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民心 聚民智 精准发力促整改
区委、区政府坚决把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问题整改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实施挂图作战、每周调度。目前,各项整改任务按期推进中。“两会”期间,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普遍对我区整改成效表示认可。
在学思践悟中加强统筹、压实责任
全方位学习领会。先后召开全区干部大会、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党组会议、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50余次。组织全区2404个党支部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专题学习。
全覆盖谈心谈话。各级领导干部开展谈心谈话1618人次,确保全区党员干部思想一致、行动一致。精心组织召开区四套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指导区纪委监委、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91个,提出整改措施222条。
全过程跟踪督办。健全“五个制度、三个方案、三个规定、三个清单”工作机制。区委书记、区长多次带头到涉树木迁移道路及苗圃场等现场检查督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形势、部署工作。
在保护传承中因地制宜、纠偏扶正
高标准推进整改。建立健全“五个一”工作机制,用心用情做好迁移树木管养复壮。举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计划分两年种树3万棵。建立古树名木电子数据图库,对全区298棵古树名木实行精细化管理。针对花都大道快速化改造项目范围内1棵112年树龄的细叶榕,8次组织专家现场考察,最后以“曲线车道”的方式原地保护古树。
高要求保护传承。邀请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潘安等专家指导古村落文物古树保护和乡村振兴工作。梳理传统村落20个、历史建筑19处、传统风貌建筑105处、不可移动文物537处。坚持保护优先,每月开展文物安全专项巡查。
高质量更新改造。全面核查55宗在建及30宗拟建城乡建设项目,未发现大拆大建等问题。完成20个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其中3个已取得批复。扎实推进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其中6个已完工,1个预计今年8月完工。
在建章立制中堵塞漏洞、常态长效
制度化巩固整改成效。持续完善城市工作长效机制,梳理拟制定完善的城市工作体制机制共计41项,目前已印发39项。
规范化推进城市建管。邀请何镜堂、吴中平等院士、专家对广州北站至白云机场空侧专用轨道规划建设提出意见建议。成立区园林委员会,53位专家组成园林委员会专家库。建立古树名木巡查机制,摸查未登记在册百年以上古树60株。
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开展“10号工作室·党群连心桥”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活动,2400人次的“两代表一委员”累计现场接待群众1716人,走访慰问困难群众689人,收集群众反映意见建议1290个,现场答复办理847个,通过平台填报办理156个。狮岭镇开展“我来当镇长”民意征集活动,收集各类意见建议8000余条。
在自我革命中提升能力、建强队伍
科学开展“大培训”。先后组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类专题培训20余期,4000余人次参与。举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培训暨以案促改警示教育会议,着力提升258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政治站位。
聚力提升“专业化”。今年全区计划新录用公务员中,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科学等专业职位占总职位数55%。
持之以恒“树新风”。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解决12345政务服务热线群众反映集中问题。全流程优化政务服务,新政务服务中心进驻35个部门、开设229个服务窗口、纳入1909个事项,初步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声音
区委书记 邢翔
坚持以最坚定的态度最严格的标准最扎实的举措抓好整改工作
花都区把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问题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在扛起政治责任上持续压紧压实。目前,162项整改任务中,要求去年底和今年3月底完成的27项均已完成;4月中旬前,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完成13条道路等具体问题的整改和评估验收;其余124项均取得阶段性成效。
我们坚持“思想引领”,以“真学真改”层层压实责任。区委除了召开全区领导干部大会、区委常委会等会议进行传达学习外,还组织全区258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培训暨以案促改警示教育会议,将整改要求和工作部署传导到一线“末梢”。开展“传导式”谈心谈话,我和晓东区长“带头谈”,其他区领导班子成员“重点谈”,部门、镇街领导“全面谈”,各级领导干部开展谈心谈话1618人次。全区2404个党支部也被充分发动起来,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真学真信、工作中真懂真用。
