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花都资讯 > 花都新闻

骨灰植树还林逐渐被市民接受 发展绿色殡葬 守护美好家园

发布日期:2020-04-15 09:58    文章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访问量: -

  今日花都讯 4月12日,主题为“发展绿色殡葬,守护美好家园”的骨灰还林植树活动在我区金钟墓园和黄埔区祥景陵园同时拉开序幕。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殡葬改革的深入,群众对积极向上、绿色环保的生态理念更加认同,骨灰植树还林作为一种生态文明的殡葬方式逐渐被接受。当天,由市、区两级民政部门领导、殡葬行业代表、志愿者代表和墓园工作人员等一起参加骨灰还林区植树活动启动仪式。

  “1+N”生态安葬服务

  体系走在全国前列

  根据金钟墓园和祥景陵园的规划设计,这里现场植树的骨灰植树还林区,将作为广州市经营性墓园骨灰植树还林的示范区,向全市复制推广。作为广州市占地面积最大的墓园,金钟墓园一直以来主动落实社会责任,积极宣传倡导保护生态、节约用地,并身体力行地实施骨灰还林、草坪葬、花坛葬等多种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生态葬法,积极宣传厚养薄葬的社会发展文明新风尚,为建设绿色殡葬、生态殡葬事业而努力。祥景陵园作为广州市最早建设的墓园之一,近年来加大投入,努力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人文景观,同步积极推广节地生态安葬,将满足更多市民群众进行生态安葬的需求。

  广州市坚持以节约用地、保护生态为殡葬改革方向,以满足群众多样化殡葬需求为目标,积极推进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不断拓展生态安葬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形成了以骨灰寄存为主,骨灰还林、骨灰撒海、草坪葬、花坛葬、壁葬等多种方式的“1+N”生态安葬服务体系,84%的节地生态安葬率走在全国前列。

  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区推行空间立体化骨灰存放,以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为主要载体,引导和推行骨灰集约化、立体化安放。除越秀区外,全市各区均建有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广州市每年户籍死亡人口约5万人,近60%的骨灰存放在132家公益性骨灰楼。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我区自1988年、1989年在全国首创骨灰撒海、还林活动以来,我市先后以免除活动费用、建立生态安葬奖补机制、提升服务品质等方式,激励群众参与绿色节地生态葬法,得到群众普遍认可和社会好评。

  骨灰撒海、骨灰还林

  成全市殡葬改革名片

  2016年全市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实现骨灰撒海活动线上线下双预约。2017年将撒海补贴标准提升到2000元/具。2018年为缅怀30年来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的逝者,全市举办了骨灰撒海30年公祭活动。2019年全市开启骨灰撒海常态化服务,实现了预约登记常态化和出海告别多批次。至今,全市共撒海骨灰2.66万具,还林骨灰2.12万具,发放补贴564.8万元,骨灰撒海、骨灰还林已成为全市殡葬改革的名片。目前骨灰植树还林点思园已经饱和,为满足群众生态安葬需求,广州市正积极筹建包括金钟墓园、黄埔祥景陵园在内的多个新的植树还林点。

  目前,各经营性公墓加大墓区绿化整治力度,推动传统墓区节地生态化发展。推广使用可降解殡葬产品,实行墓碑小型化、微型化,积极开发“夫妻式”“家族式”等合葬格位、墓地,积极推出草坪葬、花坛葬、树葬、壁(格位)葬等节地葬法,目前全市各经营性公墓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安葬骨灰3000多具。全市大力推广的居家追思、网上拜祭、无烟拜祭、鲜花拜祭,大力宣传节地生态葬法,通过培育和推广现代文明、简约环保的葬礼葬法,引导群众崇尚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自觉文明办丧、低碳祭扫,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植树活动现场,大家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干劲十足,挖坑、种树、扶正,培土、踩实,浇水.....每一道工序都一丝不苟。让生命延续走进林木,让城市拥抱森林。骨灰还林实现了生命源于自然,回归自然,是生命另一种形式的呈现。

  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李继宗

  通讯员 李红坚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