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机构 > 区政协 > 建言献策

整合盘活村镇工业集聚区资源 大力推动花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5-01-14 11:58    文章来源:区政协     【 字体:   】  访问量: -

——花都区政协开展书记挂案重点提案视察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履行政治协商职能,根据区政协2024年度常委工作要点安排,结合文江河等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快整合盘活村镇工业集聚区资源,助力花都高质量发展提案》(书记挂案),区政协于12月5日下午组织开展书记挂案重点提案视察活动。区委书记邢翔,区政协主席陈家飞、党组书记程学晋,区政府分管领导,区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各专委会主任、办公室相关领导和同志,提案人,部分政协委员,提案主会办单位以及区政府督查室等有关领导同志参加了活动。

  视察组一行实地考察了秀全街岐山村村镇工业集聚区的最新进展情况,并围绕加快整合盘活村镇工业集聚区资源进行座谈交流。结合活动开展情况,梳理汇总了参会领导、提案办理部门、政协委员和企业代表的意见建议,探索整合盘活村镇工业集聚区资源的新途径,助推花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花都区村镇工业集聚区资源整合盘活情况   

  (一)基本情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开展各类产业园区用地专项治理”。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能有效释放产业空间、提升产业效能、改善产业环境,已经成为广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二次创业”的重要抓手。

  今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工作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开展花都区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的决定》《关于全面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拓展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空间的工作方案》等文件,以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为抓手,加速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花都区村镇工业集聚区图斑共521个,总面积约18.47平方公里,预计可带动固定投资额度总计约165亿元。我区近期重点推进的村镇工业集聚区(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16个,总用地面积约447.8公顷,其中市级试点项目9个,总数排名全市第一。目前,狮岭镇时尚智造产业园(一期)项目首开区、秀全街岐山项目(地块二、蓝海机器人地块)、秀全街大㘵项目、狮岭时尚智造产业港(裕辉地块)、薪象科创中心、花山和郁(绿隆科地块)、赤坭美斯乐、新雅广塘、梯面08厂、狮岭新庄、新华华海工业园、花城长岗村等12个项目已动工。其中6个项目已纳统,纳统金额合计约3亿元。项目充分利用市、区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政策红利,鼓励我区相关村镇和企业多方参与改造,形成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区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提质增效。

  (二)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强化组织,形成合力。成立花都区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指挥部,整合全区各级各部门工作力量,建立区领导“一对一”挂点联系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项目机制,实现“全区一盘棋”,将工改任务落实到责任人,构建政府主导、市场投入、村镇支持的工改多元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定期例会等制度,及时通报督促各镇街项目进度,强化上下联动,并统筹协调工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截至11月底共召开7次指挥部会议,审议包括政策制订、项目方案及具体实施事项等相关议题超过60个。

  二是完善政策,提供保障。积极推动广州市出台面向花都区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的支持政策《支持花都区以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为抓手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升花都区工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出台一系列指引细则,目前已印发产业导入监管指引、升级改造模式流程指引、财政金融保障激励措施、税收指引等10个文件。其中,集体土地确权指引在全市先行先试,明确村集体可按程序申请直接办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登记,可压缩约3个月的审批时间,加快项目推进。

  三是规划引领,试点先行。编制《花都区村镇工业集聚区整治提升专项规划》,分区引导、分类施策落实全区更新改造总体目标及要求,明确工改总体目标和规模指标,并落实与市级规划有效衔接,统一市、区两级规划目标与实施计划。近期重点推进16个项目中,已有7个项目实施方案已批复。通过近期项目实施,形成示范效应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打造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的“花都样板”。

  四是推动申报,优化流程。推动市试点项目申报,新雅街清㘵村村镇工业集聚区等6个项目成功纳入2024年广州市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试点项目。推动低效园区项目申报,推荐“霸王(花都)工业园”申报2024年低效工业园改造提升培育项目,争取纳入低效工业园改造提升项目库。优化工改项目方案编审流程,通过探索并联审批、五证联办、容缺审批、带方案出让等,压缩审批时限,加快项目落地,缩短建设周期。

