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开展大力发展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回头看”活动
近日,区政协提案委结合2023年区委书记挂案《换道超车,大力发展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组织部分委员开展“回头看”协商座谈活动。政协委员们围绕如何加快推动我区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政策指引、完善产业园区配套、增强核心技术和品牌竞争力等内容进行探讨交流、建言献策。花都区政协副主席李荣渝、区二级巡视员徐兆东,经济组部分政协委员和提案人,区政协提案委及办公室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主办单位区汽车城管委会和会办单位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花都开发区管委会、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的有关领导和负责同志参加了活动。
一、花都区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区立足广州北部增长极发展定位,紧紧围绕“一区一城一港一湾”产业新格局,聚焦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加快推动东风日产主机厂向新能源转型,大力招引优质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项目,进一步加大本土企业扶持培育力度,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坚定不移推动花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重点产业链,拓宽招商引资广度。紧紧围绕“制造业当家”战略,大力发展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充分利用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政策优势,以花都汽车城为龙头全链延伸,强力推动汽车产业链近地化布局,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打造一批“汽车+专精特新”企业。全力保障和信实业新能源汽车铝压铸零部件项目、迪安汽车部件广州基地项目、华峰公司等一批增资扩产项目加快建设,支持马瑞利电子研发总部、法雷奥智能座舱智造中心、联友科技智能网联研发总部、中电科普天科技上市公司总部等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推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醒激光雷达全国总部基地项目、JWDL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总部、毓恬冠佳汽车天窗项目、法拉达散热器项目等重点汽车项目洽谈签约。聚焦光伏储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的发展方向,外出招商推介、对接洽谈企业30余家,2024年以来新增洽谈入库项目26个。全球传感器工业竞争力中心落户花都,进一步吸引智能网联产业项目集聚,推动形成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加快迈向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二)坚持整车引领,做大做强零部件产业集群。抢抓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风口,以整车为引领、以零部件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大力引育一批发展潜力大、核心技术先进、产业链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在新科技浪潮中加速腾飞。全力支持东风日产转型发展,20万辆新能源车制造项目顺利投产,启辰品牌“插混、纯电、氢能”三箭齐发,向新能源领域全面转型,启辰大VDD-i超混动、VX6纯电、氢境氢能车等车型相继上市,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7.8%、产值增长83.8%,国产氢能源车首次落地花都全能开跑,为花都汽车产业转型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三年东风日产计划推出8款电驱化车型,全面释放20万台新能源车产能,推动东风启辰与广汽埃安、小鹏组成广州新能源自主品牌汽车的阵营,提升整车项目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壮大新能源整车制造力量。加速智能网联产业聚集发展,滴滴自动驾驶、禾多科技总部、京东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研究院、联友智连等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并快速成长壮大,法雷奥抬头显示(HUD)项目、腾讯云与智慧产业项目、北醒激光雷达项目等成功签约,正在洽谈的多家智能驾驶的龙头项目有望落户花都,花都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速形成。分期推进工信部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及住建部CIM平台和城市汽车智慧基础设施建设花都试点项目,逐步推进道路智能化改造工作。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花都战略发展,与一批智能网联科技企业和科技大学共同签署《花都区智能网联生态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全面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
(三)完善基础设施,强化要素保障。聚焦“2+5+N”汽车产业平台,做大做强西部先进智造产业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汽车城专精特新产业园,高标准建设西部智能新能源汽车城。同时,紧抓当前政策机遇,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推动花都经济开发区扩容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新兴智造中心,为升级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打下良好基础。分阶段、分区域推进现有道路基础设施的适应性改造和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三期、四期路网覆盖工程和排水系统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专精特新特色产业园,发挥国资企业作用参与园区建设,加快建设湾区数智双新产业园、专精特新产业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5000亩园区载体,同时积极引进优质核心零部件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落户,推动现代产业园区建设,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其中,位于四期园区的专精特新产业园一期项目已竣工验收,推出第一批4.8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招商;位于岐山村27.35亩留用地开发项目采用“开发留用地+定制化厂房”新模式,推出2万平方米的厂房招商。积极推进高端零部件产业园及产业基地四期快速落地,汽车产业基地共有49家项目企业拟通过旧改政策完善用地手续,马瑞利汽车零配件、马瑞利模具、银三环、南都、南轮、泰李、马勒、瑞亮等31宗项目正在推进改造工作。
