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公布,5月1日起施行→
营造“最惠群众、最懂企业”政务服务新模式
《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发布
4月10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发布《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于3月25日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5月1日起施行。《条例》出台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质量,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一号工程”,营造良好的“产业版”营商环境提供有效制度保障。
近年来,广州市在政务服务改革方面成绩斐然,数字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高效落地,“穗@i企”平台全面升级,上新“高效办成一件事”和“穗政通”专区,上线“政策智算器”,发布135项“免申即享”政策兑现事项,累计受理业务量超300万件,12345热线连续第5年获评全国政务热线质量评估“A+”等级。
广州市在总结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历经立法调研、专家论证、意见征集等程序,将经验举措上升为法规。《条例》共24条,对政务服务事项管理、政务服务便利化措施、政务服务数字化发展等作了规范。
一、首次对“高效办成一件事”办理时限立法
《条例》聚集“高效办成一件事”,明确关联事项牵头部门应当会同配合部门制定、公布操作规程和办事指南,实现一次申报、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窗出证,并在全国首次对“高效办成一件事”办理时限进行立法,规定涉及并行审批的“一件事”,不得超过单个事项的最长时限。这意味着申请人办理多项关联业务时,办理时限也大幅缩减。
在解决政务服务“同事不同办”问题方面,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介绍,《条例》规定政务服务事项均应当纳入基本目录统一管理,实现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要求在全市范围内统一,水电气等公用企事业单位办事指南也应参照执行。
二、政务服务窗口进园区打通政务服务“毛细血管”
去年以来,广州领全国之先实施“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全力建设全国产业生态最好、政务服务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的营商环境高地。《条例》以改革破题,不断促进服务提质,助力企业在广州深耕发展。为打通“政务服务”毛细血管,企业集中的产业园区可以设立政务服务窗口,提供企业开办、项目建设、人才服务等政策咨询,加强项目全流程帮办代办。
同时,《条例》聚焦一体化企业服务平台建设,规定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托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政务服务、社会服务和市场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政策、法律、金融、人才、科创、国际贸易等精准化、个性化衍生服务。
三、统一预约、全域通办多元办事总有一款适合你
《条例》对政务服务预约进行了优化,规定24小时线上预约服务,申请人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预约办事。同时,政务服务场所仍保留现场取号服务,方便未提前预约或有紧急情况的申请人,体现预约制度的人性化设计。《广州市政务服务统一预约管理办法》将于4月1日实施,推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实行统一预约入口、统一预约平台和统一预约规则。
《条例》还对多元化办事方式进行了规定,明确全程网办、异地委托或授权办理、利用远程技术异地办理等方式,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市通办、跨域通办、跨境通办、不见面审批,全方位满足企业群众多样化的办事需求。
四、让数据来服务一张“电子证照”实现“零材料”审批
广州市已于今年1月率先完成全国首个政务领域的DeepSeek国产化适配,人工智能政务应用一体化赋能升级。《条例》积极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提供智能预填、智能预审、自动审批等服务,实现精准服务和智能办理。当前,广州已上线政务服务“慧办小精灵”智能导办助手、“数字政务员”等应用,“数字政务员”日均受理量约380宗,高峰时段的日均受理量接近600宗,初核正确率达到99%以上,切实提升服务效率。
其次,市民提交的申请材料也将进一步精简。相关单位可通过自行调查、部门间协查、数据共享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不再要求市民重复提供。
目前,广州市已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证照系统,业务办理中调用电子证照的事项超6万个,实现“免证办”。“穗好办”汇聚整合便民利企服务事项11500多项,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推进政务大模型、政务机器人应用,打造“慧办小精灵”智能导办助手、RPA(流程自动化机器人)等应用场景,将数字技术赋能咨询、受理等环节,实现智能问答、智慧受理。
《条例》还充分考虑到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办事需求,要求政务服务场所开辟绿色通道,提供陪同办理、帮办代办、优先办理等服务。目前,广州市政务服务大厅已上线听障辅助智能设备,实现手语翻译、人工导办等个性化服务。
五、将“穗@i企”平台建成产业版营商环境“旗舰店”
记者从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获悉,接下来,广州将全面推动《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落地见效,持续深化“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营造“最惠群众、最懂企业”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推动形成更多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州经验”。
一是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企业服务机制。依托“穗@i企”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编制“21+8”重点产业政策服务清单,推动“部门政策库”向“产业(园区)政策服务包”跃升,强化“政策智算器”推广和运营,实现惠企政策精准供给、集中发布、便捷兑现。
二是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在实现基于DeepSeek的人工智能政务应用一体化赋能升级基础上,优化完善AI智能导办模型,打造智能申报、智能审批、智能咨询、智能出件方面等应用场景,提升办事体验。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培育数字经济、科技服务、文旅会展、银发经济等广州特色产业链“一件事”,谋划小切口、获得感强的“一件事”。
三是提供个性化专属服务。建立2000家企业的重点企业库,设立企业数字化专属服务空间,提供政策解读、帮办代办、诉求直达等服务。持续丰富平台服务内容与应用场景,推进人力资源、金融服务、涉企法律服务、供求服务等专区功能建设,满足企业用户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