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春天里最耀眼的“演奏者”

发布日期:2018-05-02 12:06    文章来源:花都新闻中心     【 字体:   】  访问量: -

  ——记新白广城际项目花都段的建设工人

  每年的“五一”,对于许多人来说,不只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劳动节,更是难得放松休憩、与亲朋好友欢聚的小长假。然而,对于千千万万的一线建筑、环卫、安保等岗位的工作者来说,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个工作日。

  在我们享受着城市高速发展带给便利的同时,是否也想过,那些建设者们,他们的“劳动节”是怎样度过的?小编来到中铁广州局新白广城际项目工地,用镜头记录建筑工人的节日,向辛勤的劳动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项目在哪 “家”就在哪

  新白广项目(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站城际轨道交通)正线全长20.131公里,该项目由中铁广州局承建,于2015年底动工,预计今年底主体结构全面完工。工程的每一点进度,都凝聚着这里不同工种上千名工人的劳动与智慧。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口音,也有着同样的勤劳与朴实。工地就是他们移动的“家”,项目在哪,“家”就在哪。

  年近五旬的老胥来自四川绵阳,是一名电器维修工,从20多岁开始,跟随中铁局的项目走南闯北,至今已有二十多个年头,工地上几百件电器的维修,对他来说都不在话下。电器维修工作对于技术性要求较高,是一个需要时间和经验锤炼的工种,工作需要随时待命。像老胥这样的电器维修工,在这个项目部只有七、八人,工作量非常大,遇到突发状况更是需要没日没夜地抢修,“去年五月份,连续暴雨引发水灾,很多电器故障,基本上二十个小时都在工地抢险,吃饭都是让其他工人帮忙送过来。”老胥说。

  老胥有两个儿子,大儿子23岁,即将参加工作,小儿子还在读初中。二十多年来,每年只有过年才能回四川与父母和妻儿团聚,老胥感叹对不住家人和孩子。“但选择了这行,没办法……”不过,有苦也有乐,公司逢年过节都会给大家发放节日慰问品,平时也组织户外拓展活动和学习培训。老胥说,干一行爱一行,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自己这些年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人,培养后起之秀。

  “最有成绩感,是建成后亲自坐上去的时候”

  谈话间,天空开始淅沥沥地下起小雨,工人们却毫不在乎,依旧干得热火朝天。我们带上护具,跟随施工人员来到工地的最深处,在兜兜转转几层铁梯后,终于到达十几米深的地基处,耳间也瞬间被轰鸣的打钻声和叮叮当当的金属碰撞声填满。我们看到,工人们将制作好的钢筋有序地铺设在地面,再一层层交错,搭成网状,以备浇筑水泥稳固地基之用。

  38岁的封先生来自江苏,是这个钢筋组的组长,负责制作和安装钢筋。封先生做这一行已有十五、六年时间了,当初的毛头小伙已变成了老师傅,前段时间,他所在的队伍还被项目部评为优秀劳务队伍。

  “23岁结婚后,为养家糊口出来打工,这些年,湖南、湖北、四川……都跑遍了。”封先生说,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都是妻子一个人在辛苦地照顾,他只有一个最简单的想法,就是用自己的双手,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制作钢筋是一项重体力活,而且耗时久,加班加点做到半夜是常事,但对于这些,封先生早已习以为常。他说,最有成绩感,就是能坐上自己亲手参与建设过的项目,那一瞬间,感觉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苏州地铁建成后,我们去体验了一回,想到这是自己亲手扎的钢筋、一点点建起来的,心里美滋滋的。”封先生说,新白广项目通车后,他也希望能上去坐一坐,感受一下自己和工友们日夜辛苦的劳动成果。

  不知不觉,采访结束了,我们临走前,小雨已经渐停,工人们依旧在专注地继续着手中的活计,打钻、搭架、铺钢筋网……脸上身上早已和满泥水。那此起彼伏的叮当响,竟像是一支动听的节日交响乐,他们是最耀眼的演奏者。

                                                                                                                                        文/冯理聪 图/姚日文

                                                                                                                                        通讯员 王春木 廖茜




相关附件:
分享到:
我为政府网站找错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