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机构 > 区政协 > 建言献策

抓牢眼健康防线 答好近视防控卷

发布日期:2024-10-21 16:24    文章来源:区政协     【 字体:   】  访问量: -

——区政协就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开展专题协商活动

  为切实加强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工作,共同构筑预防近视、保护视力的防线,根据区政协年度工作安排,9月25日,区政协教科文卫和文史学习委组织部分委员,结合潘英俊等委员联名提出的第3011号《关于增强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问题的提案》办理开展专题协商活动。区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一霖,部分政协委员,区政协有关委办、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局等领导和同志参加了活动。

  政协委员一行实地察看了花都区第一幼儿园户外活动场所、秀雅学校“爱眼小屋”及飞镖室,了解了学校学生近视比例、组织户外活动、开展爱眼护眼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商讨进一步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措施途径,提出意见建议。

  一、花都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花都区全面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要求,创新近视综合防控工作模式,建立卫健、教育、疾控等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合力开展健康宣教、近视监测与干预,推进近视防控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中小学生近视率为51.77%,较2023年下降了0.61%,达到近视率比上一年降低0.5%以上的目标。

  (一)在近视防控基础上做“加法”

  1.完善近视防控机制。打造多方联动的近视防控体系,完善“宣传—监测—分析—建议—复检—跟踪”全过程眼健康保障机制。落实年度健康体检视力监测,实现学生健康档案“一生一档”全覆盖,统筹协调区内2家专业眼科医院为全区公民办中小学生免费开展视力筛查、视力数据分析和健康追踪、干预和矫治。

  2.开展近视防控宣传教育。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爱眼日”等宣教科普系列活动。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家长学校、家教新知微课堂等途径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科学用眼护眼健康宣传教育,全面普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健康用眼知识。

  3.创建近视防控示范基地。区教育局、区卫健局、区科协、广州花都华狄眼科医院共同打造广州市首批校园“爱眼小屋”,通过图文、影像、游戏体验等丰富内容,以及轻松、有趣的道具互动,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的爱眼护眼知识。截至目前,已完成10间“爱眼小屋”建设工作。

  (二)在近视防控诱因上做“减法”

  1.减轻学业负担。加强学业管理,优化课程教学结构、改革评价方式、推进高效课堂教学。加强家校联动,强化对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的统筹管理,通过减负行动减少学生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和强度,缓解用眼压力。

  2.管控电子产品。制定实施《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课外读物进校园、体质健康等“五项管理”的通知》,加强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管理,严格控制教师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

  3.前移防控关口。严格落实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对辖区0-6 岁儿童逐步建立视力档案,2023年度花都区 0-6 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 98.69%。

  (三)在近视防控抓手上做“乘法”

  1.发展阳光体育运动。持续推进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校内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100%普及眼保健操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发《花样跳绳》等中小幼一体化体育课程,打造学练赛评高效活力课堂,涌现出一大批跳绳特色学校和世界冠军。

  2.强化考核促担当。区政府已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区教育局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各学校纳入教师和班级管理考核内容,开展近视防控示范学校创建,推动各学校在强化体育锻炼、改善视觉环境、定期视力监测等方面出成效。

  3.多方联动促发展。横向联动卫生健康、市场监管、体育等多部门,纵向构建“政府统筹、部门协同、多方联动”的工作体系,形成联防联控合力,不断提升防控工作水平。

  (四)在近视防控外因上做“除法”

  1.推进照明设备改造和课桌椅“双达标”。完善区各级学校基础设施配套,推动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改造和课桌椅“双达标”。目前,花都区中小学校普通教室均已完成照明改造,全区普通教室照明全部达到《DB44/T 2335-2021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技术规范》要求的标准。

  2.推进成熟适宜技术应用。区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均设置眼科专科诊室,开展眼科门诊和视力筛查,指导视力干预,采取成熟的适宜技术,如离焦眼镜、OK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帮助儿童青少年减缓近视的发展。

  3.整治不合格验光配镜行业。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对眼镜和眼镜片生产、流通和销售等环节执法检查力度,规范监管,杜绝不合格眼镜流入市场。

  二、花都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视力教育和健康护养不足。视力健康教育受众面窄,部分家长还存在着重治疗不重预防、健康观念弱、健康责任观缺失等问题。聚焦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不同特点,开展眼健康护养知识与技能宣讲针对性不强。

  (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不足。《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提出,儿童青少年日间户外活动2小时和体育锻炼1小时。我区儿童青少年存在户外活动时间不足、体育锻炼强度不够、身体素质下滑等问题。

  (三)学业压力和用眼管理不足。中小学生学习强度大,各种兴趣班开展、各种电子产品的使用,以及不正确的用眼习惯,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缺乏休息和放松,进而影响视力健康。2023年花都区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小学儿童近视率由幼儿园的10.9%飙升至小学六年级的66.5%。青少年近视总体上呈现“小、高、深”特点,年龄越来越小,发病率越来越高,度数越来越深,近视防控的重点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

  三、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  

  (一)抓牢“三个阶段”,突出精准性

  1.学前阶段,突出呵护引导、快乐成长。家长要密切关注幼儿的眼健康,在新生儿健康体检时,主动进行视力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2至6周岁的防控重点是控制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应积极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远离“电子保姆”。

  2.小学阶段,突出习惯养成、积极预防。教师、家长要时时加强引导,督促孩子养成健康的用眼习惯,培养广泛的体育运动爱好,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避免躺姿阅读、伏案歪头阅读等不良用眼习惯。家长不要盲目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

  3.中学阶段,突出主动参与、科学防控。在这个阶段,儿童青少年是眼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主动学会科学用眼健康知识,学习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严格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要及时进行科学矫正和干预,尽量避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

  (二)抓实“六个一”,突出经常性

  1.充分发挥“六个作用”。通过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主体作用、卫健部门的保障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教师的示范作用、学生的主动参与作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作用,狠抓“科学用眼、科学预防、科学治疗”三个环节,持续推动我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组织领导体制机制更加健全、防控标准体系更加科学、评议考核体系更加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更加有力、科普宣传教育效果更加显著。

  2.推进“六个一”试点。结合近视防控改革试验试点工作要求,在辖区内中小学校、幼儿园部署开展“每班张贴一张标准对数视力表、中小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每月开展一次班级内视力自测、每季度开展一次近视防控科普宣教活动、每学期初开展一次专题部署、每年跟踪对比分析一次全校学生视力状况”等近视防控试点,让广大中小学生、幼儿、教师和家长都参与到近视防控中来。

  (三)抓住“一个中心”,突出有效性

  1.增强近距离用眼能力。以“增强孩子的近距离用眼能力”为近视防控中心,将体育锻炼作为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多到户外阳光下开展体育锻炼,经常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等视觉追踪类体育运动。推动公共体育场馆为儿童青少年提供优惠开放政策,拓展儿童青少年体育运动场地和户外活动空间。

  2.选树推广近视防控先进典型。选树并大力宣传一批近视防控先进学校和班级,引导学校和广大师生、家长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深入推进近视防控工作。以社区和学校为中心布局定位,协调推进“爱眼小屋”建设工作,为更多家长提供近视调控技能培训、为青少年提供场景化护眼学习空间。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