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绿色发展理念 提升城乡面貌品质
区发改局创新监管方式推进整改落实
花都大道(机场北进场路口至红棉大道段)扩建改造工程项目
区发展改革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深入抓好整改任务落实,着力提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和水平,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规范建设保好驾、护好航。
强化学思悟践
依法依规做好项目审批
区发展改革局党组5次召开党组会议深入学习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问题整改相关会议及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整改工作。业务科室从提高行政审批能力入手,学习贯彻《企业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广东省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包容审慎监管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切实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为促进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一是制定《花都区2022年促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方案》,梳理出469个(滚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并重点跟进159个重大项目。二是全面摸查我区基础设施投资109个在库项目及7个前期项目情况,逐个对接项目存在问题,相关工作获得上级充分肯定。三是做好每月固定资产投资分析、通报及下月预测。四是每月定期实地查看部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了解项目投资计划和阻碍进展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2022年第一季度,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5.58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43.52亿元;建设改造投资累计完成62.06亿元。
提高监管效率
扩大监管覆盖面
区发展改革局积极探索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创新,将事中事后监管工作与其他部门、其他业务工作协同推进,有效提高监管效率,扩大监管覆盖面。
将事中事后监管与“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协同推进。将企业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与本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与区市场监管局开展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相结合,做到一次检查可开展多项工作、监管多个事项,提高监管效率、尽可能降低对企业工作开展的干扰。1-4月已开展4次定期事中事后监管,对广东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花都生产基地项目、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花都院区、广州中远海运空运白云机场仓储项目等18个项目进行监管。
将事中事后监管与备案工作协同推进。对于企业投资项目,区发展改革局牵头建立企业投资项目信息联动机制,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经区发展改革局核准和备案的企业投资项目信息共享至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属地镇街,一季度共推送84个项目信息。
将事中事后监管与审批工作协同推进。结合城市树木、历史古建筑及文物保护等内容,区发展改革局印发实施《花都区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要点》,在审批前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外部影响可控性等方面的审查要求进行了明确,提高了区本级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审批审查质量和效率,在审批后将批复抄送给相关职能部门并在花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极大推动了审管有效衔接,强化了部门联动,高效协同、共同做好我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服务和监管工作。
创新监管方式
形成监管合力
2021年11月区发展改革局印发实施《花都区关于完善工程建设类政府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从明确工作目标、落实监管主体责任、完善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加强组织保障四方面健全完善我区工程建设类政府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特别是对发展改革部门、财政部门、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交通运输、水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生态环境部门等部门的监管责任进行明确,加强施工全过程监管,解决我区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管手段不完善等突出问题,确保我区工程建设类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有效和服务到位。
区发展改革局印发实施意见后,其他监管部门迅速行动,厘清监管职责,推进监管事项落实。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印发实施《花都区城市绿化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城市绿化行政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效能;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印发实施《广州市花都区关于加强政府投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加强政府投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坚持以制度促管理,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常抓长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印发实施《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关于加强临时用地审批和批后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印发花都区林木采伐审批(核)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明确局内各审批部门职责,规范审批行为,落实监管责任。
新雅街精雕细琢抓治理内外兼修谋发展
新雅街 “ 云峰红管家 ” 党建品牌创建启动仪式
一滴露水能够折射阳光,细微之处可显担当作为。新雅街从细节入手,在精细化上下功夫,像“绣花”一样精雕细琢,科学统筹绿化管理、乡村振兴、党建引领等工作,坚持不懈在“内”和“外”上做文章,注重城市治理“内外兼修”,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增强辖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内练治理“功夫”
倾力守护绿色生态
新雅街强化落实事中事后监管,严格执行《广州市绿化条例》,制定《新雅街树木绿化巡查及管养工作方案》、《新雅街古树名木管护工作方案》,明确园林绿化及古树名木管理责任,严格把关树木迁移、修剪审批管理。建立《日常巡查台账》、《执法立案台账》,从巡查、报告、整改、处理四个重要环节,落实城市树木全过程监督管理。
目前,已组织11个行政村签订《花都区古树名木管理责任书》,对41棵挂牌三级古树和7棵后备古树建立“一树一档”,街自筹资金约29万元实施新雅街古树安全管护项目工程。因地制宜开展“千村万树植树行动”,综合利用村道、公共绿地、房前屋后、裸露山体等闲置用地,种植榕树、桂花、紫荆、木棉树等乡土树种树木约220棵,全方位织密绿色生态屏障,扩展绿化空间,提升绿化生态功能。
外修城乡“颜值”
刷新亮点示范村“美颜”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新雅实际,统筹城乡发展,将旧村打造为人居环境亮点示范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探索“村民+”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升级改造基础配套硬件、营造舒适居住环境、保护历史传承核心等方式,为乡村振兴“润色添彩”。
目前,已完善乡村振兴手绘画、文化及党建宣传长廊、风水塘改造、厕所革命、“白石街”(土名)以旧修旧改造等基础配套硬件。成立人居环境专项督查组,开展村庄日常保洁,把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强化村民自觉维护村容村貌的主角意识,鼓励村民参与微生态板块建设,已建成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等“四小园”33个。做好村内元明公祠堂、伯球公祠堂以及宗贤祠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利用,传承历史文化遗产,重视历史文化保护,让村民留住记忆。
打造队伍“品牌”
基层治理工作增色添亮
新雅街以云峰社区党委为“红管家”总指挥部,成立4个小区网格党支部,14个党小组,调动下沉党员、驻地单位、热心党员群众等力量组建“云峰红管家”品牌,是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的创新之举,为新雅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红管家”在日常积极参与治安巡逻、城市创文、交通守岗、垃圾分类等日常社区工作,在疫情“战时”更是给力地凝聚“红色动能”不分昼夜奋斗在防疫一线,为社区疫情防控加上一道坚固的安全门。同时,把“10号工作室·党群连心桥”与“云峰红管家”党建品牌建设融合推进,与群众建立紧密联系,广泛收集城市治理意见建议,有效地解决小区路段雨水返涌、绿化带遮挡行车视线、沙井盖缺失、路灯安装等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新雅街道办事处主任吴晟表示:接下来,新雅街坚持抓整改落实力度不减,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一是严肃执纪执法。持续加强城市绿化全过程监管,落实绿化专项检查,扛起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二是践行城市治理新理念。深化推进乡村振兴“五大美丽”、创建“特色精品乡村”,计划用3年时间(2021-2023年)创建旧村、三向村、邝家庄村为新乡村示范带,打造花都湖生活休闲地带。上半年,计划种植树木600棵,进一步扮靓城乡面貌。三是完善意见建议工作机制。充分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以“云峰红管家”党建品牌为样板,通过“两代表一委员”、社区大党委制等措施织密基层组织体系,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将群众建议纳入提升城市治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为辖区环境综合治理、经济建设、民生服务提供有力保障,让居民生活得更惬意、舒心、便捷。
花都区融媒体中心继文武楠
通讯员邓玉媚张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