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机构 > 区政协 > 建言献策

构建“馆校合作”校园阅读体系 推进学习型社会和书香校园建设

发布日期:2025-01-14 11:59    文章来源:区政协     【 字体:   】  访问量: -

——花都区政协开展主席挂案常委议政案重点提案视察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履行政治协商职能,根据区政协2024年度常委工作要点安排,结合陈英等委员提出的《深化馆校合作,助力我区青少年阅读推广的提案》(主席挂案常委议政案),区政协于12月11日下午组织开展主席挂案常委议政案重点提案视察活动。区政协主席陈家飞、党组书记程学晋,副区长徐容雅,区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各专委会主任、办公室相关领导和同志,政协常委和提案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等提案主会办单位,以及区政府督查室等有关领导同志参加了活动。

  视察组一行实地走访了新和小学图书室,详细了解图书馆的运行情况;视察组来到花都湖,区相关领导、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为花都湖“花语书房”揭牌;在座谈会上,区政协委员围绕“深化馆校合作,助力我区青少年阅读推广”进行座谈交流。结合活动开展情况,梳理汇总了参会领导、提案办理部门、政协委员和企业代表的意见建议,探索深化馆校合作的新途径,推进学习型社会和书香校园建设。

  一、花都区“馆校合作”基本情况

  (一)概况

  近年来,为推动馆校融合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花都区积极探索“公共馆+学校+社区”首创阅读模式,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教育局联合制定的《花都区关于推进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室)“馆校合作”实施方案(2022-2024)》,花都区“馆校合作”快速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花都区积极探索“公共馆+学校+社区”首创阅读模式,区图书馆以“分馆+服务点”“校园+社区”、流动书车的模式,逐步将全区中小学校图书馆纳入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去年,花都区图书馆大力推广“校园+社区”——“一馆双门”服务模式,即开学时间服务于学生,课后时间向周边社区开放,实现双门双赢,通过错峰开放时间、自助借阅的方式,使得学生和周边居民都能享受到分馆优质的图书资源,真正打通了图书借阅“最后一公里”。截至今年年底,全区纳入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馆校合作”的中小学校(含校区)共有74所,其中有图书馆分馆及服务点63间,流动图书服务点11间。2024年,花都区图书馆流动书车开进11所学校,全年出车80车次,单次出车的借阅量最高达900多册次,年借阅量近4万册次。

  (二)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营造“书香校园”良好氛围。区教育局开展阅读征文评选、电影片段配音作品参评、阅读故事分享、经典美文诵读、好书推介、二十四节气读书会等活动,不断深化“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营造全民读书、终身学习的良好校园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截至目前,共评选出省、市、区级“书香校园”121所,省、市、区级“点灯人”校园阅读推广人119人,省、市、区级“阅读之星”277名,区级“书香家庭”190个。

  二是打造“最美空间”服务教学。区教育局全面推动花都区中小学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印发《广州市花都区校园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旨在进一步强化校园环境育人功能,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夯实包括学生阅读空间、阅读环境在内的办学基础,推动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动花都教育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我区中小学新建图书馆(含改建、扩建)60多所,并成功打造一批空间布局合理、功能适用、具有花都特色的学校阅读空间,近年来,我区中小学共评出12个区级“最美阅读空间”,11个市级高品质阅读空间,1个省级“最美阅读空间”,均位于全市前列。

  三是开展“馆校合作”直通民生。为推进我区社区、学校等文化教育机构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形成公共图书馆及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区教育局与区图书馆紧密沟通,加强合作,通过实地考察和校长访谈调研选取合适的学校图书馆,升级改造其阅读环境及相关借阅设施设备,打通学校图书馆与全市公共图书馆的通借通还及资源共享,打造高品质阅读空间。2024年,区教育局投入约200万元升级学校图书馆环境,新增20所馆校合作学校。

  四是打造“一馆双门”特色模式。截至目前,全区纳入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馆校合作”中小学校(含校区)达74所,其中“一馆双门”模式7所。通过打造“一馆双门”特色服务模式,打通跨馆、跨校、跨社区通借通还服务,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效能,打造文教资源共享范本,实现馆校合作效益最大化。其中新华街三华小学“立贤书院”开创了“村馆校”合作共建发展新路径,作为全市唯一农家书屋代表被授予“花城书房特色阅读空间”,作为典型案例入选广东省2023年“新成就·新经验·新未来”图书馆成果优秀案例。

  五是强化人才培训,提升专业技能。目前我区具有图书资料职称的馆员共有11名,图书管理员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区教育局严格落实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所有中小学校均为馆长发放聘书,不断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图书管理队伍稳定性。定时开展常态化的图书管理研究专业教研活动,遴选10名图书管理员参加广州市中小学图书管理骨干培育对象能力提升专项培训。

  区委宣传部每年组织开展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自查、调研活动,指导和鼓励农家书屋与乡村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共建共享,积极参与市、区图书馆及相关专业机构的业务培训,持续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六是协调各方资源,提供资金支持。为推动“馆校合作”,区政协三年来,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共筹措资金100万元资助“馆校合作”项目,为“馆校合作”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慈善会积极发起2024年“馆校合作”募捐项目,共筹得资助资金81546元,用于完成2间农村校园分馆设备采购等,助力推进“馆校合作”工作。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积极争取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支持36万购书经费,争取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支持价值约68万元的图书2.13万册,为每间校园分馆配送2000册图书,合共配送图书4.3万册,确保完成了今年新增20间校园分馆建设的目标任务。

