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花都资讯 > 部门动态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发布日期:2025-05-08 11:51    文章来源: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     【 字体:   】  访问量: 149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紧抓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契机,围绕“百千万工程”和绿美花都生态建设,统筹推进花都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绿美花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改革“动力引擎”

  该局将集体林权改革纳入林长制和绿美花都生态建设考核内容,印发相关考核细则及1号、2号林长令,构建“党政同责、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改革推进机制。依托林长制统筹资源,将林权登记、森林经营、产业发展等任务协同落实,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的立体化管理格局,为改革落地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完善产权制度,夯实改革“制度根基”

  在林权管理规范化建设中,该局积极推进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印发林权类不动产登记相关工作方案,截至2024年完成7宗林权类不动产登记,面积7789.1588亩,存量791宗林权档案正加速整合,2024年底按省市要求完成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整合入库汇交工作。同时,规范林地流转交易,依托区级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推行合同示范文本及登记备案制度。2024年通过区交易平台成功交易林地69宗,面积2.49万亩,成交总额2.18亿元,实现集体林地资源有序流转、保值增值。

  提升资源效益,筑牢生态“绿色本底”

  围绕森林资源提质增效,该局实施分类经营与质量提升双行动,创新引入无人机技术赋能林业新质生产力,构建“科技+生态”融合发展模式。运用无人机对芙蓉嶂森林区域等重点地块进行测绘,生成精准的林业地图和三维模型,为科学制定600亩低效生态公益林改造、王子山森林公园500亩大径材培育等方案提供数据支撑;针对山地造林物料运输难题,累计投入运载无人机3000驾次,成功运输苗木6.8万株、化肥农药等物资370吨,运输效率较传统人力提升18倍,成本节约50%以上,为快速推进荷木、枫香等24种乡土树种种植及2000亩示范片区建设提供高效保障。

(无人机运输苗木)

  创新林业金融,畅通“两山”转化通道

  在绿色金融领域,该局率先突破,实现政策性森林保险全覆盖,2024年生态公益林投保27.49万亩、商品林23.82万亩,并落地广州市首宗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赤坭镇乌石村试点商品林碳汇保险,开创“保险+碳汇”新模式。同时,梯面林场3万亩林地碳普惠项目成功交易,成为广州首个依托碳普惠方法学的碳汇林项目,入选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推动生态资源向金融资产转化,2024年全区林草产业总产值达113亿元。

  推动产业融合,培育绿色“富民产业”

  依托丰富森林资源,该局构建“林业+”多元产业体系。林下经济特色鲜明,建成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七溪地芳香产业基地、正园油茶及猴耳环种植基地,发展芳香康养、中药材种植等业态,1.7万亩林下经济林地中集体林地占比达92%;花卉苗木产业集聚成势,马岭观花植物园获评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岭南盆景小镇”带动2000户花农增收,2024年花卉产业产值36亿元居全市第一;森林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梯面镇五环步道、九龙湖滨水森林步道等“森林步道+乡村振兴”模式,建成炭步镇骆村古树乡村、赤坭镇竹洞村森林乡村,年接待游客超52万人次,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统一。

(九龙湖森林步道)

  下一步,该局将聚焦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国有林场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及“花卉苗木”特色产业基地申报,持续深化林权改革,推动林业碳汇交易、林下经济提质等重点任务,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更多“花都经验”,绘就绿美生态与经济发展双赢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