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花都资讯 > 热点专题 > 花都记忆

花都先贤驰名岭南诗坛(下)

发布日期:2017-03-22 10:03    文章来源:花都新闻中心     【 字体:   】  访问量: -

  寻寻觅觅,觅觅寻寻,从众多诗词先贤的故乡里,从现代诸多书、报、刊上,从部分知情人的口述里,笔者发现了花都先贤的诗词作品很多扬名于岭南诗坛,令人惊叹不已!

   

洪秀全像

 

  六、太平天国领袖的不朽诗词

 

  洪秀全、冯云山、洪仁玕不满清朝走向腐败没落,毅然于1843 年在官禄布村成立反清组织“拜上帝令”,后得冯云山力主赴广西发展革命力量。于1851 年(清咸丰元年)1 月,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起义的太平军席卷大半个中国。定都金陵(今南京)称“天京”,一场反对封建、反对统治,和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持续了14 年,虽然最后失败,但以后自称“洪秀全第二”的孙中山先生举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反动的清皇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不过最后还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彻底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建立了新中国。

 

洪秀全起义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写下了豪迈的诗词,长期激励中国人民不忘反封建和反帝国主义的斗争。例如洪秀全最著名的《咏宝剑诗》: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网。

  东西南北敦煌极,日月星辰奏凯歌。

  虎啸龙吟光天下,太平统一乐如何。

 

  这首诗表达了他消灭“妖邪”和“奸宄”(指清朝反动统治者和外来侵略者)的决心,主张建立“太平统一”天下的愿望。

 

  又如冯云山孤身深入广西紫荆山中,困难重重,写下立志起义的《叙怀诗》:

 

  孤寒到此把身藏,举目无亲也着忙,

  拾粪生涯来度日,他年得志姓名扬。

  还有一首《穿山透地不辞劳》:

  穿山透地不辞劳,地远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冯云山的诗成为他排除万难的励志誓言,经历千辛万苦,他终于把千万贫苦农民发动起来,为金田起义打下了基础,他的业迹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农民起义范例。

 

  洪仁玕虽然因种种原因,未能直接参加起义,他辗转香港等地,始终不忘成立“拜上帝会”的初衷,直至太平天国后期才到天京,辅助洪秀全。他在追求革命的过程中,也写下了意气风发的诗篇。如他的《四十秋自咏》:

 

  不惑年临惑转滋,知非尚欠九秋期。

  位居极地夸强仕,天命与人幸早知。

  宠遇偏嗤莘野薄,奇逢半笑渭滨迟。

  兹当帝降劬劳日,喜接群僚庆贺诗。

 

  这首诗表明了他终于回到天京供职,效力太平天国的忠贞心境。

 

  七、名震羊城,诗家出高徒

 

  长期以来,花县隐藏着一位史上曾经名动羊城的大诗人,连新旧《花县志》对他的诗和生平也只寥寥数笔。近年在方家胡力平女士的鼎力支持下,终于从古籍中找到介绍他的生平和诗词佳作的《河阳骆氏穆维堂枝本》,这才知道他是花县炭步骆村大师骆炳然(一作秉然),真有点“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的感觉。

 

  骆炳然(1846——1906), 号星峦,花县炭步镇骆村人。少负文名,学习非常勤奋,涉猎诸子百家,对经籍尤其湛通。清咸丰年间为县诸生,撰文冠同侪,受知于殷宗师。性至孝,尚节义,俨然一儒者。生平谈于仕进,授徒为活。时番禺望族,争相延聘为师,数十年成就高材颇众。禺山书院学长许应锴等兄弟,都是他的高弟子。炳然工于诗,与他的从叔裴成明经(即骆建刚,号直山)均以诗著名,有大小山之目,一如二阮,驰誉岭海。初王渔庄视学羊城,下车课题为《羊城怀古》、《九曜石歌》是炳然的作品,被拨为帖首,一时竞相抄诵,传为美谈。炳然怀才不遇,以授徒讲学终身,内心不无抑郁,“无力抱枝鸣”,实则自我悲怜。卒于光绪年间,年六十余。遗著有《抱义斋遗诗》一卷,番禺许应骙作序,许应镕跋尾,二许都是他的门人,推介颇能尽意。

 

从古籍的发现的大诗人骆炳然《抱义斋遗诗》

 

  骆炳然的《抱义斋遗诗》共收入他的佳作计38 篇,其中《羊城怀古》广为流传,广州众多诗人均抄录欣赏,兹录如下:

 