  二、花都区深化“馆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一体化建设统筹困难。我区大型小区配建学校没有按照“公共馆+社区+学校”模式在学校出入口位置建设图书馆,大多学校图书馆自有借阅系统与区图书馆的系统不联通,给学校管理及学生自主借阅带来极大不便。

  (二)农村地区图书资源滞后。图书借阅设备落后,我区中小学共186所学校,大部分农村地区学校仍使用传统手工登记借阅的图书借阅和条形码借阅管理方式,使用智能化设备管理学校仅占24%。图书资源陈旧,部分校园图书馆难以落实每周开放40小时的要求,图书剔旧更新的速度较慢,学校现存图书陈旧、质量较低,无法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

  (三)图书管理专业人才匮乏。全区中小学图书管理员中,获得馆员、助理馆员职称的图书管理员很少,图书管理员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

  三、花都区深化“馆校合作”意见建议

  (一)完善“馆校合作”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中小学图书馆与市、区两级公共馆的交流合作。按照《花都区关于推进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室)“馆校合作”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一体化建设,推广校园分馆、服务网点、校园智慧图书馆等建馆模式,实现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阅读活动等与学校共建共享。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合作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对于图书资源薄弱的农村中小学校,支持援建的同时,组织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上门服务,动员城区教师对口支教,打通城乡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

  二是形成全社会参与“馆校合作”建设的协作机制政府统筹文化、教育等部门最大限度激发文教系统资源、人员、物资的活力和效能,对不同方式的“馆校合作”模式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推动“馆校合作”模式深入创新发展,鼓励爱心人士、社会团体机构向学校图书馆捐赠书籍、报刊、资金和实物,从而缓解公共图书馆人、财、物等方面短缺的压力。

  (二)大力营造浓厚书香氛围

  一是深入开展 “书香校园”建设系列活动学校继续开展寻找“点灯人”校园阅读推广人活动、争当“阅读之星”等传统活动。围绕青少年兴趣广泛引导阅读,创新适合青少年的阅读嘉年华、“书香校园”“书海启‘萌’之旅,花图伴你成长”等活动。推广新华街三华小学等典型经验,推动花都区中小学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推动青少年阅读全覆盖,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夯实包括学生阅读空间、阅读环境在内的办学基础,推动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挖掘阅读育人功能,打造“最美阅读空间”品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是营造全民参与的阅读氛围结合“4·2国际儿童图书日”“4·23世界读书日”、4月“广州读书月”等重点主题日,开展评选“未成年人阅读之星”、“亲子阅读家庭”、校园阅读推广人等活动,影响孩子自觉养成阅读习惯。组建学校师生家长、高校学生以及社会各界老党员、退休老师等群体组成校园分馆文化志愿服务队,为学生、社区、村居读者提供专业、贴心的服务,以花都湖“花语书房”等为阵地,开展争创“书香家庭”活动和举办二十四节气读书会等活动,助力构建“市-区-校”学校图书馆层级群组。通过开展评比和颁奖、组织新闻媒体采访报道、主题文艺作品展演等方式,加强对“馆校合作”模式以及校园阅读推广工作的宣传。 

  (三)拓展青少年阅读空间

  一是促进文化与阅读融合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构建更加开放、多元、良好的教育生态,围绕环保、科技、文化等特定主题,举办阅读月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邀请知名作家、学者到学校进行讲座或签售会,让学生有机会直接与作者交流,增加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加入读书俱乐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感悟。通过馆校合作,将优秀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学生,促进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的普及。组织学生参与文化宣传、科普推广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社会服务意识。

  二是促进教学与阅读融合按要求在学校合适位置建设图书馆,方便学生就便阅读。创新课程,合作开发融合场馆特色与学校课程标准的校本课程,将场馆资源有机融入学科教学中,拓展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开展实践课程,让学生在真实的场馆环境中进行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持续赋能“馆校合作”

  一是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在学校也能沉浸式体验场馆的资源。共同搭建在线教育平台,共享教育资源,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便捷的电子图书借阅服务。组织线上阅读挑战赛,设置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并完成阅读任务。

  二是强化人才培训通过图书馆与学校互动,培训图书管理与引导学生阅读的双能型人才,一方面,场馆的专业人员为学校教师提供培训,帮助教师提升对相关领域知识的了解和教学方法的掌握;另一方面,学校教师也为场馆的讲解员、教育工作者分享教育教学经验,提高场馆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常态化的图书管理研究专业教研活动,不断提高中小学图书管理员指导和协调全校阅读活动开展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实践、志愿服务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场馆工作的过程中,培养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共同开展科普、艺术等竞赛活动,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

  陈家飞主席表示,要持续推进“馆校合作”这一创新举措,积极推行阅读阶梯计划,继续扩大“馆校合作”辐射面,尤其是乡村学校学生群体,通过送品牌活动进校园等方式为阅读活动赋能,创造花都“馆校合作”特色品牌,营造浓厚书香氛围。同时,广泛动员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各界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馆校合作”建设中来,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基层少儿文化需求的有效衔接。继续争取广州市少儿图书馆的支持,因地制宜进一步推广校园分馆、服务网点、校园智慧图书馆等建馆模式,实现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阅读活动等与学校共建共享。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