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开展专题视察推动长者饭堂提质增效
为提高我区长者饭堂助餐服务水平,切实解决老人就餐难题,更好地满足我区老年人的用餐需求,7月25日,区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结合由汤剑成等8名港澳委员联名提出的《温暖夕阳红,推动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第4007号)提案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开展专题视察活动。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曾一江,港澳组部分政协委员,区政协机关委办有关领导,主办单位区民政局以及会办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商务局、新华街、新雅街、秀全街、花城街、花山镇、花东镇、赤坭镇、炭步镇、狮岭镇、梯面镇参加了活动。
政协委员一行走访了花城街桂花社区颐康服务站和秀全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围绕如何推动长者饭堂提质增效开展专题视察,并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上,主会办单位分别汇报了我区长者饭堂建设运营情况。区政协委员也围绕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吸引市场力量”“拓展配送业务”“提升智能化水平”等具体意见建议。
一、我区长者饭堂建设运营基本情况
我区坚持以更好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持续优化提升助餐配餐服务,完善助餐配餐服务规范,采取“政府引导、社会运营、人人参与”的方式,不断优化长者饭堂的规划布局,整合现有为老服务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养老助餐配餐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全面覆盖助餐配餐群体,优化供给布局。一是优化长者饭堂布局。根据《广州市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务管理办法》的要求,按照“中心城区 10-15 分钟、外围城区 20-25分钟”的原则,综合考虑本区老年人状况、用餐服务需求、服务资源、服务半径等因素,合理布局43个长者饭堂,并根据实际运营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二是引进社会力量织密服务网络。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慈善、家庭和个人等共同推进助餐配餐的合作机制;鼓励取得相应营业执照或登记证书、配备开展助餐配餐服务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及工作人员等基本条件的餐饮企业积极参与长者饭堂服务,在其经营范围、供餐范围及能力范围内按规范要求为长者提供多样化形式的助餐服务。三是构建“1+N”助餐配餐服务网络。整合统筹养老服务资源,扩大助餐配餐设施覆盖面,在区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和村居颐康服务站等为老服务设施全部设有助餐配餐区域,更好满足老年人就近就便就餐需求。
(二)全力保障长者饭堂质量,兜好民生底线。一是强化多元资金保障。坚持“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重点关注经济困难、高龄等特殊人群,在市补贴3元/人次基础上,对花都区户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等符合政府资助条件的8类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低保边缘困难家庭、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等3类老人、60岁及以上花都区户籍普通老年人、非花都区户籍的广州市户籍老年人分别给予就餐补贴3元-12元/人次(我区长者饭堂午餐标准为两荤一素一例汤,基本价格为12元/餐)。二是探索助餐配餐特色。积极推进并基本完成区-镇街-社区三级长者饭堂示范点建设,其中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打造“饭堂+学堂”长者饭堂模式,引入老年教学分教点,利用非就餐时间开展老年教育;在镇街级建设全新的秀全街颐康中心长者饭堂,对赤坭镇颐康中心长者饭堂进行改造提升,以高标准要求打造星级长者饭堂;在社区级建设桂花社区颐康服务站长者饭堂,打造中医养生+长者饭堂模式,引入中医师为老年人定制调理膳食。三是建立安全管理机制。持续开展长者饭堂全覆盖巡检,对硬件设施、人员配备、运营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督促整改提升。区疾控部门对长者饭堂开展定期监测,每个季度抽查20份不同菜式,规范食品卫生管理,强化共同监管,保障食品用餐质量安全。
二、我区长者饭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影响我区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的关键症结集中在“人”“钱”“章”,即是否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
(一)可持续的稳定运营机制有待建立。已建成的长者饭堂主要依靠各级政府提供的财政资金补贴运营;由于服务收费低、人工薪酬低、市场机制普遍缺乏,长者饭堂的运营成本较大,持续困难,在专业化、规范化方面还存在明显欠缺。各种社会慈善和志愿服务资源难以融入,其参与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引导和规范。
(二)服务覆盖面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长者饭堂提供的助餐服务既是基本养老服务,针对特殊困难老人承担兜底保障职责;又是普惠式养老服务,有着较广泛的服务需求,面向普通老人提供服务,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受限于服务能力,长者饭堂提供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与老年群体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以农村老年人为主的兜底保障人群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以失能、高龄老年人为主的普惠式服务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扩大,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为主的生活性助餐服务需要进一步拓展。
(三)社会参与度有待提高。目前开办长者食堂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各级财政投入,还有小部分来自社会慈善捐助。长者饭堂运营过程,链接爱心企业和社会公益资源力度不足,虽有少量餐饮企业参与运营,专业化运营程度有待提高。
三、政协委员意见建议
(一)整合多方力量,争取社会支持,实现长者饭堂长效运营。统筹多方资源,加大鼓励市场力量参与的政策创新力度,采取租金减免、免费提供场地、补贴水电费、增加运营期限、企业参与物业服务等措施,吸引市场力量建设和运营长者食堂。鼓励镇街领办、企业连锁运营,降低助餐服务成本;鼓励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捐助,发展助餐志愿服务队伍,多模式推进长者饭堂可持续运营。
(二)改进服务方式,拓展配送业务,确保长者饭堂规范运营。长者饭堂在为老年人提供堂食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为服务半径内需要配送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一是设立就近取餐点。由于部分老人居住地离长者饭堂路途较远,就餐不方便,建议在用餐老人较为集中的区域设立一个取餐点,规定取餐时间,由长者饭堂定时派人送餐,方便老年人就近取餐。二是建立配送中转站。对于腿脚不便等原因确实需要送餐上门的老人,在所在村或社区办公地点建立配送中转站,长者饭堂只需把食品送至中转站即可,然后由镇街组织志愿者开展送餐服务。三是依托外卖平台配送。在调查摸底各长者饭堂配送需求的基础上,由民政部门统一与“饿了么”“美团”等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建立配送合作关系,提高价格谈判能力,适当降低配送价格,通过外卖平台实现送餐上门。
(三)提升智能化水平,精准满足需求,确保长者饭堂科学运营。建议建立统一的长者饭堂信息系统,实行刷卡就餐,既方便老人就餐,也能掌握各个点用餐人数等动态信息。对日均就餐人数较少的饭堂及早调整;对服务需求集中的区域增加设点,使供求更加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