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5
小厕所 大民生 我区全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今日花都讯 农村公厕“脏、乱、差、偏、少”、“如厕难”曾一度是村民群众的一件烦心事。开展主题教育以来,区农业农村局把推进“厕所革命”作为增进农村民生福祉的重要任务来抓,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农村中存在的公厕难找、难看、难闻、难用等突出问题,全力推进乡村公厕的升级提质工程,认真解决老百姓的“如厕”问题,努力补齐影响村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目前已实现全区188条行政村乡村公厕全覆盖,改变了我区部分农村没有公厕的落后局面,老百姓的幸福感得到进一步增强。
合理布局
265座乡村公厕已全部竣工
我区把农村“厕所革命”列入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来推进。2019年广州市下达给我区的农村“厕所革命”任务是建设189座乡村公厕,而我区从各行政村的人口数量、公厕遍布区域等的实际情况考虑自行增加了76座任务,共建设265座乡村公厕。
“我们在建设乡村公厕的过程中发现,原各镇街上报的乡村公厕建设布局不均,而且很多村地处偏远,外来人口不多,没有结合本村常住居民、外来人口数量、实际使用需求考虑,造成浪费。同时,有部分乡村公厕选址落地也比较困难。”区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邱伟彬说,在这种情况下,区农业农村局克服层层困难,在保证每个行政村1座乡村公厕的基础上,重点考虑了群众的实际需求、人流量大小、地域分布等因素,对全区乡村公厕建设任务进行了再一次的梳理,并对每个镇进行实地调研,充分听取了各街、镇的意见,最终把乡村公厕建设任务调整为265座。对于部分行政村没有符合条件地址可建设公厕的,采取建设装配式公厕方式解决,由广州市一建建设集团统一进行建设。265座任务数中有5座为装配式公厕(其中新雅街2座、花东镇2座、狮岭镇1座),有效解决了公厕建设用地紧张、规划报建困难等问题。
“在满足每个行政村1座乡村公厕的基础上,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人流量大小、地域分布等因素,更科学、更合理布局全区乡村公厕,完全满足了农村农民生活需要。”邱伟彬表示。
为加快推进乡村公厕建设,区农业农村局每天派出工作人员到各镇街乡村公厕建设现场进行业务指导检查,提出可行性意见,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乡村公厕建设制定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建立通报制度,采取每日一报、每周一通报,加大通报密度,及时将各街镇乡村公厕建设进展情况向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纪委监委、区相关部门及各街镇通报,加强共同监督管理。截至目前,265座乡村公厕已全部竣工。
美观实用
乡村公厕提升改造变化大
除了布局合理,我区的乡村公厕还按照“卫生整洁、环保美观、方便实用”的原则进行统一升级改造,有条件的实行新建乡村公厕,没有条件的对原有公厕进行改扩建,现建公厕干净整洁、外形美观大方。
新改造的乡村公厕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外观和室内布局由专业设计公司设计,与公厕周边环境和附近建筑风格和谐统一,并尽量体现岭南建筑文化特色。各公厕均配有无障碍卫生间、第三卫生间、管理间、工具间,设有洗手台(盆),配置挂物钩、厕位间扶手、面镜“三小件”等人性化设施,男女间配置比例按照2:3的标准执行,设有完善的通风除臭设施。
公厕建设还引入高科技,我区在花东镇联安村和花城街罗仙村安置区试点利用3D打印技术建设乡村公厕。3D打印公厕的材料是回收的建筑垃圾,建造时也是零污染,非常环保,而且不用一根钢筋,强度却超过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花东镇联安村的3D打印公厕已基本完工,是广州市首家3D打印公厕。
“厕所革命”彻底改变了农村普遍存在的公厕陈旧破烂、脏乱差的现象。新建的乡村公厕一座座漂亮、干净、整洁,焕然一新的公共厕所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了农村公厕的变化。民生工程得民心。如今,谈起在农村上厕所的问题,村民群众都竖起大拇指点赞。
公厕有专费管护 有专人保洁
“厕所建好了,还要管护好!”邱伟彬表示,接下来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在重视新建公厕建设管护的同时,对现有的乡村公厕进行了存量摸查,除今年新建265座乡村公厕外,全区还有420座符合条件仍在使用的旧公厕,合计685座,这些乡村公厕将一并纳入区财政明年1万元/座乡村公厕的管护经费中。明年起,区财政对每个乡村公厕给予1万元/年的财政资金补助,用于公厕的日常管理费用支出,镇街根据财力进行资金配套。镇街负责公厕维护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各项目村具体负责日常维护工作,要求建立乡村公厕巡回保洁制度,所有已投入使用的乡村公厕已配有专门的管护人员,做到8-12小时保洁开放。
据悉,接下来区农业农村局还将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实际需求,适时增加乡村公厕的建设数量,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精品特色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张金荣
通讯员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