  南交厥宅曰名都,谁解皇初号更殊。

  帝子几曾来粤国,北人从此识番禺。

  一军戍守归秦服,八桂轮囷是奥区。

  保障三城劳策画,始知版筑有师隅。

  絮飞留得旧红棉,南望依然水接天。

  大长高台凌巨海,降王遗堞俯晴川。

  药洲月朗成今古,花市风香有岁年。

  岭外从来资重镇,几人曾酌石门全。

  星分牛女位离方,循吏儒林并发扬。

  松柏绿分杨子宅,梅花香入广平堂。

  虎门宦迹沿堪溯,狮海文澜引愈长。

  粤秀连峯翘望处,不须宝玉重吾乡。

  时务能知是壮夫,岭南王气总模糊。

  何真几见甘降虏,士爕终惭失附吴。

  下瀬楼船劳指顾,伏波铜柱仗匡扶。

 

  乘时卫霍将谁属,好向天南酌一壶。这篇四首七律,道尽了岭南景物、历史的特色,是写羊城诗词的上乘之作,流传甚广。

 

  八、清末探花爱国情怀的诗篇

 

  清光绪甲辰(1904)末科廷试,商衍鎏名列第三,成清朝末代探花,一下子便扬名天下。

 

中国最后探花商衍鎏

商衍鎏晚年与儿孙合影

 

  商衍鎏(18741962), 字藻亭,号又章,晚号康乐老人,原番禺水口营人(1952 年水口营划属花县,今花都区花东镇港头村水口营)。少年居广州莲花巷,与兄商衍嬴拜名师求学,勤奋攻读,乡试名列前茅。他中了探花后,因时局变化,清朝廷只派他留学东京法政大学学习至毕业。随后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建立。他作为前朝遗士,一时也没有供职,于是闲居在家观察时局,也萌发寄情于诗、书、画创作,从一个旧知识分子转变为新知识分子,摆脱了封建社会的影响,树立起爱民主、爱百姓的爱国主义情怀,创作了一大批诗、书、画作品。曾选编有《商衍鎏诗书画集》存世,新中国成立后,他就任中国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政协广东省常委、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后。他过去各时期创作的诗词才得到搜集起来,计有20 多首,但仍有失传之作。从搜集回来的诗词可看出商衍鎏的创作水平高超,真情流露爱国之心。例如他在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他与家人离散各地,专心随国民政府西迁入川时写有《避寇扬州次尧丞韵奉答》:

 

  惊沙卷雨逆风吹,紫燕垂堂乱幕维。

  四海龙蛇嗟陆吹,千山虎豹痛亲知。

  扑尘席帽关河远,异地音书骨肉迟。

  敌忾同仇家国感,情看朗月被云欺!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憎恨。

 

  商衍鎏的诗词作品不单充满爱国情怀,而且修辞形象生动,流传岭南各地,称得上是花都诗词史上又一亮点。

 

  九、爱国爱乡爱诗的副县长袁鲁

 

  新中国成立后,花县出现了一位民主人士,曾当选为花县副县长的袁鲁先生,他又是新中国花县首位善于诗词的县长,他的事迹在上世纪50 70年代广为流传。

 

  袁鲁先生(19051982),广东花县塱溪村人。他的父亲袁衍泉,是广州的古董、字画、装裱商人。袁老在乡读过几年私塾,于南海中学,广东政法学校毕业后,考进首届中山大学,得学士学位。他敦厚朴实,虚怀若谷,学识渊博,平易近人。历任省立第一中学的教师等职务。他博览群书,钻研经史,熟悉诗词,勤于考古,国学根底极厚,他又是一位收藏鉴赏家。

  

  新中国成立后,他支持抗美援朝,他开办的悦安贸易公司,千方百计打破封锁,购买大量药品输送给志愿军,又动员子女参军,1954 年将自己的公司合并入广东华侨投资公司。他多次来往于穗港之间,捐钱捐物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无私贡献。由于他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1962 年曾被选为花县副县长。1977 年被选为广东省第四届政协委员。他善于诗词,诗作良多。

 

  今录《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

 

  成年泪向心头涌,今日翻腾激巨澜;

  淹没四凶同高慰,浩然之气贯人间。

 

  可见袁鲁鲜明的革命立场。其他传世20 多首均充满爱国情怀,广为流传。

 

  十、春风吹拂,芙蓉花开

 

  花都地域史上诗词创作渊源悠久,底蕴深厚,明珠辉眼。而走上繁荣却是在改革开放之后,1984 12 月在县文联(今称区文联)的主持下,以诗词奇才黄倚云为首的芙蓉诗社成立,政通人和,风清气正。在黄倚云的带动下,一批诗词精英脱颖而出,花都诗词走向繁荣,他们是花都诗词界的先锋。这批已驾鹤西去的前辈,有曾文星、吴帆子、黄倚云、程鹏、王鉴波、梁瀚、黄新华、杜熙文、刁纪文......这批先辈在芙蓉诗社创办初期,已先声夺人,成为广州市最好的诗社之一。

 

  花都古今先贤诗人尚有不少名动广州,希望以后还可以挖掘整理出来,敬请期待。

  

  

相关附件:
分享到:
我为政府网站找错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