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机构 > 区政协 > 建言献策

区政协开展专题视察 助推智慧停车项目建设

发布日期:2023-02-08 10:01    文章来源:区政协     【 字体:   】  访问量: -

  近日,花都区政协组织政协常委和有关职能部门结合《以共享停车助推城市更新、绿色宜居花都建设的建议》,就如何以共享停车助推城市更新、绿色宜居花都建设开展视察活动。区政协主席陈家飞,副区长蔡启良,区政协副主席李荣渝、叶念军,政协常委、提案人,区政协各委办以及区交通运输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主会办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了活动。

  政协常委一行实地参观了区交通运输执法局4楼指挥中心和荔枝基路现场,详细了解了智慧停车项目的建设和运作情况,并围绕共享停车和智慧交通建设召开座谈交流会,建言献策,提出了“充分挖掘各类停车资源”“对停车资源进行硬件升级及科技赋能”“智慧化升级改造、专业化运营管理”等具体意见建议。

  一、花都区停车管理现状

  花都区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在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停车难”问题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民生问题。虽然政府不断加大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力度,但在交通枢纽区域,特别是不易改建的旧城区,停车矛盾日益突出,影响到整个城市交通运行的可靠性和通行效率。目前花都区依旧有很多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渐渐变成了私家车停车位,停车问题严峻,也存在着不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一是供需矛盾尖锐,花都区路内停车泊位2115个,汽车保有量23.73万辆,停车位缺口过大。二是公共停车场建设滞后,停车泊位不足。三是缺少路内合法停车资源,停车位处于长期超饱和状态。四是路内停车管理较为粗放,随意占道停放现象严重。五是整体停车结构失衡,公共停车不足,外围镇配建偏低。六是停车泊位时空信息不对称,停车场数据互不通联,缺乏对全区的停车资源做到可视化及分析能力,市民出行前无法准确获取目的地周边停车情况。停车问题不仅影响市民日常出行和城市运行效率,更严重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快、加强停车治理十分必要和紧迫。

  二、花都区智慧停车项目建设情况

  花都区智慧停车项目被列为2022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同时被区政协列为2022年常委议政重点提案。项目根据《广州市停车场条例》《花都区停车专项规划》等相关要求,由花都区交通运输局组织建设并运营花都区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城区范围内约1.2万个路内临时泊位。

  (一)项目建设目标。项目将与 5G技术、智慧城市相接轨,建设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平台、城市道路临时泊位智慧信息采集系统、车主手机服务端,实现对全区停车资源的精细化、信息化、智慧化的综合管理,将全区公共停车设施接入花都智慧停车系统,形成全区停车信息一张图,并综合停车缴费管理、交警违停执法管理、交通综合治理、重点治安防控、市政综合管理、新能源充电等项目,打造花都智慧城市建设创新典范。

  (二)项目建设内容。路内与路外停车场项目采取最先进的智能停车解决方案,现场因地制宜采用高位视频+巡检车+PDA等多种模式并行技术路线实现智能管理,同时构建多维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实现停车位状态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会员管理等一体化城市停车管理平台。项目在花都主城区规划设置10076个泊位及其配套泊位标志、标线、标牌、停车收费标识牌等,同时铲除不规范的泊位 5763个,含规划道路中的泊位铲除后重新划线 2656 个,非规划道路直接铲除泊位3107个。

  (三)项目建设计划。以分段实施的稳步发展的方式,在2023年前分两期完成项目建设,并在项目运营期内(2022年至2031年),视城市发展优化并拓展城区、外围镇城市道路临时泊位,同步增加泊位建设运营数量,整体完成时间2023年12月底。

  (四)项目建设进展。区交通运输局于2022年3月修订并编制完成《花都区智慧停车建设实施方案》,4月21日通过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6月16日印发实施。6月29日,该项目经区“数字政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同意批准立项,招标工作已于8月3日完成,8月起开展项目建设工作。10月24日,已完成停车管理平台系统、智慧停车小程序基础建设及小程序上线试运行(内部)。11月花都智慧停车小程序可上线运行(投屏演示)。已接通政务云,完成区政数局数据接入工作,指挥中心建设基本完成。12月底前完成阶段性任务,并完成一期建设内容的初步验收,初步实现路内路外停车泊位一体化管理。计划争取于2023年年中完成花都区智慧停车项目二期建成,全面投入使用,实现路内路外停车泊位一体化管理,共建开放、共享的智慧城市。

