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机构 > 区政协 > 建言献策

立足“美”作文章 全力打造华南“美都”

发布日期:2019-10-08 11:40    文章来源:区政协     【 字体:   】  访问量: -

        根据区政协常委会2019年工作要点安排,结合纪宁委员提出的《关于在花都区建设“华南美都总部+产业园区”的提案》(1006号提案),区政协于5月23日—26日组织部分委员及职能部门赴浙江湖州、上海奉贤开展美妆考察调研,并先后2次组织相关委员对推动提案办理进行座谈;8月20日上午,区政协组织召开十届十六次常委(扩大)会议,对重点提案开展专题协商议政,区市场监管局对提案办理情况进行汇报,政协常委和委员们就下步推动完善提案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建议;9月10日下午,区政协陈家飞主席带领区政协相关人员和部分政协委员实地察看花都区化妆品总部基地选址,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花都区化妆品协会和化妆品企业代表近30人,召开化妆品产业发展协商座谈会,听取推进花都区化妆品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作为区委书记挂案的政协重点提案,区政协高度重视、持续重点推进,现将相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赴江浙沪部分考察调研地点基本情况

        “美妆小镇”位于浙江湖州吴兴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28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第二批创建类时尚产业特色小镇,先后被列入浙江省十大示范特色小镇、浙江省省级行业标杆小镇。小镇以珀莱雅等龙头企业为引领,依托中国化妆品生产基地,引进中高端化妆品产业及配套项目,打造了以化妆品生产为主导的全产业链。

        “东方美谷”不是一物理概念上的园区,而是一个以奉贤区全域为载体,由“美丽健康”概念相关的产品轴、服务轴、产业轴3大坐标系构成的“三维立体产业体系”。在产品轴坐标上,由包括研发、生产、包装、销售等环节构成;在服务轴坐标上,由包括原料采购、ODM设计、OEM生产、检验检测、营销策划、品牌推广等配套功能构成。远景规划将重点建设100个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东方美谷“圆中园”,构造综合性产业多维空间,到2025年,初步形成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检验检测、展示体验及交易功能为一体的美丽健康全产业链平台。

        二、江浙沪美妆园区发展经验

        (一)政府引导,加强政策扶持

        浙江湖州“美妆小镇”的打造,得到了市、区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市级层面专门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为小镇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区级层面充分整合区、镇、产业公司三方力量,成立了美妆小镇管委会,确保小镇各项工作推进落实。上海奉贤“东方美谷”的建设,也离不开奉贤区委、区政府在政策上和行动上的全力支持。奉贤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关于实施“三个一百 ”企业梯度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东方美谷”园中园产业综合体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等政措施,保障化妆品产业的发展和园区建设,同时,政府主动为企业提供更全面、更深入、更优质的配套服务,让政府资源能够用到企业身上,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共同推动美丽健康产业在奉贤集群集聚。

        (二)创新模式,强化功能整合

        浙江湖州“美妆小镇”创新政企联动推进模式和机制,成立化妆品产业(湖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实体化运作,专业负责招商引资和各功能区块管理,政府主要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代理服务,最大程度实现了政企资源的高效利用;美妆小镇还针对土地供需矛盾的现状创新思路,积极开发利用废弃矿资源与低丘缓坡,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绿色经济,有效节约建设用地空间指标,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保护了青山绿水资源。上海奉贤“东方美谷”通过“跨界以至无界”理念和方式把总部经济、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电子商务、体育运动、金融服务、时尚产业、奢侈品等跨界产业整合形成一个以美丽健康产业为核心,多种产业共生共赢的“美丽健康产业联盟”。通过创新模式,实现全功能整合、全产业配套、全要素服务,打造“都市产业生态圈”。

        (三)重视人才,注重品牌打造

        浙江湖州美妆小镇注重人才培养,围绕小镇美妆时尚与健康产品推广的需要,前瞻性地布局了创办一流的人才培训学校,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国际合作办学,通过整合国内外人才、院校的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化、现代化的产学研协同运作的体制机制与示范平台,支撑小镇健康长远发展。上海奉贤“东方美谷”,重视区域产业品牌打造,通过把握发展机遇,“包装”自我,使奉贤所有美丽健康产业资源贴上了“东方美谷”这一独特标志。

        (四)敢于担当,提升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为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美妆小镇由区成立的管委会主动推进和解决建设、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环保问题,敢于担当,敢于作为,主动邀请中央、省、市环境主管部门,解释化妆品产业的门类和排污治理情况,取得上级主管部门的理解支持。上海市结合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一些问题,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标准,为申请人提供更便利化的开办企业服务,首先是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平台,将企业开办时间由原先的22天缩短为5天;其次是最大化压缩施工许可审批环节,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优质的营商环境有利于企业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花都区化妆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花都区化妆品产业发展现状

