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百年盆景文化 擦亮盆景文化品牌——花都区政协围绕盆景文化产业发展开展专题视察
11月1日,在区政协卢日新副主席带领下,区政协经济和农业农村委组织区政协部分委员、提案办理单位和区相关职能部门,围绕3016号提案《深挖百年盆景文化 擦亮盆景文化品牌》开展专题视察。政协委员一行实地考察了赤坭镇瑞岭村金兴园艺、英华盆景、松林园艺,了解瑞岭盆景文化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的情况,就如何持续擦亮“瑞岭盆景”品牌,推动盆景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以盆景文化品牌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绿美花都建设,推进我区“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贡献智慧力量。
一、瑞岭盆景文化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状况
瑞岭盆景是岭南盆景重要分支,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以九里香、罗汉松、山松等为主要品种,既继承了岭南派盆景“苍劲自然”的艺术特色,又形成了独特鲜明的“古、奇、清、秀”艺术风格,被列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省区域公用品牌。花都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特色,大力推动盆景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强化盆景软、硬实力铸造,持续擦亮瑞岭盆景品牌。目前,全区盆景苗木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从业农户3000多户,年营业额超过5亿元,花都区获评以瑞岭盆景为特色主导产品的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瑞岭盆景登上了主场外交的国际大舞台;瑞岭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连续两年上榜“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竹洞村获评“广东特色产业村”,瑞岭盆景获评省级区域公用品牌。
(一)多元素聚集,产业发展夯基础。强化规划布局。编制《花都区盆景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岭南盆景小镇规划》等,画好盆景小镇产业布局“一张图”。加大资金投入。市、区两级加大投入,重点完善岭南盆景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社会投资超10亿元,打造一批盆景精品园、大师工作室,举办盆景节、数字直播节等,扩大瑞岭盆景品牌影响力。注重联农带农。建立盆景协会,成立专业合作社,实行“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形成资源、技术、市场等共享的发展格局。瑞岭村农民人均年收入从2017年的1.6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5.6万元,年均增长23.22%;竹洞村农民人均年收入从1.53万元增加到5.5万元,年均增长23.77%。2022年,瑞岭盆景专业合作社创收超100万元,并获评“广州市级示范合作社”,2024年入围广东省标杆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
(二)多层次发力,品牌建设添亮色。铸文化。明确瑞岭盆景“传承岭南文化,展现自然之美”的品牌定位,深化“瑞岭盆景”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推动赤坭九里香盆景入选“首届广东省地理标志培育产品”名单。深入挖掘瑞岭盆景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定期举办盆景文化节、盆景创作技能和盆景园设计大赛,不断擦亮瑞岭盆景金字招牌。在2023年中国岭南盆景节,来自大湾区的150多件有代表性的蝶变派盆景优秀作品在瑞岭村集中展出,带动盆景产业展销一体化。重人才。引进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设立博士工作站、与广东省盆景协会合作共建盆景大师工作室,吸引6批近60位中国盆景艺术大家、岭南盆景艺术大师进驻瑞岭。建立电商直播中心和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基地,举行盆景技能大赛等培育基础人才,目前共培养盆景技能人才超3000人,培训近300名电商从业人员,盆景远销至欧盟成员国。今年9月,联合市总工会、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成功举办了2024年“羊城工匠杯”广州市乡村振兴专项赛(岭南盆景项目),有力推进盆景技能人才培育,并在创新中弘扬和传承了盆景文化。提品质。联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知名高校,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多模态生成前沿科学技术,研发具有引领行业趋势的“AI创意盆景设计系统”,实现盆景技艺从“靠大师”向“靠科技”、“人工化”向“智能化”的大转变,打造盆景产业“升级版”。优化种植结构,因地制宜扩大盆景种植面积,创新产品形式,投入500多万元创新研发“花都微景观”系列盆景,日均销售超4000单,实现盆景从庭院绿植向家居办公艺术品、从小众文化走进大众生活的蝶变。
(三)多渠道拓展,产品销售增效益。打造展示长廊。建成全长5.5公里、南北走向的盆景产业中轴线—古树大道,经多次扩宽、提升,成为集盆景种植、展示、销售、观光于一体的盆景展示长廊。强化数字赋能。创建广州首个农村电商产业园,打造一批专业直播间,5家盆景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驻开展直播带货;设立“助农大使”工作室,借助网络直播达人、体育明星等力量开拓线上市场,让小盆景走进千家万户,实现盆景销售“零距离”。联合京东集团建立“穗农优品”区域特色馆,加速发展“互联网+盆景”新业态,推动百年传统盆景产业向现代化、数字化转型升级。高质量举办云上花市、数字农业直播节等活动,搭建专业电商团队与农业农村企业、合作社、种植户的B2C合作平台,联合多部门做好跨境全程订单履行服务,打通国内外电商销售渠道,盆景远销荷兰、西班牙、意大利等地。促进融合发展。以盆景产业创新发展为核心,深入实施“盆景花木+旅游+文创”发展战略,推动盆景产业与旅游等高附加值产业融合发展。深挖百年盆景文化及古村民俗等历史资源,通过举办盆景艺术节、黄花风铃节等特色活动,多形式全方位发现和重塑乡土文化价值、推动农文旅产业大融合、大发展。目前,岭南盆景小镇“盆景花木+旅游+文创”效应已日益凸显,每年接待游客量达30万余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受土地政策、内部因素叠加影响,现阶段,瑞岭盆景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利用政策不足,规划缺乏前瞻性。土地方面,农地非粮化政策下,盆景产业科普、展示、电商等业态需要的零散配套建设用地落实手续复杂、难度大、时间成本高,影响企业投资积极性。例如溪林园艺、花卉之都园区等电商企业均面临用地难题。资金方面,财政扶持力度不足,市级财政对花都区创建省级花卉产业园给予支持外,平时没有专项扶持,同时扶持比例不能超过项目总投资额的1/3。周边城市在土地、资金等方面支持力度较大(佛山对企业花卉投资建设项目补助比例可超50%),给我区造成较大压力。规划方面,目前花都区还没有一处盆景专业交易市场,都是农户自发形成的路边市场,盆景代表虽经多年向政府要求,上议案、提案,但最终都没有得到落实。销售环节只是以零散的方式自产自销,不利于苗木盆景迅速形成大产业。
