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花都资讯 > 热点专题 > 花都记忆

晚晴重臣的最后人生岁月 骆秉章只想回乡颐养天年

发布日期:2017-06-07 11:17    文章来源:花都新闻中心     【 字体:   】  访问量: -

  同治六年(1867年)十一月十七日,晚清重臣、花都乡贤四川总督骆秉章在成都病逝,终年七十五岁。

  

  这一天对应的公历日期是12月12日。这看上去平凡的日子,却因成为骆秉章的忌日而载入史册,变得不平凡。

  

  

骆秉章像

 

  《佛山忠义乡志》有云:“骆文忠秉章以协揆总督四川,薨于位。忽闻空际有裂帛声,蜀城讶为天崩。报闻,朝廷震悼。谕赐祭葬。”

  

  无独有偶,《成都街巷志》也记载,和平街最早名为子龙塘街,因有三国赵子龙洗马之处“子龙塘”而得名。骆秉章病逝当晚,有天降星宿带着耀眼的白光坠入子龙塘而引起全城轰动,故清政府决定顺应天象,便在塘旁边建起骆公祠来祭祀骆秉章。该街也曾一度改名为骆公祠街。

  

  天呈异象,不论吉凶,或关杰出人物,或关国家大事,虽为轶闻,但往往书写传奇,引发感喟,昭示民意……

  

  一、身患顽疾 请求开缺回老家调养

  

  同治三年(1864年)。

  

  骆秉章已逾古稀之年,但仕途却依然处在上升期。好消息不断从北京的紫禁城传进他成都的总督府。皇恩浩荡之下,骆秉章一方面加强蜀中治理,一方面抓紧平定西南内乱,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谁料想,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当年夏,览阅文牍之时,骆秉章就发现自己的视力大不如前,他先未以为然,以为年事已高,视力老化乃人之常情,谁知到了秋季,左眼竟起了白翳,犹如一层膜遮挡着,看东西总是模糊不清。经府上医生调治之后,视力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弱化。

  

  眼疾是清末顽疾,两江总督曾国藩的欧阳夫人,以及骆秉章当年的座师,大学士穆彰阿都曾患眼疾而久治未愈。崇实担心此等江湖郎中万一失手,会让骆大人受到伤害,因而迟迟不能决断。岂知金某信誓旦旦,并写下保证书:“具状,有误愿处死刑;愈则索酬万金!”结果,金某“两针而愈。(骆)阅牍搦管(读书写字)一如常时,(金某)竟获酬以去……”连周询都盛赞金某:“技亦神矣哉!”

  

  十月十七日,上谕到达成都,恩赏骆秉章休假两月,安心调理。然而,两月假满,骆秉章眼疾未愈。为了不延误公事,十一月二十三日,骆秉章具折上奏,请求开缺,回广东老家调养身体。

  

  

骆文忠公手礼

  二、眼疾加重 仍悉心筹划边防大事

  

  同治四年(1865年)。

  

  正月二十六日,骆秉章接到上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所发上谕:“前因四川总督骆秉章染患目疾,当经赏假两月调理,兹据该督奏称假期已满,尚未就予愈,恳请开缺回籍调理等语,骆秉章著再赏假两月,安心调理,毋庸开缺,钦此。”

  

  国家危难,一将难求。面对川中及西南复杂的军事形势,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不允准骆秉章开缺的原因,是因为根本找不到比他更合适的人选。

  

  当时,蜀中童谣曰:“若要川民乐,除非马生角”,“骆”字由“马”、“各”组成,而在粤语中又为同音,意思是说,要使四川老百姓幸福,就只能靠骆秉章了。

  

  但幸福并不是那么容易得来。包括四川在内的西南诸省依然是动乱不断,军情复杂,问题多多。最紧要的是甘肃阶州还处于蔡倡龄、梁成幅起义军手中,尚未克复;而云南、贵州边防吃紧,此时临阵换将,既于全局指挥不利,又恐军心涣散。

  

  然而到了七月,骆秉章眼疾加重,已经无法目视,不得不第二次申请开缺,要求回广东调理治病。九月初,谕旨回复依然是不准开缺,再赏假四个月休息,暂由崇实主持工作,遇到紧急事件,仍须于骆相商后办理。接旨后,骆秉章将总督印篆交于崇实。遇有大事,急事,崇实亦来府上与其相商。

  

  在眼疾的折磨和煎熬中,转眼四个月假期过去。十二月十七日,骆秉章第三次申请开缺回乡。

  

  

当年的骆公祠

  三、一生戎马 同治六年于成都病逝

  

  崇实在其自撰的《惕庵年谱》里记录了骆秉章的最后时光:“……冬月初七日,骆老犹过我面议南北防务,并请十二日代主鹰扬宴(科举四宴中的一种),孰知其归去即不能起床。迨十二日,予往视,已言语不清。随侍并无眷属。……至是老翁自料不起,即命仍将总督关防送归予处。予力持大局,不能不先为接管。正拟出奏,而老翁即于是日溘逝,只族侄孙一人在侧,真令旁观不忍……”

  

  而姚永朴《旧闻随笔》述秉章离世事时,则突出的是他的为官廉洁。“公薨时室中止一布账,簏存百金。询之司会计者,乃知公廉俸所入,多以周穷困之人。尝有廉吏罢官不能自存,为张罗千金,群不知所自来,至是乃知皆出诸囊橐云。”

  

  同治六年(1867年)十一月十七日(公历12月12日),骆秉章在成都病逝。终年七十五岁。

  

  十二月二十五日,清政府才接到骆秉章去世奏报,“遽闻溘逝。披览遗章。良深震悼”的同时,谕旨称其“忠诚亮直,清正勤明”,并追赠骆秉章为太子太傅,给谥号文忠,照大学士的规格予以抚恤,同时入祀京师贤良祠。并于四川、湖南两省建专祠予以纪念。

  

  感怀骆秉章一生对国家的丰功伟绩,清政府对其后人大加恩授。长子骆天保钦赐郎中,守丧期满后分配到六部任职;次子骆天诒钦赐举人,守丧期满后直接参与殿试;孙骆懋湘、骆懋勤、骆懋仁、骆懋勋均由六部安排官职。侄孙骆肇铨因本身就是候选县丞,官升知县候任。

  

  后人评论:“骆文忠公扬历封圻,不携眷属,惟侄孙肇铨随侍。公殁后,温谕轸恤,二子四孙,均赏给科第官阶,肇铨亦蒙恩以知县选用。饰终懋典,荣及旁孙,他疆臣未尝有也。”

  

  骆秉章一生戎马,多年征战在外,与家人聚少离多,病逝时只有侄孙一人送终。现在他可以和家人长相厮守了。督川七载,虽军功卓著,地位显赫,他心头最梦想的还是回老家调养身体,颐养天年,但就是这个普通的愿望也一直无法实现。现在他再也不需要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批准了。

  

  终于开缺了。

  

  

重修后的骆公墓

  图文:刘浪

  

相关附件:
分享到:
我为政府网站找错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