(四)支持示范运营,丰富测试场景。2021年9月,花都区获批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先行试点区建设,先后开放两批测试道路110条,累计单向里程244.58公里,双向里程489.16公里,基本涵盖花都城区主要道路。2024年9月,花都区第三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开放,基本实现全区一般道路全域开放,累计开放450条一般测试道路,单向里程总731.18公里,双向总里程1462.36公里,有效联通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北站两大交通枢纽沿线的重要节点,成为广州市开放道路里程最长、范围最广的道路测试先行试点区,为企业开展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多场景的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商业运营创造了更优越的条件。
二、花都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存在问题
(一)主力产品竞争力不强。我区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主力车型更新换代频率相对较慢,新车型在设计、配置、科技等方面创新不足,与市场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品牌和产品的时尚感、科技感、新鲜感不够出众,对购车者的吸引力不够强。
(二)技术路径规划不明晰。目前区内出台的相关政策中,对燃油车、非插电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路线规划指引并不明确,仅靠车企自主探索将导致研发成本增加、技术外溢和产业集聚效应减弱,不利于产业进一步走向规模化。
(三)道路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我区交通信号灯联网率不高,信号灯改造难度较大,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不够高,智能设施、系统、平台间联通不充分,路侧基础设施难以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实现全域数据感知以及智能处理分析路侧数据。
三、政协委员意见建议
面对新的市场机遇,建议加快推进花都龙头领军车企“新能源智能化”战略转型,推动现有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提质、降本、扩量,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产业发展优势,持续推进汽车产业向“智”向“新”加速布局,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2500亿级汽车产业集群,为广州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车之城”,奋力迈进“万亿智车时代”贡献花都力量。
(一)优化顶层设计。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广州市《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5年)》的战略部署,科学编制我区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工作实施意见和具体方案,明确燃油车、非插电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思路、目标重点、产业技术路线等,夯实全产业链布局,加快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定制我区汽车产业“新能源智能化”相关的财政支持、资金融通、创新研发等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引导花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二)升级产业链条。以东风日产等龙头领军车企为核心,强化行业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零部件企业的协同配合,增强产业链韧性,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态体系,形成体系性、长期性的新能源产业“绿色竞争力”,围绕新能源车研发改造、电池回收再利用及自主品牌研发、共建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示范区等领域继续和相关方深化合作,带动全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升级发展,加快汽车产业链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三)促进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我区汽车商会平台作用,发挥龙头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优势以及组织、协调、服务、监管的功能,搭建区域行业共享平台,破除信息壁垒,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动向,引导和推动智能网联技术和场景的应用拓展,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整合现有汽车产业链资源,对基础扎实、成长性好的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加快形成“雁阵式”企业梯队发展格局。
(四)重视研发创新。建议成立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联盟,借助政策效应、资金引领、产业集聚等作用,鼓励东风日产等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联合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实验室、创新平台,促进供需对接和知识产权共享,形成优势互补,构建合作共赢的智能汽车研发生态圈。为东风日产等龙头车企在造型设计、研发人才引进、研发中心建设以及硬体研发资源等方面的探索创新创造条件,建立院校教育与实际操作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育体系,大力培育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所需的紧缺人才,提升领军车企技术引进、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效率,进一步研发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自主车型。
(五)提升基础设施。以广州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为引擎,通过“利旧+新建”的工作思路,打造全息感知路口、智慧灯杆等智能化设施,谋划打造“快充为主、慢充为辅、适度超前”的公共充电网。在高速公路、机场、车站等干线和交通枢纽开展创新应用,鼓励智能网联汽车应用于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出行服务场景,进一步规划智慧出行、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多场景应用体系,以“聪明的车+智慧的路”相互赋能,构建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生态闭环,加快实现车路城协同融合和“车路云一体化”发展。
(六)推动消费扩容。举办汽车促消费活动,结合“汽车文化嘉年华”“氢能源车试驾”“无人驾驶体验”等活动同步由专业营销团队联动推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打卡优惠等促销活动,扩大宣传覆盖面,增强互动性,吸引消费者参与。通过集中开展新品展示、集体团购、让利促销、旧车置换等方式鼓励购车,形成消费拉动效应。推动落实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等政策措施,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公共停车优惠,支持龙头企业现有车型走进国有企业及属地大型企业、院校、医院等,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争取更多资源支持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化方向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