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花都资讯 > 部门动态

为民解困守初心 全力攻坚破难题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党史学习教育见行动,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有成效

发布日期:2022-01-19 12:03    文章来源: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     【 字体:   】  访问量: -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用心学党史,真心办实事,主动开展集中化解涉“办证难”领域信访案件专项攻坚行动,妥善处理群众期盼多年的不动产办证历史遗留问题,让历史旧账变成“历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一、自我加压,主动选题敢担当

  该局已于2020年开展过一轮信访类案专项化解专项行动,解决了一批案件并销号,目前留在台账中的都是“特困户”;花都区也曾于2008年至2010年间推动声势浩大的“办证难”专项工程,剩下的是特殊政策期未能解决的“骨头案”。机场周边搬迁安置区项目,受限于政策、技术等多种因素阻碍,部分村民安置房一直未能登记办证,遗留问题已二十余年,情况更复杂、化解难度更大。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该局党组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就要顺应群众呼声,思群众所盼、急群众所急,就要选准急事、要事、难事来办实办好”。启动了新一轮的攻坚行动,并特意按宅基地农房、国有住宅楼、国有安置区三类各选取一宗典型案例,以“推进解决公益村、凤凰村等历史遗留办证难问题”为课题,上报列为花都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借此高位推动,自我加压,希望以此为突破口,寻求历史遗留问题破解路径和成功经验。

  二、排难抗扰,摸查实情下苦工

  实际情况远比想像和预期中的更复杂更艰辛。

  一是资料不全和信息有限。这类房屋大都年代久远,相关档案资料缺失,建设单位主体已经注销灭失或转制转让,熟悉情况或经办人员大多变动。加之部分开发单位原本纠纷缠身,效益不佳,没有能力和意愿“理旧账”;原来建设主体发生转让变更,接手者不肯做“接盘侠”;镇属企业关并转撤,所属镇街顾虑有连带责任,怕成“冤大头”;相关企业工作人员怕“惹麻烦”,不想多事,绕着走。资料收集和信息整理遇到技术性困难和人为因素困扰。二是问题清理和性质甄别事多链长。不动产登记办证要有完整的立项、用地、规划、报建、验收、交易等手续,相关事项在规划资源系统内部覆盖十多个部门,还涉及住建、城管、民政、公安、税务、财政、镇街等众多单位和职能机构,事多面广,链长点多;每个环节有各自的规范要求、办案要件和办理流程;不同性质的物业和建设主体、不同的开发时点又存在政策和技术规定的差异。需要对每宗案件进行一轮全流程的“体检”复查,开展问题梳理、追根溯源、多方取证、重新建帐。三是问题成因和困难矛盾交错杂存。之所以“办证难”,是因为审批手续不全、办证所需用地、立项、规划报建、质监、综合验收等资料欠缺,但深层原因是早期市场粗放、开发单位违规操作、经济纠纷等多种根源性问题累积和各类矛盾因素交错;加上政策调整和技术规范变化,尤其还经历着行政区划调整、设立机场空港经济开发区等职权事权变动,情况更为复杂,“梗阻”因素多类交错,存在特殊原因与困难。

  为了弄清实情,工作人员主动联系信访群众,访寻知情人,至街镇、村社走访调研,查寻卫星影像和规划图件,开展实地踏勘和技术测量,经过多方通力合作,艰苦梳理,最终找到问题症结。

  三、多措并举,全力攻坚用真功

  一是严密组织。局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抽调骨干力量建立工作专班;制定印发专项工作方案;建立清单台账,跟踪管理;个案均落实分管局领导包案,制定“一案一策”,堵点难点均明确主协办单位、解决措施和完成时限;制订工程进度控制表,坚持每周一通报;创新责任督导机制,业务部门依照任务情况签订“军令状”,层层传导压力;先后共签订“军令状”35份,发出“黄牌”督办提醒1份

  二是科学决策。该局出台操作规则,形成工作机制:针对问题内部先行探讨会商,外部征求意见,寻求最佳可行方案;重要情况提交(局长业务会或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做好记录存档备查;超出权限范围则上报市局或请示区政府研究定案。已通过局内业务会议讨论研究疑难业务问题12次,审议相关议题20项。

  三是担当善为。创新应运“以函代证”“证缴分离”“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承诺挂账”等一系列方法手段。同步联动,多点铺开、并行作业,尽量压缩时限;先行进场测量、提前公示公告,后续环节预先介入,一路小步快跑;内部紧密衔接,专人点对点跟踪、接力赛跑,做到“只能人等事,不许事等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该局坚定守住原则底线:对无政策支持、暂不具备办理条件的项目(包括“小产权房”、“问题房”等),约谈原开发建设单位,督促履行责任,指引解决路径;与业主面对面充分沟通,说明问题原因和解释政策,并引导业主合法途径维护权益。

  四、寻计施策,凝集群智破困局

  趁热打铁“借东风”。2020年底万众瞩目的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启动,在花都区强力推动过程中,该局趁热打铁,先后将机场周边安置区控规调整、划拨用地手续完善、清缴征地税费等多个解决方案及时上报,得到了区政府批复意见。借助广州市187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调整由区实施的时机,李溪、山下拆迁安置区等2个机场搬迁安置区供地审核方案最先通过区土委会审议,为后续机场搬迁安置区项目用地问题打开了通道。

  巧用政策“发利是”。用实用足政策红利,在落实国家“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重大惠民工程时,将花城街公益村紫薇路拆迁安置房、秀全街大㘵村曼古园搬迁安置房等7个项目作为首批任务,重点攻关,对符合“一户一宅”资格及相关条件房屋,按规定流程进行公示、确认后,率先于11月前完成了全部234户登记发证;利用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解决不动产登记若干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知》和区政府出台亲商助企二十六条政策(第26条实施细则)破解一系列技术难题:一批“安置房”“房改房”以划拨方式补办用地手续;多个政策性住房项目欠费问题按“证缴分离”方式推进;较早建成又无法补办规划核实手续的老旧物业等按现状出具认定或核实意见;越堡水泥搬迁安置区、九一村机场搬迁安置区等九个异地安置项目早期边报边建造成验收难题得以解决。

  精准用招“施妙方”。机场周边搬迁安置区实际建设规模与批复面积冲突一直是困扰安置区确权办证的最大障碍,也是此项任务攻坚的核心和关键。专项工作组副组长带队多次实地调研,从优先解决村民安置房办证问题入手,以东湖村凤凰村安置区为突破点组织攻关;核准摸清村民安置用地基数,组织实地勘测已建安置房实际位置,比对原修规布局和报建方案,在原用地批文范围内抠出供地红线,量身订做出安置区供地方案,补办划拨用地手续,另辟蹊径绕开问题“死结”。红珠路12号小区由于建设久远,存在建设方与销售主体不一且均已注销、用地资料不全、报建手续缺失等共13个问题,在城管、住建、公安、税务、新华街道办、法院等部门共同努力下,通过逐个问题攻关,剥茧抽丝,庖丁解牛,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实施“一案一策”甚至“一步多策”,扫清了该小区32户业主办证的全部障碍。

  截至当前,该局“我为群众办实事”12项(包括区台账清单中2项)任务全部完成,另外列入省自然资源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台账清单10项任务也全部如期完成。专项攻坚行动共化解历史遗留问题22宗。

已编辑图片

(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工作)


已编辑图片

(分管局领导现场调研红珠路12号小区)


已编辑图片

(与街镇、业主代表研究探讨问题)


已编辑图片

(贴在办公位置上“军令状”)


已编辑图片

(小布村村民开心领证)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