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花都资讯 > 热点专题 > 花都记忆

16道工序手工打造的“龙凤褂”广府婚嫁文化的活化石

发布日期:2017-05-25 10:04    文章来源:花都新闻中心     【 字体:   】  访问量: -

 

 

  金银线绣裙褂,因其绣龙绣凤,很多人也叫它“龙凤褂”。从明代以来,逐渐成为岭南地区传统习俗婚嫁时的专用嫁衣。最初“龙凤褂”多由母亲手工绣制。一针一线中,蕴含着对女儿的祝福。一些大户人家还会将裙褂代代相传,寓意将福荫传给子孙。

 

  史料记载,早在唐代永贞年间,广府已有刺绣,至清朝最为鼎盛。1957年,广州市发现的明正德年间戴缙夫妇墓中出土了多件金银线绣的衣裙,这是“龙凤褂”在广州最早的实物遗存。这门制作技艺从古代流传至今,可以说是绘画工艺、粤绣、人体美学、制衣工艺和广府婚庆文化的结合体、活化石。

 

  在西式婚纱和机绣盛行的现在,坚持手工绣制婚嫁裙褂的人越来越少,而在花都,就在我们身边,有一对80后夫妇成立了裙褂设计室,专注绣制“龙凤褂”。

 

  2015年,金银线绣裙褂技艺入选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小茹裙褂工作室获评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同年,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邓启荣、唐志茹创作的“褂皇”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日前,我们探访小茹裙褂设计室,寻找这里的故事。

 

  5岁跟随父母刺绣 12岁出师

 

  小茹裙褂设计室成立于2002年,其创始人唐志茹与邓启荣夫妇青梅竹马,两人大约从五六岁开始,就跟随长辈学习刺绣,并因绣结缘。“他和我一样出生在刺绣家庭,同样对龙凤褂上的刺绣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更因共同的兴趣而走到一起,大学毕业后喜结连理。”小茹说,婚后尝试过别的行业,最后还是回归到最熟悉的龙凤裙褂制作,夫妇彼此更是对方的最佳拍档,努力把这项传统工艺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小茹的长辈们几代人都是粤绣的刺绣师傅。大约从1976年开始,小茹的妈妈就是一个刺绣的师傅。小时候每天看着母亲刺绣,耳濡目染下,五六岁便喜欢上刺绣的活儿。“更小的时候就已经天天看着长辈们刺绣。5岁跟随父母刺绣,12岁时可以独立完成裙褂整个制作过程,算是当时最年轻的绣工。按传承谱系上说,我是属于第3代传承人。”唐志茹说,自己的童年很简单,不是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江边玩耍,就是在家跟着家人做针线活。

 

  在上世纪80年代的花都,不少女性选择在家里带孩子,兼做手工刺绣,刺绣工艺也是从这时开始盛行,勤快的绣工每月最高可赚得两百元,丝毫不逊色于当时的工人。因此,家家户户的女人几乎都参与到刺绣的工作中。邓启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并跟随姑姑们学起了刺绣。

 

  “在那个年代,除了金银线绣外,还有绣绒线、绣珠仔的,成品除了裙褂外,还有各种衣物、枕套、被套,以及港澳明星登台穿的旗袍等。”小茹说,当时国内消费水平不高,95%的成品都是销往港澳地区以及国外。唐家的刺绣工厂在最鼎盛时期有几百名工人,到后来受多重因素影响,缩小为家庭作坊。

 

  2002年,夫妇俩成立小茹裙褂设计室,专注绣制广东传统手工嫁衣“龙凤褂”。

 

  16道工艺全部手工完成

  一件“褂皇”绣一年

 

  “工作室的嫁衣主要是金银线绣龙凤褂,制作技艺所包括16道工艺,全部手工完成,龙凤主体采用卜心绣,看上去有浮雕的立体感。绣制过程中,拿针的姿势、力度的控制、卜心的均匀程度等都十分讲究。为求图案对称、手工统一,一件褂的绣制由一人独立完成。”小茹说,制作时先是按照1:1的比例将款式画在纸样上,然后用胶板复刻,再一针一针在胶板上点孔,再用特制粉浆将胶板上的图案复印在布料上,如此才算完成模板制作,才能正式开始裙褂的刺绣。

 

  据悉,现在市面上的手工金银线绣“龙凤褂”细分为小五福、中五福、大五福、褂后、褂皇这5种,按照金银线密度进行区分。

 

  褂皇,金银线布满整套裙褂80%—100%,密度可达99%;褂后,金银线布满整套裙褂80%—95%,密度可达90%;大五福,金银线布满整套裙褂60%—75%,密度可达75%;中五福,金银线布满整套裙褂55%—70%,密度可达60%;小五福,金银线布满整套裙褂50%—55%,密度可达50%。

 

  拿“褂皇”来说,整件衣服都是金色的龙凤和银白的祥云,金碧辉煌,尊贵典雅,金银线密度接近100%,基本看不出红色。小茹说,因工艺繁复,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傅才有资格绣制“褂皇”。而按照每天绣制10小时计算,要完成一件纯手工褂皇,从印图到完工至少要一年的时间。

 

  努力让这一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

 

  “龙凤褂于我们而言,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像是我们的亲人,每个发展阶段都互相陪伴着。手工制作的龙凤褂,相对于机绣,更有层次感和立体感,长辈说手绣出来的东西,独具灵性。我们不求多高的辉煌成就,就是希望能将这个手艺传承下去。”对于金银线绣“龙凤褂”,夫妇俩始终有一份笃定和坚守。

 

  小茹说,现在会金银线绣裙褂制作技艺的基本只剩老师傅,这门制作技艺濒临失传。说到此处,她有点伤感:手工刺绣多数被机绣所取代,后者凭低廉的价格占据了大部分市场,而一些工艺相对简单的褂如珠绣褂分摊了剩下的需求。同时,年轻人在婚嫁服装上更多地选择西式白纱,婚礼上所穿的传统婚礼服饰大多是租赁而来。种种原因之下,这门制作技艺不再吃香。这些年,她也曾开班授课,然而遗憾的是,几年教学下来,能坚持下来的人寥寥无几,工作室目前只有不到50名员工。她说,将手艺传承下去最大的难处在于这是一门需要慢工才能出来的细活,多年劳作的沉淀才能成就一个绣工。在收益慢且不高的现实下,很多年轻一代望而却步。

 

  为了传统手艺后继有人,两人将金银线绣裙褂的制作技艺传到了正在读初中的女儿手上。

 

  “龙凤褂因时而变,永恒不变的是它对新人满满的祝福。随着时代变迁,我们将传统的龙凤褂进行了改良,收腰,收袖,立体感增强,能更好的展现新娘的好身材,设计上,传统图案以龙、凤、花枝、鸳鸯为主,现在融入了玫瑰、百合、锦鲤等新的元素,还会加入花边、闪片、水钻等时尚元素,赋予裙褂美好的寓意。

 

  多年来,两人在经营上不断与时俱进,通过电商平台拓宽经营和销售渠道,同时还利用社交平台进行营销。

 

  没有华丽的门面、漂亮的光环,却有始终如一的坚持,有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这是他们一路走来坚定不移的信念。小茹夫妇俩力求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努力让“龙凤褂”这一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不断层。我们也期望,“龙凤褂”能在花都代代相传,把美好的祝愿送给新人!

 

  花都新闻中心 万建琴

  通讯员 罗子宸

相关附件:
分享到:
我为政府网站找错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