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布岗村:抢抓发展机遇 打造美丽乡村

发布日期:2019-12-06 15:29    文章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访问量: -

 转存图片 

←整洁的村貌

转存图片

↓农业发展为村增收

       在花山镇东北角,有条名叫布岗的行政村。不过在老一辈心目中,大家都喜欢叫这里为文笔脚,为何,村北有全村的主要山岭文笔岭。在这样一块土地上,流传着许多抗日战争期间可歌可泣的故事。这块浸染革命传统的土地,近些年来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国家推行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该村抢抓发展机遇,从打造美丽村容村貌、提高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提升村民幸福指数等方面入手,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历史沉淀深厚

     “布岗村的历史悠久,村里有一些文物,老一辈人心目中,这些文物是他们的记忆。这块土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也流传着不少抗击日本鬼子等可歌可泣的故事。”村支书李金就说,像他这个年龄段的人,小时候都听过不少类似的故事。

     布岗村位于花山行政区域的东北角,与花城、永乐、东方等行政村交界,总面积3.2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目前该村所辖的文笔脚、大份田、鹤咀山、黄麻布、坣下、横岗庄、宝珠岗等处,都留下许多传说。

     村里现存寺庙一座,为飞来观音庙,现存保护文物单位2处,为文笔岭侵华日军驻地遗址、王福三墓。其中的飞来观音庙据传兴建于清中期,20世纪50年代被拆毁,1995年重建。每年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以及佛教节日,寺庙举行法会,附近许多村民到庙参加。

     文笔岭侵华日军驻地遗址建于民国时期,是日本侵略军侵占花县部分地方后,利用该制高点所设的一道封锁线和驻兵地之一,封锁线以内地区民房尽毁,沿封锁线筑有碉堡、战壕和防空洞。当时日军给当地村民发放“良民证”,并命令村中保长甲长强迫村民修建防空洞。村民曾奋起反抗,村中的抗日分队引诱日本鬼子进入埋伏点将之击毙。

     王福三(1887-1925),花县九湖村人,生于马来西亚,早年回国求学,后辍学谋生,民国9年结识阮啸仙,民国1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任花县农会副执行委员会长兼第二区执行委员会长。民国14年1月18日,偕黄学增等人至凤岭捉拿叛徒,途中遇袭牺牲。王福三墓位于文笔岭,1925年兴建,1928年被花县民团破坏而湮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物部门在原地挖出墓碑和墓志铭,重修为三合土坟墓。

     当地客家村民有“起灯”的习俗。家中有子的村民会在儿子成年前的某一年为男孩起一次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村需要起灯的村民会在正月初十带灯去祖屋,将花灯升起,为子女庆贺,直至正月十六才将花灯降下。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改为村民在家中各自起灯。

     发展前景广阔

     李金就说,全村3.2平方公里,2400多亩土地基本上属农保区。全村目前以农业为主,仅存的一点工业基础是在上世纪70年代建的一些厂房。近些年,村里利用“三旧”改造机遇,对厂房进行了升级改造,尽管村集体能收取到一定租金,但对于一个有2800多村民的行政村来说,仍是杯水车薪,一年下来,村集体收入只有50万元左右。

     “受农保区政策的规定,村里想发展经济比较麻烦,只能发展农业,把土地租给人家种菜、种花。但我们村连片的土地比较少,最大块的连片地也才100多亩,这样就很难实现规模化,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李金就表示,目前村里正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实现土地的集约化耕种和管理,给租户创造生产条件。“租户们的生意好了,收入才高,我们的租金才能有保障。”

     近些年,全村在改善村容村貌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到目前为止,全村14个经济社,实现主道路硬底化7公里,只剩3个经济社的道路未硬底化;经过二期改造,全村实现了社社通路灯;一些村级小公园以及健身场所也得以兴建,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休闲和锻炼的愿景。

     问及下一步发展思路,李金就说,要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引进一些大型企业,带动村民就业,提高村民收入;其次要改善农田灌溉系统。要解决好因肇花高速修建而留下的后遗症,解决好排水不便一些土地出现水浸的问题。要大力发展种养业,实现连片管理和经营,就必须保证灌溉系统能真正发挥作用。要在规划调整方面下功夫,通过各种正当途径向上级反映,表达村一级想发展的心愿和规划,争取取得上级的支持。

     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舒仕雄

     通讯员 毕锦镜


相关附件:
分享到:
我为政府网站找错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