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花都湖十年蝶变①:从百年巨石坑到国家湿地公园
开栏语 今天,请看第一篇章 花都湖十年蝶变①: 从百年巨石坑到国家湿地公园 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前身 是一个历经百年沧桑的石灰窑巨坑 ——花县(花都)青石海水泥厂及采石遗址 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二十多年前 这里还是一片鲜有人涉足的荒蛮滩涂 也是昔日花都水泥生产的集散地 晴天灰尘滚滚、雨天满脚泥泞 空气质量和水体环境十分恶劣 青石海石灰窑始建于1895年 工业产值达240多万元。 青石海西侧的新青水泥厂建成投产。 青石海周边相继建立起3家水泥厂,年产量超过100万吨。 水泥年工业产值达2.72亿元,税收达2000多万元,成为当时花都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花都乃至广州市经济发展做出过较大贡献。 然而,随着水泥生产的扩大、产量的提升,粉尘污染的问题也愈发严重。那时候,新华城区的天空总是一片灰暗,粉尘蔽日,百姓叫苦连天、怨声载道。覆盖着厚厚粉尘的厂房和采石留下的巨大露天水坑,犹如一块城市伤疤,深深地印在市民的记忆里。 花都湖建设启动 2012年3月 为响应广州市委、市政府 关于开展“花城、绿城、水城”建设工作号召 花都区将“新街河公园”项目名称 更改为“花都湖” 并将其作为首重“民生实事”来办好 由此,承载着花都人 城市新梦想的花都湖 宏大建设工程随之展开 “花都湖”是花都历史上最大的城市公园建设项目,分两期建设。为保持原生态、回归自然,在建设花都湖的过程中,昔日巨大的水泥厂采石坑被改造为湖,原来的沼泽地也被改造为湿地园区、桃花湾等。 与此同时,先后关闭了附近河流周边的污染企业,清理河涌淤泥,修建起生态河堤,种植上大量的水生植物,增加曝氧机,提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自然生态环境得到彻底恢复。 (关振伦 摄) 万紫千红总是春 (摄影:关振伦) (朱浩军 摄) 目前,花都湖包括人工筑湖、环湖道路和周围草滩地,总面积为240.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137.1公顷,湿地率为56.9%,共划分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五个功能,是花都城区的“空气调节器”和繁华都市的绿色空间,对有效保障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态安全,以及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花都湖夜景(关振伦 摄) (朱浩军 摄) 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第16批国家水利风景区之一; 经过重重考验后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被授予“国家湿地公园”称号。 据了解 目前全国共有国家湿地公园(含试点)899个 广东省仅有27个(含试点) 今后,花都区将会继续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积极推进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力度,大力开展湿地科普宣传教育和科研监测工作,推动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策划:杨丽萍 统筹:樊玉春 谢惠瑜 吴敏娜 图文:姚日文 李沁杰 关振伦 朱浩军 通讯员 毛婕 姚伟军 设计:杨烁 李咪咪 编辑:花小圆 声明:本文由“今日花都”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平台不得转载改编,违者必究。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