        2013年,我区被全国工商联合会美容化妆品业商会正式授予“中国化妆品之都”。目前(截至2019年8月3日),我区有化妆品生产企业186家,数量在全市排名第二,仅次于白云区,化妆品经营企业328家,美容美发经营户1754家,其中不乏安婕妤、栋方、丹姿、芙莉思、澳谷等知名企业,产业布局以新华街为中心,向其他各镇(街)辐射,逐渐形成了以化妆品制造为核心,包括化学化工、原料包材、包装设计、运输物流、广告营销、电子商务和美容业的产业链条,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产值约150亿元,初具产业集聚效应。

        我区化妆品产品种类齐全,已备案产品120741个(截至2019年8月3日),涵盖洗发、沐浴、护肤、美容修饰、染烫、香水、牙膏等所有类别,可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较高,有96家企业通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系列、GMPC(化妆品良好生产规范)等认证,产品抽检合格率逐年提高。业界评价广州化妆品产业是“70%的产值在开发区,70%的企业在白云,但真正反映综合质量水平在花都”。 我区化妆品生产企业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有29家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48家企业获中国发明专利106个,实用新型364个,外观设计203个。11家企业与高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占40%左右,获广东省名牌产品1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个,比较知名的品牌有安婕妤、亮莊、丹姿水密码、樊文花、阿道夫、牙博士等自主品牌,在消费终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和欢迎。除自主品牌企业外,我区ODM(原始设计加工制造)、OEM(代工制造)企业在加工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产品不乏国际国内一线品牌,如阿芙、瓷肌、花晳蔻、丸美、御泥坊、韩后、膜发世家等,加工能力的提升为打造本土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花都是广州北部交通枢纽,南毗珠三角化妆品产业基地,北联内地广阔的消费市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发展化妆品研发设计、高端制造、会展营销、商贸物流的理想之地。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特别是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扶持下,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区推进化妆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起草了《大力推进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扶持政策,以及提出了“一核四园”的规划等等措施,使得我区化妆品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竞争优势逐步凸显。但从目前的化妆品发展趋势来看还有诸多因素制约我区化妆品产业发展。

        (二)花都区化妆品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化妆品产业发展规划还不够清晰,“一核四园”工作项目问题尚未落实。目前我区化妆品产业发展规划尚未明晰、顶层设计还未完善,“一核四园”工作项目问题还未得到完全落实,园区建设主体、开发方式仍未明确。虽然我区化妆品总部及产业园选址已基本确定,但目前的具体规划仍未落地,建设主导单位、开发方式等未明确,牵头企业和立项企业的具体需求亦尚未摸底和分类落实,制约了产业园建设的推进工作,对于对外开展化妆品产业招商工作、稳定花都区存量化妆品产业的信心都不利。

        化妆品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偏低。我区化妆品企业科技投入少、技术力量薄弱,能够自主研发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企业不多,导致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尤其缺乏自主核心技术,产品的关键原料和核心配方仍主要依赖专业厂家提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偏少,高端品牌更是稀缺,产品附加值总体偏低。

        化妆品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行业产值有待提升。我区化妆品产品结构过于单一,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基本相似,没有独特优势、产品易被替代。另外,化妆品企业主要集中在较低端的生产制造环节,产业链上、下游的原料产销、配方设计、商贸物流等环节较为薄弱,尤其是化妆品产业链中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丰厚的化妆品原料产销环节有待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不够完整和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影响了我区化妆品行业的品牌塑造、产业升级和利润提升。

        化妆品产业配套薄弱,产业集聚效应不佳。我区商业服务业发展相对市区滞后,规模偏小,交通、住房、医疗、教育等配套条件相对薄弱,在重点企业和人才引进方面扶持力度不够,相关政策尚未出台,难以吸引化妆品行业高端营销研发单位和人才。一些企业和人才因办证、入户、子女入学难等问题得不到解决,被迫迁离花都。由于我区化妆品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新雅街(60家)、秀全街(35家)和花山镇(38家),其余均散布在各镇(街),未能形成相对稳定、配套协作的专业化产业集群,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竞争力和影响力不强。

