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花都京华社区:一个高风险社区的抗疫之路
“10·12”疫情突袭广州花都,新华街京华社区有区域被列为高风险区,也有区域被列为临时管控区,防控形势异常吃紧。京华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眠不休、连续奋战20日,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顺利实现社区全面解封并恢复正常运转。
织密防控网,栋栋有楼长
京华社区辖区0.5平方公里,疫情暴发以来,社区管控区内居民共有8764人,辖区内主要为老旧楼栋、散楼,且多为步梯楼,给抗疫工作带来更大难度。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京华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巫俊强介绍,京华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建立“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责任区”四级联动机制,以社区的“面”延伸覆盖到基层党组织和居民群众的“点”,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不断强化对疫情防控工作组织领导,切实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
与此同时,结合“双报到”工作机制,积极组织在职党员、公职人员、支援人员亮身份、做表率,充实社区一线力量,协助社区做好风险人员管控、核酸检测组织、居家隔离人员管理等工作。并回到自己的楼栋带动熟悉的党员、公职人员来社区参加疫情防控,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
该轮疫情防控期间,京华社区共发动在职党员195人次、公职人员173人次、群众198人次参加抗疫。社区党委通过网格党支部,将思想觉悟高的党员、公职人员,就地转换为本人所居住楼栋的临时楼栋长,安排临时楼栋长通过“组团式”服务,每天专门负责收集本楼栋居民的生活需求、民情意见,为本楼栋居民分发生活物资,提醒居民有组织地分批次做核酸等。
临时楼栋长每天及时将本人收集的群众需求和诉求向社区党委报告,社区党委收到相关需求和诉求后,安排专人跟进处理,确保群众的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疫情防控期间,共安排180名临时楼栋长,覆盖了京华社区的每一个楼栋,做到了栋栋有楼长,户户有管理,让抗疫的力量汇聚在楼栋间。
“大家有事就找楼栋长,他们立马能迅速管用地解决我们大大小小的身边事。”疫情发生后,临时楼栋长们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同声称赞,如今也成了社区平时的常态化管理机制。
物资有保障,巡逻筑屏障
民以食为天。疫情防控期间,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物资保障是件大事。京华社区党委主动与辖区内的一家大型国有商超联系对接,派出社区工作人员到商超集中购买并将生活物资派送到每家每户。通过以上级部门配发为主,社区补充购买为辅的工作方式,确保社区管控期间的生活物资保障一直稳定有序。
除了食物保障有力,京华社区还为管控区域内居民开通采购药品热线电话和微信群,与新华社区医院和一家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对接,保障了社区群众对药品的迫切需要。
“为了让居民自觉落实疫情防控规定,理解支持配合社区的各项工作,我们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设立秩序管理组,组建一支20人的巡逻队,对管控区域进行24小时巡逻。”巫俊强说,居民群众逐步主动配合社区防疫工作,形成全民自觉防疫、主动抗疫的良好局面。
巡逻队员身穿隔离衣、手拿小喇叭,不间断地开展巡逻劝导和防控政策宣传。在巡逻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人佩戴口罩不规范,他们进行提醒劝导;有居民违法规定聚集聊天、散步,他们讲明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劝导居民马上回家;有围蔽水马被人破坏或被风刮倒,他们马上带上扎带、绳子赶到现场进行修复。
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巡逻队员们闻令而动,助力优化社会面防控“最后一米”,一个个背影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保护墙”。据统计,每个巡逻队员每天围绕社区约2500米长的围蔽水马步行超过20000步。
微光成炬。疫情发生后,京华社区先后组织14轮共13.02万人次全员核酸检测,为群众配送生活物资240余车次、1.68万余份约31.5吨,为414名群众配送药品、问诊服务467次(件),关爱特殊困难群众107人,帮助特殊困难群众解决问题74次……
社区里高高飘扬的鲜艳党旗,楼栋间一呼百应的志愿力量,夜幕下巡逻队伍的足迹烙印,共同绘就了京华社区的齐心协力、全民参与的抗疫之路。
【南方日报记者】周甫琦
【作者】 周甫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