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文旅体融合发展为打造新增长极添彩赋能——区政协民主协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简报
根据区政协2022年度工作安排,8月23日,区政协教科文卫和文史学习委组织部分委员,围绕《关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旅体融合发展的建议》提案办理进行民主协商。政协委员实地察看了赤坭镇竹洞村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展情况,听取了区文广旅体局、赤坭镇关于文旅体融合发展情况的汇报,协商共谋以文旅体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全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一)积极推进跨区合作,促进资源共享整合。根据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方案》,印发了《花都区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工作方案》。花都区、清城区两地政府签订合作区先行启动区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旅游业全方位合作,联合推出“花清联游”旅游惠民政策,共同举办自驾游、徒步游、骑游等活动,共同开展互联旅游宣传,发行“广(花都)清惠民旅游年卡”,共同推动合作区建设。
(二)聚力龙头项目建设,夯实融合发展根基。一是以融创文旅城为引擎,打造文商旅八大复合业态,策划夜游系列文旅活动,推出精品演艺节目,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冰雪经济。融创文旅城荣获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中国杰出新乐园等10多项荣誉称号。开业三年来,累计接待3000多万人次。二是引进中国旅游集团,投资建设广州北站免税综合体,签约收购九龙湖打造中旅·阿那亚九龙湖项目,发展免税购物、精品度假等文旅新业态。三是引进建设数字文化创意园、美华航空体验基地等项目,培育航空体验、数字娱乐等科技旅游新体验,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新引擎、新动能。
(三)培育体育赛事活动品牌,提升城市软实力。一是打响“北回归线”品牌。依托北回归线贯穿花都全境的独特地理优势, 建设230公里健身步道,打造“广清穿越”“北回归线上的足迹”“醉美花都行”等多个徒步品牌,举办了“北回归线”露营节、音乐节等,带动文化旅游体育资源融合发展。二是打响“冰雪花都”品牌。以“冰雪+旅游+体育+文化”为核心,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滑雪精英挑战赛、“首届湾区冰雪文化节”等活动,开发冰雪特色文创产品。今年暑期,以融创热雪奇迹(雪世界)登央视新闻为契机,多渠道投放宣传广告,营造“盛夏酷暑来冰雪花都”的氛围,掀起暑期滑雪热潮,实现从“冷资源”到“热产业”的转化,“冰雪花都”品牌声名鹊起。三是打响“摇滚马拉松”品牌。持续举办摇滚马拉松赛事,打造“音乐+运动”时尚产品,吸引数万名国内外的热爱跑步人士深度参与,现场设置“花漾集市”,一站式体验花都非遗文化、特色美食。2021年,首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线下欢乐跑、亲子跑,线上全媒体直播的形式,吸引近20万人参赛。
(四)实施精品创建策略,引领时尚新生活。一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植入文旅元素,新推出七溪地、竹洞村、马岭观花植物园、岭南艾谷等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二是创建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打造“花漾年华”乡村生态游、“粤乡寻韵之旅”、南国冰雪“骑”幻之旅等精品线路,“花漾年华”乡村生态游成为赏花果、住民宿、逛夜市的网红打卡地。三是打造特色精品民宿。完成14家民宿登记,其中,2家获评省级乡村民宿示范点,3家获评广州市红棉二星民宿。四是实施精品创建策略。新增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5个省、市文化旅游特色村,3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梯面镇(休闲旅游)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红山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七溪地获评南粤森林人家、入选2022年广东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二、相关建议
(一)把握好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文旅体发展新机遇。一是立足城乡融合、产业融合的发展机遇,更加注重统筹设计、项目规划和计划落实,大力推动农业、生态、文化项目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快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乡村文旅融合新模式、新业态,实现乡村旅游发展可持续。二是发挥已建成项目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充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文旅体融合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盘活闲置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三是鼓励文化机构和旅游企业跨界合作,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积极参与文旅产品研发,整合我区非遗、体育赛事等资源,不断丰富特色小镇、古村落等乡村文体旅游的内涵,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二)实施“+旅游”“体育+”战略,推进业态创新。一是健全“融”的机制。加强工作统筹,统筹工作力量、项目布局和空间利用,整合“融”的资源,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持续释放大众文化、旅游和体育的需求。二是创新“融”的产品。深入实施“+旅游”战略,积极寻找“农、商、文、体、旅”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对接点,发挥各自优势、串联各自特色,培育新增长点。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抢抓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结合对文旅体产业融合带来的机遇,推动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整合“行、食、住、游、娱、购”六大要素,为游客提供方便舒适的服务,让游客玩的开心、吃的开胃、住得满意,留下美好记忆,实现“叠加、叠变”效果。三是强化“融”的保障。在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发力,协同推进交通路网、服务品质、城市和乡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完善主要交通线上旅游指示牌等设施,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坚持助企纾困、优化环境,鼓励企业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做优做强。
(三)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讲好花都故事。第一,建立健全政府、企业和媒体共同参与的文旅宣传推广体系,充分发挥文旅新媒体矩阵作用,创新宣传推广方式和渠道,丰富宣传推广内容,讲好花都故事,让花都文旅体宣传雅俗共赏。第二,发挥“侨乡”优势,进一步整合港澳台侨等各方力量,统筹推进文化传播和旅游推广,推动更多优秀文化产品、优质旅游产品走向海外,进入国际市场,不断提升花都文旅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引进和培养等方式,加强人才要素保障,建设一支文化旅游体育领域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议开展经典导游词同优秀导游评选等活动,精心编制导游词设计和景点宣传资料,全面提升导游水平,提升游客对花都的美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