  五是产业导入,配套建设。紧盯村镇工业集聚区招商引资,积极推进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注重产业先行,做好产业策划,结合相关规划研究,引导村镇工业集聚区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探索建立四级腾挪园区总盘子,为搬迁转移企业提供发展载体,并通过制定产业监管指引,降低工改类项目产税门槛,提高改造主体积极性。探索由政府支持解决部分城市主、次干道或大型公服设施的相关成本,组织各镇(街)将工改项目中部分道路申报纳入政府专项债。目前炭步、花东、花城、新雅、狮岭等镇街9个工改道路项目已申报专项债。

  六是宣传推介,交流经验。召开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招商推介会、首批4个项目集中动工仪式,彰显花都推动高质量发展、产业提质焕新的坚定决心。组织开展专场宣讲、培训会,面向区相关部门、镇街、村社党组织书记、有关企业宣讲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政策,加强各方对工改政策的理解,在全社会形成理解、支持、参与岐山村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升级的良好氛围。

  二、花都区村镇工业集聚区资源整合盘活存在的问题

  (一)开发强度较弱。目前花都区村镇工业集聚区平均容积率较低,土地开发效率低下,大量土地资源亟待优化盘活利用。
    (二)权益关系复杂。村级工业园涉及村、经济社及承租方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复杂主体复杂多元。升级改造村级工业园需协调村集体和经济社、承租人和直接使用厂房的生产企业经营者等多方利益主体,利益协调难度大。
    (三)各项手续不完善。部分工业园区建设在返还的经济发展用地上,但由于返还的经济发展用地多年没有完善相关手续,导致年久失修的厂房不能进行合法修葺、升级改造等。部分村社返还的经济发展用地没有及时缴纳土地出让金,企业无法提供有关用地的合法资料,从而制约工业园区的产值产出。

  三.花都区村镇工业集聚区资源整合盘活的建议

  (一)统筹规划,构建产业体系

  一是抢抓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机遇。今年10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广州花都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的认定,将为花都带来政策、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为花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要抢抓这一机遇,利用好相关政策,在招商引资、土地使用、税收等优惠政策和条件,做好全区产业规划布局的调整,进一步发挥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项目的资源作用。

  二是强化统筹规划。编制花都区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总体规划,全面摸查全区村镇工业集聚区实情,建立涵盖产业、用地、建筑、税收等信息的数据库。在规划引领过程中,要对全区村镇工业集聚区进行摸清底数、系统研究、分类处理。要在村级工业园改造前期,就因地制宜做好产业的规划,错位发展、资源互补,实现园区“空间重构”与“产业重构”,形成主导产业明确、空间连片集聚、协同互补支撑的广州市产业园布局一张蓝图。

  (二)政策引领,优化村改机制

  一是优化项目审查报批机制。借力“数字政府”,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和事项,建立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方案并联审查审批制度,制定优化规划、用地、建设、消防、商事登记等审批手续办理流程的操作细则。

  二是制定鼓励低效产业升级、转移或退出的政策。完善有关淘汰低效企业的规范和标准,形成淘汰低效企业的长效机制。加快制定取消工业物业分割转让“先租后卖”年限限制,完善企业对节余土地厂房分割转让、转租政策,细化操作办法,建立相关信息发布制度和交易平台。

  三是制定差异化的分区改造策略。结合工业产业区块、重点产业平台、轨道站点、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因素,划定不同策略分区,进行分类处置。

  四是完善原有存量企业的安置措施。全区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腾挪园区,对于原有的存量企业,如果不是高污染企业或者和花都区发展明显冲突的企业,应进行妥善安置,帮助其留在花都区继续发展。

  (三)产业协同,激发发展活力

  一是强化产业导入和产业带动。严守产业准入门槛,探索建立招商引资项目联合审查制度。在改造过程中,注重产业引领,做好产业功能策划,以优质的产业项目带动园区品质提升,实现空间与功能的双转型。引入优质资源,发挥民营企业活力和主导作用,引导零散分布的工业企业向基础条件较好的工业园区、连片改造的村镇工业集聚区集中,来实现空间与产业的“双转型”。  

  二是落实市政和公服设施配套要求。参照国有旧厂改造与旧村改造的相关政策规定,明晰村园改造项目须移交或配建的市政公共设施范围,若无法按要求移交或配建的,可以计算明确费用金额,对有能力进行村级工业园改造的给予相应的支持,同时确保各改造项目对城市公共设施投入的责任与公平。

