式供应工业用地,一方面可通过标准厂房建设,对产值及税收强度达到一定规模、符合环保的中小企业,可予以优先进园,中小企业可租可购,对购置标准厂房的允许厂房分割并办理产权证,以促进存量企业往规模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的方向努力发展。

  (二)强化保障要素供给。重视存量企业发展需求,主动服务、精准服务,解决好企业所求所需,全方位做好资金扶持政策、用地、用能、人才等要素保障,保持存量企业的优势和粘性,积极探索建立材料供应商库等基础数据库,鼓励存量企业特别是我区本地生产制造企业参与政府采购项目,提振存量企业发展信心,促进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三)争取各项支持政策落实落地。深化做好存量企业提容积率改扩建、完善历史用地手续、新增用地项目等工作,引导产业发展与花都产业布局、区位优势相适应,推动分割转让相关政策制定落实。协同相关区直部门为企业投资提供有效建议和指导,鼓励企业申请省、市奖励,支持本土存量企业发展,积极引导“专精特新”企业投资升级,让更多的存量企业继续扎根花都,助力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