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人防+技防双轮驱动,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当前,花都区已进入地质灾害防御关键期。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综合运用网格化管理全覆盖以及自动化监测设备、无人机巡航等先进技术,“人防+技防”双管齐下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一方面,人防筑基,织密群测群防网络,夯实防灾第一道防线。一是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实行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全区9处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点、157处削坡建房风险点均建立“区-镇-村”三级监测网格,落实村级管护人、转移责任人,对隐患点实行三本台账动态管理。积极动员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进村入户”活动,通过培训、演练提升群众识灾、避灾、自救能力。二是建立专业化队伍。除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外,还协调区内多家地勘单位建立常态化的技术专家队伍,指导和参与地质灾害排查、应急调查和抢险救灾等各项工作,提升“隐患识别-应急调查-工程治理”全链条技术水平。三是精准预警到户到人。完善“叫应”机制,通过微信、短信、广播、大喇叭等多种渠道,确保预警信息直达基层责任人,形成“监测-预警-转移”闭环管理。建立“气象+自然资源+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实现雨情、灾情、险情信息实时共享,密切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研判。
(2025年花都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会议)
另一方面,技防赋能,构建智慧监测体系,打造防灾科技硬支撑。全区建有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点45处,已安装视频监控、声光报警器、土壤含水率计、雨量计、地表位移监测仪、危岩体倾角及加速度等专业监测设备300多套,覆盖了梯面镇、花东镇、赤坭镇、狮岭镇等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点较多的镇街。通过研究构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模型,设定合理的预警阈值,实现了24小时自动监测,当隐患风险点出现异常情况,监测设备将自动发出预警短信,及时通知相关工作人员到现场处置。基层工作人员可通过使用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数据库管理系统、群测群防工作平台、地质随身行APP、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系统等信息系统,及时更新隐患点和群测群防人员信息、上报隐患、接收预警。
(自动化监测设备现场照片)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场需要久久为功的“生命保卫战”。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通过持续深化人防与技防协同联动,切实有效提升了花都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近年来全区无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突发地质灾害事件。下一步,该局将按照工作部署,加快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努力构建“隐患风险双控、人防技防融合”防灾体系,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