我们聚力“纠偏扶正”,以“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整改。我们用心用情做好管养工作,建立“五个一”机制精细管养迁移的1025棵树木,开展“千村万树”植树行动,计划分两年种树3万棵。在花都大道快速化改造项目中,为避让百年古树,我们8次组织专家现场考察,最后将部分道路弯曲处理,群众将其称为花都“最美的曲线车道”。花都湖本身有着良好的生态资源,我们久久为功、持续发力,通过修复、保护自然生态,形成防洪与城市景观互为联动的亲水型生态长廊,去年年底被列入国家湿地公园名单。
我们注重“常治长效”,以“用心善治”推动建章立制。我们注重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健全重大民生实事项目票决机制,健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即时跟踪办理机制、督办考评机制,“10号工作室·党群连心桥”被人民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报道31篇。规范推进城市建设管理,成立区园林委员会,建立古树名木巡查机制,专门邀请何镜堂等5位院士专家,对广州北站至白云机场空侧专用轨道规划建设进行科学论证。健全完善文化传承机制,完成20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塱头村、港头村成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入馆村落。
我们聚焦“队伍建设”,以“内外兼修”促进作风转变。我们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40门课程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库,举办各级各类专题培训20余期,覆盖干部4000余人次。今年我区计划新录用的108名公务员中,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科学等专业的职位59个,占总职位数的55%。我们以整改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冲锋在前,特别是今年处置的多起疫情中,广大党员干部火速集结,争分夺秒投入到核酸检测工作中,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专家学者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原总工程师 潘忠诚
统筹发展保护活化传统村落
花都区平西村树滋庄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公布的91条市级传统村落之一,也是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交汇的典型代表之一。根据城市发展需要,该村纳入了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安置区启动区范围,并引入广州市第六中学花都校区项目。
为实现对树滋庄传统村落的保护,花都区组织编制了《广州市花都区平西村树滋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明确保护范围和保护要求,活态传承传统村落文化,同时对接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满足地区发展实际需要和群众需求,使传统村落保护与城市更新紧密结合。
广州市第六中学花都校区建设项目方案严守保护底线,规划以现状村落和风水塘为核心展开,充分保护传统村落的山水格局。同时以现代岭南书院为设计理念,建筑和景观设计体现岭南建筑特色。经过修缮后的树滋庄传统村落,内部空间总体提升,民居内部功能置换成为以书法、特色展示功能为主的特色教研营地。
此番对树滋庄传统村落的活化利用,既充分保留传统村落的历史风貌和景观特色,又在尊重历史传统的前提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片区提供兼具教育功能和开放体验性的公益性场所。
专家学者
区政协文史专家库专家 卢福汉
活化利用文化遗产
自整改工作开展以来,区文化旅游部门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活化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比较好的成效。过去,文物部门依靠各村的文物监督员进行巡查,存在人员年纪偏大、素质偏低、缺乏专业知识及科技手段、缺乏临场事故处理能力等问题,因此监督员巡查效果不大。今年,我区聘请了专业巡查团队进行日常巡查,建立了不可移动文物安全风险预警平台,在办公室可以看到平台显示的各种数据,为不可移动文物的风险防范和数字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文物资源得到活化利用。利用花县第一届农民协会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成立大会遗址,举办了专题陈列展览。今年4月开始,文化和旅游部门利用区美术馆的展厅全年举办“遇见非遗”系列专题展,通过图片、非遗产品展示、现场展演等形式,分期分系列对全区30个非遗项目开展宣传,让广大市民在观展过程中充分感受花都区非遗文化的魅力。
今年,区文化旅游部门整合串联了塱头村、三华村、洛场村、港头村等特色资源,策划推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尤其是三华村抢救性修缮了众多祠堂,种植了适合当地环境生长的风景树,恢复了御史大王诞、舞狮、元宵灯会、做大戏等民俗活动,让人们重新了解这个英雄村的百年光荣历史。
市政协委员
广州市明道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刘云辉
政府用心用情暖企安商