(二)物流成本较高,没有充分利用空港优势。花都物流企业集聚,交通条件优越,但由于物流企业用工成本比广西等地高一倍、用地成本高及税收承诺高、物流集包仓建设不足等,导致未能转化成盆景产业电商优势,盆景企业物流成本高。如溪林园艺线上售卖一件30元的小盆景爆款产品,在花都发货快递费4.3元/每件,如果整批运到广西再发货,物流费用只需3.5元(含花都-广西梧州运费),每件成本降低0.8元,企业在热卖季每天销售1万件,能节省8000元。物流成本高导致一些企业发展困难,有的甚至计划往外迁移。
(三)缺乏龙头引领,企业品牌影响力不足。全区盆景龙头企业、规模企业比重低,种植规模100亩以上只占总数的20%,缺乏有实力的大型龙头企业示范引领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导致行业创新力不够,企业品牌影响力不足,直接影响到瑞岭盆景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三、意见建议
(一)打好“科技”牌,强化品牌发展动能。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以不断提升以花都盆景技艺为目标,加快港科大(广州)团队盆景AI技术制作探索实践,建立专门的盆景艺术在线交易平台,提供标准化的产品信息,包括艺术家介绍、制作过程、保养知识等,同时提供虚拟现实(VR)技术预览盆景,吸引更多年轻从业者和消费者参与。二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可将无土栽培技术、扦插育苗技术、嫁接补枝技术、植物组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科技成果、科技手段、科技发明应用到盆景栽培、加工、管护、经营等各个环节中去,借助科技的力量,激发花都区盆景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二)打好“优化”牌,增强品牌竞争力。因地制宜开发利用乡土树种和优势品种,形成“特产”优势。一是对于产能过剩的盆景产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通过信息交换、政策引导,解决盆景企业“小而散”“小而全”等问题。二是吸引各类社会资本进入盆景生产经营领域,培育一批产品结构优、经济效益高、发展潜力大的盆景龙头企业,推动盆景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栽培、集约化经营。三是大力发展小微盆景。小微盆景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小微盆景精巧雅致,小中见大,同样能使人享受卧游之乐,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且占地小,适合城市家居莳养,较之大型盆景具有更加广泛的适应性,更容易受到城市百姓的青睐。而且相对于电商来说,品种款式、平均单价、物流成本等更加适宜市场需求。
(三)打好“文化”牌,赋能品牌市场价值。一是不断深化瑞岭盆景为主的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引导企业深入挖掘品牌文化和内涵,赋能“瑞岭盆景”品牌迸发新活力,推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二是通过“盆景+”战略,进一步深化盆景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促进盆景产业与乡村旅游等高附加值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更多的特色文旅项目,提升盆景产业的附加值。三是开展“瑞岭盆景”历史文化挖掘整理,形成产业发展、人物典故、重大事件等技艺传承,推进“瑞岭盆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筑牢“瑞岭盆景”品牌文化根基。
(四)打好“地标”牌,完善品牌良好形象。一是持续发挥“瑞岭盆景”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效应,瞄准地理标志品牌溢价效应,加强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培育,结合地方特色和需求,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地理标志特色镇、地理标志品牌展示馆或产品体验地,打造区域地理标志名片。二是推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工作,推动“赤坭九里香盆景”入选“首届广东省地理标志培育产品”名单,争创“国字号”“粤字号”品牌。
(五)打好“宣传”牌,提升品牌知名度。一是充分利用花都空港区位优势和打造新时代国际开放新平台(南方枢纽)契机,鼓励引导盆景企业加强与省内外盆景行业组织交流与合作,合力打造面向全国的专业盆景展销博览平台,利用市、省乃至全国的盆景展览资源,举办盆景展览、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并评选盆景艺术大师,给广大盆景爱好者提供作品展示、鉴赏、学习和技艺交流的平台,以及为行业提供展示新品、技术交流、洽谈合作、对接精准资源的一站式服务,加强与家居、旅游、艺术等行业进行合作,将盆景融入更多领域,赋能瑞岭盆景文化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二是通过网络、电视等多途径大力宣传推介我区盆景产品,持续扩大盆景节、直播节等活动影响力,制作“盆景+文旅”宣传片、宣传画册等,用好空铁双枢纽窗口资源等,组织品牌宣传进机场、进高铁、进地铁、进高速、进公交,以盆景花卉元素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擦亮花漾花都形象。三是加强市场推广力度,稳步拓展线下市场,邀请专业人士对盆景出口资质办理、出口产品标准等进行专项指导培训,发展盆景产业海外市场,拓宽盆景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推动盆景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