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花都资讯 > 热点专题 > 花都记忆

花都史上最大规模的民间文学普查工作

发布日期:2017-06-14 11:31    文章来源:花都新闻中心     【 字体:   】  访问量: -

  花都区(原花县)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开展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民间故事、歌谣和谚语)普查工作,包含挖掘、搜集、整理、编纂、出版。

  

  至今年3月15日止,已编辑成书的民间文学专著共有9本,其中流传于花都区已发表的民间故事有265篇,歌谣600多首;流传于国内各地的已发表的太平天国民间故事有630多篇,歌谣500多首。尚未编辑出版的民间文学资料还有一大批。主导这项工作的花都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原称花县民间文艺研究会)已成为广东省民间文学工作的排头兵。

 

太平天国民间故事歌谣学术研讨会留念

  

  一、勇当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排头兵

  

  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以下简称三套集成)是全国艺术学科规划项目文艺十套集成中的三套,即民间故事、歌谣、谚语三种体裁的汇集。工作的内容包含了普查、搜集、整理和编纂成书,是我国旨在挖掘、抢救、保护和继承民间文学遗产的文化基本建设工程。

    

  根据上级有关开展三套集成工作的指示,花县 (今称花都区)文联于1986年初着手筹划此项工作。为了建立这项工作的核心队伍,县文联报请县委宣传部批准,于同年4月下旬成立了花县民间文艺研究会,吸收了第一批爱好民间文学工作的50多名业余作者为会员。

  

  二、“全省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讲习会”在花县隆重举行”

  

  1986年12月2日至5日,省领导小组举办的“全省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讲习会”在花县举行。到会的成员有省和各地级市(区)、各县宣传、文化艺术部门的干部、文艺作者共计一百多人。  

  

  这次讲习会是花县建县以来在民间文学工作方面的大事,县委宣传部和县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均亲自协助进行筹备工作,讲习会如期在花县举行。

  

  三、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民间文学采风活动

  

  这次讲习会举行之后,花县党政领导十分重视这项工作,1986年12月中旬,由宣传部主持举行“全县三套集成工作讲习会”,会上,宣传部副部长梁瑞甜传达了省三套集成讲习会的精神,学习了有关文件,布置了全面开展三套集成工作的计划。

  

  1987年1月,全县各区(镇、场)先后分别举办了本地区的“三套集成讲习会”。并分别以县民研会会员为核心,组成了10至18人的普查、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的队伍,全县近200人。会后采用分工包干的办法,逐条村庄,逐条街道进行普查工作。  

  

  为了保证普查、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的质量,在县级的讲习会和各区(镇、场)的讲习会上,县领导小组分发了《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工作手册》(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总编委会办公室编印)、人手一本,强调学深学透。特别强调要坚持贯彻“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的原则。

  

  据统计,1987年1至8月,全县参加普查的人员在县民研会会员为核心带动下,普查员近达200人,当时是花县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文艺采风活动。到今年8月底为止,全县已搜集到的作品有:民间故事280篇,30多万字;歌谣2460首,10多万字;谚语5200多则,6万多字。

  

  四“资料本”成广东省的范本

  

  在这段时间内,省领导小组要求作为省内先行点的花县要尽快编选出书,以便带动全省三套集成工作。因此县编委会于同年5月在大规模进行普查的同时,抽出时间于7月底编印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广东卷•花县资料本》(内部资料),共选收民间故事100篇12万字,体现了前两个阶段工作的部分成果。

    

  县编委会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编选《中国谚语集成•广东卷•花县资料本》,于1987年12月编成出书,共收入谚语1225则,约3万多字。

  

  1988年3月,县编委会又编成《 中国歌谣集成•广东卷•花县资料本》,选入歌谣522首,5万多字。这辑资料本编选前,还派县民研会理事音乐家江觉恂深入到有代表性的歌手所在地听他们演唱并录音,进行译曲,计有客家《爱情山歌》、《王子山歌》、《竹板山歌》、《对唱山歌》、《采茶调》和广州方言的《咸水歌》、《叹歌》、《茅山调》译成简谱。