今年是明道文化科技集团在花都创立的第十年。创立后第4年,明道就成为了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专业舞台灯光企业。明道在花都出生成长,从花都走向全国,与花都区支持企业、服务企业、成就企业的一贯态度密不可分。
对企业来说,政府服务是否便捷高效,配套政策是否有力有效,是评判营商环境的重要考量。自整改工作开展以来,花都区强化措施用心用情暖企安商,出台了不少助企、暖企、扶企的新招实招,为优化营商环境动真格、做到位,企业从中能真切感受到态度、速度、温度,这是我自己亲身体会到的。
效率整改看得见速度。花都区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便企化,实现所有事项“最多跑一次”,企业办事基本“一窗办”,很多事项甚至是“一网办”“零跑动”。在重大产业项目方面,企业从拍地起享有“保姆式”服务,区里专门成立项目建设服务中心,提供专职无偿帮办。有了“保姆”,有的项目从平地到建成投产只要半年时间。
近年,明道获得了花都区在技术、人才、资金等多方面的切实帮扶。2020年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后,花都区按政策在生产服务、用房用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
区人大代表
兰花社区居委主任 张凤清
口袋公园扮靓城市
口袋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拓展市民生活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有重要意义。自全面整改开展以来,兰花社区的一块小空地迎来了它的蜕变,由城市边角料变成了“转角遇到美”的口袋公园。
地铁口旁、被电动车占据的墙角边、这些车停过的地方雨后都是一片泥泞,小草也被踩得抬不起头……迎宾大道地铁口C出口的小空地一度成为影响社区环境、城市品质的“小伤疤”,但经过整治后,变成社区一个精致小巧、漂亮怡人的口袋公园,不仅弥补了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域公园绿地不足的现状,也满足了城市人民对公园、绿色植物的渴望。
小公园、大民生。口袋公园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城市建设重要理念和广州全面整改工作的实际举措之一。一个个口袋公园的建成,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更融入了城市“基因”,传承记载了城市记忆,成为了靓丽的城市名片。我们期待更多景致宜人、类型多样的口袋公园“镶嵌”进城市各个角落,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化,高质量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同时,我们也期待,这些已建成的口袋公园能够被管理好、维护好,发挥其在休闲娱乐、社区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小“口袋”里装满居民大幸福。
一线工作者
花都区新华街马鞍山社区党总支书记 王达栋
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花都区利用“10号工作室·党群连心桥”平台,创新开展了“两代表一委员”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活动。我认为这举措能让群众的愿望呼声及时反映到上级决策之中,有力地解决了以往群众难题反映难、处理慢、效果差等问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群众路线,树立了党的良好形象。
区委书记等“两代表一委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利用“10号工作室”平台接待走访的机会带头宣传惠民政策、深入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督促有关部门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办好了一批惠民实事。例如,社区居民反映荔枝基路保洁差和树木未修剪的问题后,代表委员将问题迅速转交至区绿化所跟踪处理,问题得到了及时整改落实。社区内占道经营、供水状态不正常和商铺市政道路违停等问题一度困扰附近居民,群众反映心声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深入调查整治,难题得到了有效整改。还有居民反映物业公司监管难、公摊电费不合理等民生问题后,工作人员从政策法规上给予了合理回复,群众疑虑得到及时消除等等。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只有坚持扎根群众,树牢群众立场,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所有难题也将迎刃而解。
群众代表
秀全街岐山村村民 黄锐辉
村里环境变美生活更幸福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政府在我们岐山村的硬件设施改造建设上,非常的给力。我清楚的看到这些变化:去年12月,全村灯光工程启用,村内牌坊、祠堂、公园凉亭等位置装设了各种节能灯具,夜幕降临,灯光点缀在村内各个角落,非常好看;今年1月,我们村支书约300米的出入主干道拓宽了,并实现了和城市快速路无缝接驳,极大的方便村民出行;2月,主干道两旁种植了新的绿植花草,岐山公园小广场进行了绿化提升,大大满足了我们村民休闲娱乐需求;3月,植树节的时候,村里的小山上多了一百多棵黄花风铃树,我已经可以想象来年满山黄花的美景;到了这个月,岐山大道旁10亩荒地改建成的小菜园已经长出了第一批蔬菜,一些村民甚至实现了蔬菜自给自足……类似这样变化还在不断的发生。现在,每天清晨,我都会绕着公园的山跑步健身,在蜿蜒的小路上慢走休息,有时会坐在凉亭里看池塘里莲花的美,闻荷花的清香,听树上的小鸟歌唱。晚上,我一定会和家里人出来散步,欣赏村里被灯光勾勒出来的夜景,感受孩子们在黄氏大宗祠里学习舞狮和武术等传统文化的快乐。这么美好的乡村生活,我感到非常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