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花都资讯 > 花都新闻

守护绿水青山 共享美好生活

发布日期:2022-04-27 10:36    文章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访问量: -

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打造“三美”融合花都样本

633989.jpg

  区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建设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三美”融合的幸福乡村花都样本为目标,助力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乡村振兴引领地。

  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打造乡村美丽生态

  区农业农村局发掘乡村特色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把新乡村示范带建设列为乡村振兴“一号工程”,由点及线、点线成面规划20条新乡村示范带,着力构建1条“花漾翠环”、打造5大IP、形成10个特色品牌的建设格局,打造美丽经济的“聚宝盆”、美丽生活的“大舞台”。

  全面整洁成“标配”。制定实施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扎实推进“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等工作方案,完善村规民约推动群众自觉做好“门前三包”,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五美行动”和农村厕所问题摸排整改,全区27条行政村达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累计打造农村“四小园”1572个,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厨余垃圾不出村”的“竹洞模式”两次被中央电视台采访报道。“花漾年华”新乡村示范带整合优势产业资源打造“互联网+农业”产业园,强化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运用,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种植和水产养殖,充分发掘沿线三角梅、桃花、黄花风铃等花卉资源,打造3万亩“花果”主题的产业景观。去年示范带农业总产值超过15亿元,游客超过60万人次,竹洞村获评“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

  发展乡村美丽经济

  2021年,我区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1%,连续两年实现增速两位数增长。梯面镇获评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瑞岭村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新增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个,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

  我区加快建设中国热科院广州分院、仲花现代农业研究院等“一站四院N基地”科技支撑体系,推广智慧生态农业技术模式。绿沃川智能蔬菜工厂集合了自动化作业、智能化控制、无土化培植等多重技术功能,蔬菜年亩产量20-25吨,空中草莓栽培温室拥有全天候温室数据采集、智能化环境管控、物理隔离与生物防治病虫害三大系统,使用世界先进的悬挂式上下移动栽培床和精准滴灌施肥技术,年亩产5-8吨;恒泰公司推广气雾栽培技术,蔬菜瓜果年亩产量、产值为传统模式的5倍以上;悦业、大疆渔等使用生态水基、陆基循环水养殖技术,亩产量提高6-7倍,节省饲料成本6%以上。

  五龙岗公司探索人工智能“芯片鱼”技术,研发流水式智能控温控速孵化系统,实现特定鱼苗孵化成活率提高50%以上。推动产业边界外溢,发展一大批“蔬果+”“古村落+”“蚕桑+”“芳香+”等特色鲜明的生态园区、精品民宿、研学基地。

  提升完善服务治理水平

  丰富乡村美丽生活

  我区进一步加强村社两级班子建设,优化农村“三资”管理,提升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弘扬文明互助乡风,强化教育医疗保障,不断增进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区农业农村局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年均培训农民超过1万人次,51人获认定为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1人获评为“2021年广东省十大杰出精勤农民”。开展“党建+”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试点,培育党员志愿者和互助养老员两支服务队伍,打造“梯面客家嫂”“狮岭一家人”“花东党旗红”等一批农村基层治理和服务亮点品牌。瑞岭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步云村、小布村获评“全国文明村”。

  下一步,区农业农村局将进一步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乡村振兴引领地。

  声音

  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区乡村振兴局局长李峰

  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

  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实践,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工作中突出“三个注重”:

  注重传统农耕文化和时代特色传承衔接,擦亮花都“三农”底色。举办“庆丰收感党恩”农民丰收节,共同分享丰收喜悦;举办盆景直播节、花果节等特色活动,用现代技术将传统农业的美和活力充分展现。组织开展农耕文化资源排查工作,初步掌握了京塘莲藕、炭步芋头、瑞岭盆景等3项具有保护传承价值的农耕文化资源名单。

  注重乡村美丽产业和美丽生态两手抓,打造花都“三农”特色。抓住花卉、渔业两个省级产业园建设机遇,发展现代农旅产业、设施生态渔业,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20个,培育了花芝蓝蓝莓、溪林微盆景、花都鱼苗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在环境提升方面,让农村全面整洁“成标配”,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巩固工作。

  注重联农带农发展不动摇,增添花都“三农”亮色。出台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和农用地规模流转奖励办法等政策,每年规模化流转农用地8000亩以上,土地平均每亩提高租金300元以上,土地资源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引入恒泰、中植蓝莓等优质农业企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有了更多机会。


