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5
“十三五”时期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面对国内外复杂环境特别是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严重冲击,花都区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4”工作举措,深入实施“航空枢纽+”战略,全面推进“国际空铁枢纽、高端产业基地、休闲旅游绿港、幸福美丽花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就。
“十三五”规划设定43项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34个,约束性指标9个。预计除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项指标外,经济发展类其他指标都能完成;城乡建设类、资源环境类全部指标能够如期完成或者基本完成,民生福利类其他指标也都能如期实现或者基本实现,创新发展类指标预计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光纤入户率、重要区域及公共场所WIFI覆盖率三项指标能够如期实现。
总体完成情况:23项指标提前完成或达到市下达目标,其中预期性指标15个、约束性指标8个;14项指标预计能够完成,其中预期性指标13个、约束性指标1个;6项指标预计不能完成,全部为预期性指标。
综合实力 迈上新台阶
经济规模和效益双提升,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2.15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6.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92亿元,年均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4.80亿元,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1.9%。产业结构持续调整,汽车、临空、智能电子三大高端产业集群加速集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建筑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2.79∶55.24∶41.97调整为2020年的2.56∶42.69∶54.75,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7.85亿元,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9.5%。汽车制造业集群、航空制造业集群、视听设备业集群、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时尚产业集群、都市农业集群等六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2020年,新认定市总部企业26家,增速全市第一。
创新发展 实现新跨越
截至2020年,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61家,较2015年增长550%。花都汽车产业基地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31家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总量居全市第二。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7家,省级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1家企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家企业获省科技进步奖。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9家,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8家。技术合同成交额23.88亿元,技术交易额20.05亿元。培育引进省、市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创新领军团队、杰出产业人才9人,“优才计划”专业人才191名,颁发人才绿卡约1.9万张。
协调发展 迈出新步伐
全区各功能区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主城区CBD、广州北站周边连片改造成效显著,老旧小区和旧厂房改造等城市更新9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横潭村河西经济社改造项目正式动工,田美村东南经济社改造项目成功引入合作企业,拆除违法建设工作持续推进,释放可用地空间31.02万平方米。
空铁联运大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地铁九号线、广清城际一期、广州东环城际花都段开通运营,圆了花都人民多年的“地铁梦”“城轨梦”。机场三期扩建征地拆迁获省、市领导高度肯定,广州北站一期站房建成投用,空铁联运初具雏形。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花都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重点区域,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厕所革命”持续推进,提前一年完成市下达的任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五好”新村居建设任务。
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全区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绿色发展 取得新成效
以花都为核心的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在各试验区中连续两次排名第一,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20年底,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累计交易量及总成交金额均排名全国第一,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标准和林业碳汇生态补偿机制等两项碳金融业务试点成果已在全省范围推广。
碳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花都区公益林碳普惠项目成为全省唯一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二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大典型案例。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管理建设稳步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加快发展,花都汽车产业基地已有六条路获批成为广州市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
水环境治理成效明显,落实河长制和湖长制,饮用水源水质保持100%达标。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大气污染防治深入推进,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市排名第三。
垃圾分类全面推进,全区物业小区100%完成楼道撤桶。推进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赤坭镇竹洞村农村垃圾分类指导(推广)中心,花都区被住建部列入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持续推进花都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2020年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达到38%。
开放发展 实现新突破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花都—三水片区)建设稳步推进,与国内外主要城市,与佛山、清远合作更加深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建设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花都试点完成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283.6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134亿美元,占比48%,成为全市稳外贸的重要支撑。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深化,100%的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1265项事项实现“一窗办理”,1164项事项实现“零跑动”,区重点产业项目审批代办工作入选广州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案例。
共享发展 取得新进展
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加大,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达82.43%。就业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983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成功创建成为全国中小学生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创新区,在全市率先完成“区管校聘”改革,学前教育学位和义务教育学位明显增加,全区教育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医疗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基层就诊率53%,群众享受到惠民便民医疗服务。持续完善“一元钱看病”“医联体”“家庭医生”等改革举措。
文体旅事业繁荣发展。成功创建首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花都区春节文化系列活动、盘古王民俗文化节等文化品牌,启动新图书馆、大剧院建设。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区4000余名优抚对象应保尽保。建成2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43个长者饭堂,区养老院项目(含区儿童福利院、区救助安置中心)顺利完工。
精准扶贫、对口帮扶成效显著,帮扶黔西县、织金县脱贫工作在广州市对口帮扶毕节考核中包揽前两名。
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谢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