  三、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

  (一)深入调研,盘活车位存量资源。建议对全区各类停车资源供给状况进行调研,全面梳理矛盾突出的写字楼、医院、学校等停车需求状况,掌握公共、专用、道路等各类停车资源供给状况,统筹全区停车资源,实现全区停车资源“一网共享”。挖掘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以及城中村可用的停车空间,盘活现有停车资源,通过采用加设停车场与办公区域或居民生活楼层的物理间隔、安装车位自动地锁系统、引入保险保障等安全措施,在保证居民住宅、企事业单位生活和办公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大范围地唤醒沉睡的停车资源,实现闲置停车资源共享。

  (二)科技赋能,打造停车智能“一张网”。建议建立一体化智慧停车体系,实现全面感知、车城互联,开发移动终端智能化停车服务应用,集成信息查询、车位预约、停车诱导、电子支付等功能,实现停车供需快速匹配。研究拓展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等电子化收费方式在停车场(楼)的应用,提升服务效率。将城市停车管理的所有职能全部整合到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做到信息共享、实时感知、智能管理,实现“一张网”接收反馈信息、“一张网”处置发现问题,满足群众车辆停放方面不断增长的需求。

  (三)强化统筹,提高停车经营管理水平。建议明确以交通运输局作为统筹单位,会同公安等部门共同指导,搭建智慧停车平台,制定智慧停车平台系统接入接口标准,并负责平台日常管理、保障工作。以停车大数据分析为基础,服务好城市道路网与停车场规划,科学制定停车问题解决方案,提供不同时段、不同路段的停车位调价建议,合理疏导停车流量,降低潮汐周期导致的停车场空置率。逐步对全区路内停车泊位资源实行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用经营收益反哺数据平台及立体车库投资建设。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优化市场经营模式,切实发挥政府在停车管理运营行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适时出台停车业务经营管理方面的保障政策,实现政府和市场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四)优化交通,引导居民绿色出行。深入推进花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解决公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发挥各类媒体和其他渠道的宣传作用,进一步提高市民群众的绿色公共交通出行意识,鼓励居民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及对公共停车资源的占用,共建共享安全、有序、文明、畅通的公共交通环境。

  蔡启良表示,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相关部门要压实责任、抓好契机,以“攻城拔寨”的勇气和决心,进一步加快智慧停车项目的建设进度,尽早实现路内路外停车泊位一体化管理,促进车位资源共享、错峰停车,真正达到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升群众出行效率的目的。二是要切实把“智慧停车”项目建好用好管好。善于借助智慧停车项目的建设,有效盘活停车资源,合理规划停车泊位,规范停车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智慧停车管理水平,为广大市民提供更智慧、更便捷的停车服务。三是要及时总结提高,做好宣传。不断完善薄弱环节,同时在已取得试点区域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广工作,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我区“智慧停车”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努力实现公共停车资源的长效管理和高效利用。

  陈家飞指出,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推进智慧停车管理平台与城市信息平台深入融合,整合全区路内、路外公共停车资源,建立一体化智慧停车体系,实现全面感知、车城互联,满足群众车辆停放方面不断提高的需求,实实在在地方便群众,让群众满意。二是要统筹整合全区停车泊位数据资源。构建一个数源综合集成、数据共享共用、系统高效运行的智控平台应用,整合全区停车泊位数据资源,进一步打通分散在各方面、数源交互不够、共享不足的路内外停车“数据烟囱”。三是要围绕主要矛盾,实现标本兼治。进一步细化完善统一可行的管理标准、作业标准、质量标准、费用标准和考核标准,让统一的法律规范,成为城市停车规划实施、建设施工、运行管理的重要依据。四是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科技手段。结合“智慧花都”建设,加快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城市停车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城管、公安交管、交通等部门的数据,要尽快实现联网互通,打破信息壁垒,强化“一网统管”智慧管理模式,提升城市停车精细化管理。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