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5
联安:革命老区村昔日旧貌换新颜
休闲小公园
建设美丽新农村
新农村一景
联安墟市场
侯氏后人捐资重修侯氏宗祠
田园乡村
当地村民为侯瑞龙修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如今村民住上了时尚的小别墅
之前破烂的农房
穿村而过,平坦、宽阔的朝阳路两侧树影婆娑,绿意盎然,连通花都大道与山道大道;一栋栋三、四层高,时尚别致的小洋楼矗立在连片的菜地旁,村民们或在田间忙碌着,或在小公园里锻炼闲聊……好一派恬美的田园景象。这是我们日前在花东镇联安村看到的一幕。
很多人可能没想到,联安还是一条有着光辉革命历史的老区村,在这个留着红色基因的村子里,村民们秉承革命先辈精神,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如今已经洗却昔日的铅华,展现出让人艳羡的靓丽容颜。
过去
“官”逼民反 村民拿起枪杆子保卫家园
联安村是位于花东镇北部山区、距镇行政中心约6公里的一条大村,也是一条革命老区村,村辖面积约18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6400人,全村共有48个自然村。
据了解,早在1925年前,联安村叫上古岭(又称响鼓岭),侯氏等村民在此建墟,并发动各户共同联防,以保安全。六十年代初,由新民、群丰、开明三村合一,取名联安村,后来改为联安乡,自1987年后由乡改为村沿用至今。1927年8月,当时的县农会驻地从九湖迁至上古岭的述圣堂(即今联安小学内),9月起,当地民团多次进攻上古岭农军据点,村民侯立池与陈炳辉、危少伦率领农军奋力反击,由侯立池联系的刘寿华民间武术“大力队”组织百余人支援农军英勇杀敌。后因众寡悬殊,物资奇缺,坚持至11月底终千失守。1943年,共产党员侯坚通过开明人士莫雄的关系,以国民党北江第二游击挺进队的名义,在上古岭建立了以侯坚为大队长的独立大队,队部就设在联安村侯氏宗祠内,这支队伍后来发展到拥有机枪2挺、长短枪100多支、队员120多人,成为花县东隅地区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斗争力量。
1944年4月底,九湖独立中队在上古岭一带山区活动,一天晚上突然遭到日军包围,队员们凭借熟悉地形进行奋起迎击,经过一个多小时激战后,在当地村民群众掩护下全部安全撤离回九湖,日军阴谋未能得逞,气急败坏之下匆匆收兵。翌日中午,队员们返回上古岭,因缺乏经验,踩响了日寇埋下的地雷,两位年轻战士王耀峰及机枪手徐胜甫不幸牺牲。
其实,作为革命老区,历史上的联安村还出过不少革命先辈,他们为革命斗争的胜利和保卫家园英勇付出。曾在联安村当过十多年村支部书记、现任村支部副书记的侯亮明介绍,在黄花岗起义牺牲的72烈士之一的侯瑞龙就是联安村人,后人还专门在现今的蠄蟝石水库脚附近建立一处简单的纪念碑,以示缅怀。早年,其后代已移居巴拿马,很少回国,但每年清明时节,村小学、中学的学生都会组织前去扫墓,祭拜先烈。在采访中,今年80岁的村党支部前任老书记侯记栈也为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他父亲身上的一些革命斗争经历。侯记栈回忆道,在新中国成立前,为霸一方的土豪劣绅地方势力经常进村抢掠,村中很多农房、祠堂屋舍被放火烧光,猪牛鸡鸭等禽畜也被抢掠一空。有一次,他父亲和当地村民一同守在牛岭(土名)阻击前来抢掠的民团,在冲锋过程中,肩膀位置中了枪,当时还不知道,不久在看到身上流血后随即晕了过去,村民当即用鸡公车把他运回来止血抢救,他生前身上还留有一处清晰的伤疤。“当时土豪劣绅率领的民团用的武器都比较先进,而农军用的则是凑钱买来的较为低劣的枪支,有的甚至还打不响,这也是导致农军这次战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至今,提起父亲当年这段经历,侯记栈依旧记忆犹新。
今天
建设美丽新农村 村民日子越过越好
在花东镇,提到拆车场,不少当地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联安村。的确,村子也因为拆车场的存在曾辉煌一时。据侯亮明介绍,拆车场的形成,当中还有一段少有人知的故事。早在改革开放年代,一些村民农闲之余,踏着单车载着两箩筐走村串社收买破烂,时间长了,这些村民看到拆除破车能够赚钱这一商机后,纷纷转行做拆车生意,人数也开始逐渐多起来,最火的时候,村里从事拆车经营的村民就有上千人。侯亮明表示,当年联安村集体经济得以发展也是从这个拆车场起步,不少村民从中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日子因此而越过越红火。