  三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四)推进项目,助推改造升级

  一是探索实施升级改造策略。结合招商定位考虑储改结合两种政策并用,对有条件的项目通过传统征收的方式加快项目的用地报批手续,对集体土地上盖物部分补偿探索采用挂账收储或折算安置面积的方式进行征收供地。针对原有多为一层建筑、铁皮房、简易房等老旧村镇工业区,可以按长远规划,通过升级改造,调升容积率,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升空间的利用率。对于暂时不能改造的,可以在提出合理申请,待有关部门审批后对工业厂房的外墙及破旧屋顶给予升级改造。鼓励智都、城投、汽车城公司等国企与村集体合作改造,与商业银行协同配合,并积极导入新能源、智能装备、汽车电子等产业,打造成片连片产业园区。

  二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联动区相关部门,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统筹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问题,主动服务做好保障工作,推动项目尽快开工。    

  三是盘活存量资源。高度重视工业集聚区资源盘活,采取有力措施,按照“项目化、目标化、节点化、责任化”要求,“一区一案”“一企一策”做好整优提升、有机更新、淘汰整治等工作,全面整合盘活村镇工业集聚区资源运行效益、配置效益、产出效益,以存量更新带动增量提升。

  (五)宣传示范,串联特色产业链

  一是做好改革经验复制推广。选取改造条件较为成熟、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村镇工业集聚区作为试点,增强试点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花都样板”。对于试点项目需要结合区域性特色产业布局,挖掘不同区域或村镇产业优势特点,串联打通特色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可以形成有竞争力可持续的发展空间。针对性地摸索解决村级工业园遗留问题和改造涉及的问题和难点,有效地完善村级工业园的形象和规模,持续积极探索盘活村级工业园措施和途径,激发村级工业园的活力,为花都区高质量发展助力,助推乡村振兴,增加村民稳定收益。     

  二是持续做好宣传引导优化对内培训,持续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做法,做好政策宣讲解读。加强对外宣传,邀请媒体对我区村镇工业集聚区政策和典型优秀项目进行宣传报道,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我区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中。

  区政府分管领导提出,一是镇街和区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站位,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持续开展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二是要充分利用市、区政策红利,加快2024年项目落地实施,形成示范效应,并谋划一批新项目。三是要适时对已出台的政策和有成效的项目进行经验总结及宣讲,积极引导和动员企业和村集体多方参与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

  陈家飞主席表示,区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工业集聚区资源盘活,采取有力措施,按照“项目化、目标化、节点化、责任化”要求,“一区一案”“一企一策”做好整优提升、有机更新、淘汰整治等工作,全面整合盘活村镇工业集聚区资源运行效益、配置效益、产出效益,以存量更新带动增量提升。同时,要注重产业带动,引导零散分布的工业企业向基础条件较好的工业园区、连片改造的村镇工业集聚区集中,来实现空间与产业的“双转型”,打造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的“花都样板”。

  邢翔书记指出,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推动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的紧迫感、责任感,全力以赴推动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一是要按下“加速键”,推进项目落地建设。细化项目作战图册,提升项目审批效率,尽快推进打造示范试点项目,加快推进“一镇街一项目”进程。二是要把握“黄金期”,用好用足利好政策。目前,我区已经初步形成了全市首个区级“1+N”政策体系,并争取到市级层面专门出台《关于支持花都区以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为抓手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实施意见(试行)》。各级各部门要加快推动各项政策在我区落实落地,积极引导和鼓励村集体、企业等多方主体参与“村改”。三是要探索“新路径”,以点带面形成示范引领效应。要探索合作路径,鼓励智都、城投、汽车城公司等国企与村集体合作改造,与商业银行协同配合,并积极导入新能源、智能装备、汽车电子等产业,打造成片连片产业园区。

  邢翔书记强调,全区各级各部门要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将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大更优的土地空间保障,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韧性。区政协和各位委员要围绕中心发展大局建实言、献实策、出实招、求实效,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把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更加充分发挥出来,推动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顺利开展,助力花都高质量发展。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