  

  并集体获市文联颁发的“红棉奖”。

  

  五、民间文学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

  

  自1991年初,县三套集成工作基本结束后至2004年初,时隔13年,花县已撤县设市,再撤市设区。随着时间的推进,我区的民间文学作品已日益显示出它的多功能作用。比较明显的是促进了广东省三套集成的开展,也促进了我区的民间文学工作。

    

  2003年,区民协又帮助旅游局编成了《花之都旅游指南》,也大量运用了民间文学。此外,县民研会还编印过《盘古王神话》和协助梯面镇编印《梯面景点传说》等书,对于宣传我区旅游景点起到很好的作用。

  

  六、重修“资料本”正式出版公开发行

  

  据中国民协的指示,区文联和区民研会于2003年8月开始考虑重修花都区三套集成,制订了计划草案。其目的是在原有三套集成基础上查漏补新,提高编辑水平,增添相关图片资料,重新设计封面,汇集成一部,交由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使三套集成进一步完善,较充分地发挥它的多功能作用。

  

  2004年5月开始,一边进行“查漏补新”,一边进行编辑工作。至10月底,重编三套集成样书出炉,定名为《花都奇葩——民间文学作品选集》。以后经过五次审阅修辑,终于2005年7月底定稿。2006年1月由澳门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共计41万字,其中民间故事208篇,歌谣500多首,谚语1225则,比原来的资料本增加了故事27篇。出版后获得省民协“广东省2006年度民间文艺新作奖”、“广东省第三届民间文艺著作一等奖”,2008年又获得广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第六届广州文艺奖二等奖”。当时县级三套集成,正式由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在广东省又起到带头作用。

  

  七、再度在省里起到示范作用

  

  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区民研会按照省民协的统一部署再次对民间故事进行复查,又编成《广东民间故事全书•广州•花都卷》(以下简称《花都卷》),《花都卷》共收入发表的民间故事共265篇,近40万字,比《花都奇葩》原有的民间故事增加了57篇,近10万字。又一次成为广东省内第一批出版的县级版本,在省内起到示范作用。

  

  八、在国内开展征集太平天国民间文学

  

  上世纪80年代,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民间文学普查工作,笔者在与外地作者交流中发现,在太平军当年到过的地方流传有许多太平天国的民间故事和歌谣。笔者心想,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和冯云山等人都是花县人,花县的文艺工作者有责任搜集整理太平天国的民间文学作品。而且正值全国开展三套集成普查,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大好时机,笔者把这个想法在县民研会理事会上提出,得到了大家支持。经过调查,国内当年太平军所到之处,太平天国民间故事歌谣数量相当多。于是县文联和县民研会决定在国内全面开展征集工作。

  

  从太平天国民间故事、歌谣、诗词的流传时间来看,共有100多年,由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20多个市、县的1000多位民间口述者、500多位搜集整理者、整理时间的跨度达60多年。我们做了一件国内唯一的全面征集太平天国民间故事、歌谣的工作。

  

  3本太平天国民间文学专著编成均获奖

  

  在征集期间,为了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40周年和积累编纂经验,1990年10月,由笔者主编的《虎啸龙吟——太平天国民间故事选集》(试编本),由花城出版社出版。1991年被省文联评为“广东省鲁迅文艺三等奖”。2001年为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50周,笔者又编成《虎啸龙吟——太平天国歌谣选集》,获广州市委、市政府“广州文艺奖三等奖”。2011年全面征集工作基本结束,笔者又花了大气力编成了《虎啸龙吟——太平天国民间故事集成》,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人物传说、战斗故事、施政故事、风物传说4部分,选入故事630多篇,近150万字,为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6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也为我国抢救保护和传承了一大批具有重大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这部巨著被省民协评为“广东省第五届民间文艺著作二等奖”。  

  

  文:陈棣生

  

相关附件:
分享到:
我为政府网站找错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