赤坭镇聚焦急难愁盼办好民生实事

633990.jpg

  赤坭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定践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自觉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去年12月,镇党委、政府开展“我为赤坭出主意”活动,围绕“今年怎么看,明年怎么干”总体思路,采取书面征求意见、座谈会、走访调研等形式,广泛征求“两代表一委员”、企业代表、镇工作人员和村居民关于环境提升、生活改善、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意见、建议700余条,并将130余条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镇重点工作,以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铺就村民出行环村路

  架起党群“连心桥”

  “晴天满身灰,雨天两脚泥”曾经是连珠村村民出行的真实写照,村民曾多次反映道路太窄大货车无法通行,路面坑洼不平,雨后道路更是泥泞难行。

  了解问题后,镇党委政府以“我为赤坭出主意”为契机,组织走访村民收集民意,认真研究环村路建设可行性。镇工作人员多次实地勘察调研,积极沟通用地指标、项目资金等问题,制定可行方案,加快推动村道修整。

  目前,一条长2公里、宽6米,承载着连珠村几代村民期盼的“党群连心环村路”从村庄连接到山前旅游大道,困扰村民出行的心头事终于得到解决。村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路过群众伸出大拇指称赞道:“这真是惠民的好实事!”

  破解老旧危房困难题托起住户“安居梦”

  巴江居委辖区内原水运社职工宿舍于2015年被鉴定为危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问题,但此前仍有6名年迈退休职工在此居住。

  秉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初心,镇工作人员每周下沉两次,积极游说不肯搬离的6名退休职工尽早搬离。同时多方筹措资金,完善搬迁及房屋设计方案。

  在各方支持下,镇政府于去年12月起在原宿舍附近起建6个住处对退休职工进行集中安置。今年初,新居建成,每间18㎡,生活设施如卫生间、灶台、橱柜等一应俱全,老人只需拎包入住,方便快捷。“感谢政府,给我们建这么好的房子,又干净又方便,让我们不用远距离搬迁又有新房子住,政府再也不需要担心我们的安全问题啦,我们现在都住得很开心很舒服!”74岁的杨老伯激动地说。

  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筑牢安全“防护线”

  集益村东北侧地质灾害隐患点被列入花都区在册隐患点,由于土体结构松散、边坡高陡,且距离村民住宅楼仅有2-3米,如遇强降雨,随时可能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村民生命财产安全。

  镇党委、政府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隐患点治理工作。去年,镇政府邀请专家针对隐患点制定治理方案,积极申请资金,采取人工削坡方式,清理2000多立方米土方、铺种1600平方米草皮、砌筑44.5米排水沟,有效治理了滑坡隐患。该工程现已完工验收,附近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以前,每到夏天雷雨天气,我们都不敢在这里住,都是去亲戚家住,怕睡到半夜突然就塌下来了。”附近村民宋先生笑着说,“现在连续下几天雨都不怕,心里踏实了,晚上也睡得安稳了。”

  提升城乡交通大路网

  畅通产业“主动脉”

  俯瞰赤坭大地,一条条美丽农村路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如同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风景画卷。在古树大道旁,不少游客驻足观景,拍照留念。游客们纷纷表示:“这里的景色美极了,从来没想过农村公路会这么好看,着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惊喜!”

  赤坭作为花都区农业大镇,交通干道是赤坭盆景种植业的“经济命脉”,是社会发展的“传动轴”。近两年,赤坭镇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构建激活四方、连接内外的区域路网,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为城乡发展按下“快进键”,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不断为人民幸福“加码”。

  为全面提升城乡品质,赤坭镇大力推进古树大道、山前旅游大道改造等城乡主干道升级改造工程。赤坭镇将道路整治提升工程纳入重点工作,对涉及相关路段进行整体改造和生态景观提升,在推进改造过程中,赤坭镇以民生为主,立足打造精品样板路,坚持实地查看、规划先行,避免大拆大建、重复建设,并融入旅游公路元素,如连片盆景苗木景观、岭南特色建筑元素、黄花风铃花海等,真正让道路优化升级“活起来”“美起来”。古树大道沿线打造雅趣横生的高档盆景园、民宿和其它旅游项目,同时注入了传统文化元素,开辟了“农路变景点、农区变景区、农业变产业”的农旅融合新路径,带动沿线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乡村旅游业等现代产业,助推赤坭“绿色经济”发展。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赤坭镇以“我为赤坭出主意”为契机,持续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从群众最关心、最操心、最现实的民生实事入手,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交出一张有温度的民生答卷,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相关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