        相关问题未能解决,化妆品产业发展优势不够明显。一是土地问题,目前花都区186家企业90%的企业产权性质都是租赁的,仅有20家左右的企业是买成地自建厂房的。土地使用问题不仅阻碍了原有企业扩大产能需求,还影响了外地大型企业的落户,导致部分扩张型企业外迁。二是规上企业环保证办理问题。自2017年环保大督查以来,大多数化妆品企业处境艰难。部分企业即使环保设施齐全,也因办证难而被迫停工,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生产和效益。规上企业环评手续办理难,补办手续进程缓慢,影响了部分企业的信心和积极性。三是招商引资问题。招商引资的力度还不够,化妆品招商体制机制尚未完善,招商队伍明显存在短板,与上海奉贤等先进地区相比,缺乏一整套的招商团队运转工作机制。化妆品产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不多,招商服务热情度不高,竞争力和吸引力还不够大,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足,营商环境有待改善。目前,化妆品产业招商竞争愈演愈烈,如不能充分凸显我区化妆品产业招商发展的优势,优质化妆品企业就很难入驻花都。

        四、发展花都化妆品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站位,高标准谋划顶层设计

        提高城市和产业定位,坚持“综合功能+总部经济”的规划理念,从更高视角、更远目标做好“美都”整体和局部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咬定总体目标不动摇,规划建设从一开始就应紧紧围绕“国际空港门户、高端产业基地、幸福宜居新城”的发展目标,结合时尚产业的特点,突出从“政策、人才、技术、研发、品牌、营销”六个方面,打造“中国化妆品之都”——华南“美都”,做精规划,扎实推进。

        (二)抢抓机遇,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当前,化妆品产业发展迅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花都要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解决好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土地问题、规上企业环保证办理问题、加快产业园落地和优惠政策落实问题。结合花都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扶持政策,特别是在人才引进、土地、税收、招商、用工供电、证照办理、科技补助、企业上市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全面支持,进一步完善我区政务系统“一网通”建设,整合各部门间信息互通、协同办理,明晰制度方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手续审批进度。建议考虑“分期推进”,哪块地块园区成熟就先推进哪块,加快企业落地,增强区内化妆品企业的发展信心。环评部门要正确、充分地理解区委、区政府的政策意图,对全区范围内规上化妆品企业都要积极主动办理好环评手续,不应限于“一核四园”所在的镇街和园区。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抢先引入国内知名或具有潜力的企业落户花都,凭借有实力有潜力的项目实实在在的进驻,来扩大我区化妆品总部集聚的吸引力,同时,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来带动产业园发展。

        (三)优化结构,全方位延长产业链条

        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加强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化妆品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园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化妆品产业园区建设要以“聚而合”为目标,一方面要大力引进生产及配套企业,形成规模和产业集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降低运作成本;另一方面要规划建设一批与生产密切相关的生产型服务配套项目,围绕主导产业打造一条全产业链,最大限度发挥园区的综合配套优势。依托我区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重点建设高端商贸会展中心、化妆品电子商务中心、优质化妆品原料交易中心和综合物流服务枢纽等一批产业服务载体,进一步提升我区产业高端要素集和综合服务功能。吸引国内外知名化妆品企业到我区设立检测中心、研发中心、认证中心、创意设计中心、物流中心和营销中心,建设具有总部经济功能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四)完善配套,出实策强化招商引资

        完善城市基础配套、提高城市服务功能,强化区内住房、教育、交通、医疗等公共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吸引优质企业和优质人才落户。同时,进一步完善化妆品产业招商工作机制。抽调专业招商人员加入招商小组,加强各相关职能部门、协会、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拓宽信息渠道,推进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等多种招商模式。将《关于大力推进化妆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的各项政策,通过清单化、条目化,逐条逐项落实,明确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主体和规划,让意向企业能尽早签约和进驻落地。将具体工作流程细分到接洽、预审、决策、签约、落地等阶段,明确各阶段责任主体、工作步骤及相关人员。

        (五)创建品牌,树形象打造产业名片

        我区的化妆品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争创自己的知名品牌。一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强政企合作,对我区化妆品产业进行整体策划,整体包装、营销,精心培育“中国化妆品之都”——华南“美都”品牌效应。采取各种方法、措施,引导企业增加品牌意识,引导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专业展会和重大招商推介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路径,大力宣传花都区作为“中国化妆品之都”的产业品牌。二是提升品牌核心价值。重视产品质量和服务,塑造大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赋予品牌高档感、高价值感。扎根本土文化,提高品牌亲和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培育一批融传统文化、现代时尚和国际潮流于一体的知名品牌,形成区域品牌效应。三是打造花都美丽产业新名片。在我区“中国化妆品之都”称号基础上,结合我区优势,将“美丽”相关的皮革皮具、珠宝等产业联运发展起来,赋予美丽产业一定的文化底蕴,打造专属的城市美丽产业名片,扩大华南美都的影响力。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