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机构 > 区政协 > 建言献策

推进文艺繁荣发展 助力文化强区建设——区政协调研视察“文艺家之家”建设情况

发布日期:2024-12-02 11:50    文章来源:区政协     【 字体:   】  访问量: -

  根据区政协2024年度工作安排,结合谢惠瑜委员提出的《关于花都区高质量打造“文艺家之家”的提案》(3032号)办理,区政协教科文卫和文史学习委组织部分委员开展专题视察。政协委员实地查看了区文联小型展览场地、小型阅读角、办公场地,并召开座谈会,就推进文艺繁荣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区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一霖,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及各文艺协会相关负责人,提案提出人和部分政协委员参加了调研活动。

  一、主要做法

  目前,花都区文联业务指导的文艺家协会共有23个,会员人数2300多名,其中国家级会员117人、省级会员310人、市级会员327人,涵盖文学、书法、美术、摄影、音乐、舞蹈、曲艺等多个领域。

  (一)激发文艺创新创作活力。根据区委宣传部印发《花都区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奖励扶持办法》,对文学作品、戏剧、影视剧、音乐、美术等11个门类的多部文艺作品、创作项目给予奖励扶持,重点培养优秀文化项目带头人3人,扶持优秀文艺团队8个。“共建人文罗仙  奏响城乡雅韵”主题文艺汇演走进古村活动获评2023年广州市各区文联“出新出彩”创新项目。区作家协会主席刘浪被发展为中国作家协会2024年度新会员,区美术家协会作品《绽放的花朵》《飒爽英歌》《归家》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漆画展区初评。鼓励和引导协会会员扎根基层、创作精品,2023年度获得奖励的作品共计约243件,其中获得国家级荣誉的作品5件,获得广东省级别荣誉的作品12件。

  (二)推进文艺品牌建设。一是打造文艺特色刊物。内部刊物《花都文艺》2023年取到出版书号,收集整理精品力作,编辑出版了《花都文艺第30期》《花县·花都·茶香》《花都区作协会员作品年选》图书三册,拓宽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交流渠道,更好的为文学艺术创作、文艺理论研究搭建平台、展示成果。二是推进“文联+协会”文艺品牌建设。涌现出“中华诗词之乡”“红棉精神·照亮青春”文学诵读、“文化花都”学堂等深受市民群众喜爱的特色文艺品牌。指导区芙蓉诗社开展“一城烟火一城诗”等文艺活动,巩固中华诗词之乡成果;承办了由广州市文联指导的“春风化雨”文学诵读分享活动,以声韵之美传递文学之光;指导曲艺家协会参加广州市第七届“长者杯”粤曲演唱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花都文艺发展的成效和经验在《南国文艺》等媒体上宣传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组织开展文艺赛事和志愿活动。2023年,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绿美花都”建设,先后开展了“多姿多彩新花都摄影大赛”“遇见花都征文比赛”“美术艺术大赛作品展”等各类赛事和展览,选出160幅优秀作品展现花样花都魅力和文化底蕴,评选出获奖作品38篇在“花都文学”公众号刊登,讲好“我与花都”的故事。践行“文艺为民”宗旨,组织开展“粤韵弦歌贺国庆 月圆花好迎中秋”非遗文化粤剧粤曲惠民展演、“诵古今诗意 传家国情怀”美文诵读、“岭南诗 粤语诵”等“文化花都”学堂33场;组织文艺志愿服务队举办迈向新时代“文艺新风送古村”文化志愿活动,助力乡村振兴;举办“一家亲·万家情”2023年花都区迎新春送春联送福字活动总计15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祥和的节日氛围,受到广大市民群众的欢迎。

  二、花都文艺繁荣发展面临的问题

  尽管我区文艺事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新时代党对文艺工作的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

  (一)人才培养任重道远。紧紧抓住“做人的工作”这一核心任务,聚焦人才培养,搭建服务平台、强化行业建设,激发“文艺两新”群体活力,存在文艺精品少、高层次文艺活动少、文艺名家少等问题。

  (二)阵地建设亟待加强。近年来,文艺家协会逐步发展壮大,区“文艺家之家”现有的创作、交流空间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发展需求,存在出版的文学作品无处存放、文艺作品无法转化为文艺产品、舞台艺术没有演艺场所、造型艺术没有展示平台等发展“瓶颈”。  

  (三)创新发展有待加强。面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协调联络,抓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文艺创作项目上,还存在“有什么抓什么”现象,还存在“为演而创作”“为活动而创作”的问题。

  三、委员意见建议

  (一)加强服务管理,提升文艺两新凝聚力。一是要扛牢使命责任。区文联领导班子要主动作为,发挥“关键少数”作用,立足工作实际,聚焦解决“文艺两新”发展难题,细化实化服务管理工作举措,持续加强联络,延伸工作手臂,不断增强文联组织向心力、吸引力。二是要加强人才培养。要以加强队伍建设为主线,建立健全发现人才、凝聚人才、培养人才、推出人才、用好人才的机制,实施人才培树计划,注重文艺领军人物和中青年骨干人才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人才队伍,夯实文艺繁荣发展基石。三是要畅通联系服务。要以优化服务为先导,把“做人的工作”和“推动文艺创作”贯通起来,在项目申报、教育培训、展演展示、评比奖励等方面创造条件,把各艺术领域新文艺群体中的优秀人才吸纳进来,扩大组织吸纳,增强“文艺两新”的认同感归属感。

  (二)加强阵地建设,提升文联文艺影响力。一是要拓展思路,打造温馨的“家”。要利用空置的幼儿园、小学等场所,广泛征集区内各文艺协会的建议,因地制宜谋划“文艺家之家”场地选址、建设规模和建设模式,积极争取市文联、市促进文化艺术发展繁荣基金会等各方的支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多渠道筹措资金,共建共享温馨的“家”。二是要深耕细作,打造特色刊物。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认真谋划、科学规划创作方向和重大选题,广发“动员令”,常吹“集结号”,重点捕捞名家力作,力推新人新作,扩大文学视野,不断提升《花都文艺》刊物的可读性和影响力。

  (三)加强创新发展,提升花都文化感召力。一是要突出创作生产。要自觉对标“推进文艺创作”这一中心任务,全面抓好机制创新,建立健全文艺创作的相应机制,鼓励文艺工作者重点抓好转化性创作、原创性创作、孵化性创作,注重内容、形式、手段、载体等方面的创新,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创作出更多接地气、有温度、正能量的文艺作品。二是要突出服务中心。要加强与区文化部门联动协作,积极争取把开展文艺惠民志愿活动纳入区民生实事,聚焦“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花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等主题,整合全区各文艺家协会、文艺团体资源,汇聚文艺志愿服务合力,打造文艺志愿服务品牌,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做好“文艺+”文章,助力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三是要突出平台搭建。要主动谋划,积极联系,“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搭建平台,持续开展主题采风、展览展演、比赛等活动,积极发挥“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独特作用,推动花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