到了2000年,出于治安原因及国家对汽车报废政策出台的影响,联安村拆车场被责令关闭,村经济收入一落千丈,不少曾从事拆车的村民因为失业变得整日无所事事,意见很大。村下一步的路子该如何走?成为联安村委领导班子最迫切思量的问题。经过研究,村委整合原来面积达200多亩的拆车场用地,办理了工业用地手续,集中发展村工业园,着手招商引资,先后引进的企业有十多家,涉及有家具、小五金等多个行业,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问题。通过出租土地给客商建厂房收取租金,村社集体经济逐步发展起来,村民生活也得到进一步改善。 此后,村里积极调整农业结构,采取农业集约化经营模式,办起了面积共1600多亩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13个,并在上级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对水库脚下的230亩耕作环境差的农田进行平整复耕,集中出租发展果园。同时,还推进小型贸易市场建设,形成了工、农、贸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了村社集体收入,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不用多长时间,户户开始用上了自来水,社社逐步修通了水泥路,而且着手扩建了村小学教学楼,完成村低保户住房重建,建起了五保颐养院,新修了村委办公大楼,装设了太阳能照明路灯……。90年中期,联安村侯氏后人又积极集资捐款,对几十年前已毁坏的侯氏宗祠进行重修,如今的侯氏宗祠三进约600多平方米,面积达1800平方米,一般用作村民办喜事、摆宴席之用,平时也有村民初一、十五进内烧香祭祀,宗祠管理较好,宗族设专人管理。宗祠门口有一小广场,两旁设置健身设施,每到晚上,村民们聚集于此跳广场舞、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甚为热闹。目前,侯氏宗祠已申报为广州市中国共产党史旧址。
特别是近几年来,联安村进一步乘借社会主义新农村、区美丽乡村重点建设村、广州市第四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这股东风,大力完善绿化美化、道路硬底化、村社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等。至目前为止,全村完成了27个经济社30条共约25公里社道的建设;完成了涉及27个经济社、长15公里的机耕路硬底化建设;升级改造27个经济社共38口鱼塘塘基,对27个社38口鱼塘加装护栏;全村各经济社的污水管铺设已动工;推进村西南片的1至3经济社的农田高标工程。此外,还完成了旧戏院升级改造工程的设计、报建和委托施工等前期流程手续;完成约24个经济社约50公里的主水圳、支圳清淤工程等项目,使村容村貌和田园风光更加亮丽。去年,联安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投入130多万元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这项惠民工程,并直接与村民分配红利挂钩,促使村民自觉搞好自家屋前屋后环境,不乱堆放、不乱搭建,共同出力,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
据了解,今年,联安村将继续跟进和完善已动工但未完成的鱼塘升级改造、加装护栏和农田高标、污水工程;开展旧戏院改造工程进场动工;把所有太阳能路灯改为市电路灯。此外,争取推进社级巷道硬底化建设;争取对符合条件的经济社修建小公园等休闲场所;进一步加大对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加强宣传和整治,落实长效管护机制,促使村民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乡村面貌越变越美。
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姚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