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Bg

花都湖十年蝶变②:百鸟归林,在水一方!

发布日期:2022-09-05 20:42    文章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访问量: -


  图片



  

图片

图片

开栏语

图片

     从百年巨石坑到国家湿地公园,花都湖完成了从城市伤疤到生态公园的完美蜕变。如今的花都湖仿若镶嵌在城市中央的璀璨明珠:碧水粼粼、繁花争艳、白鹭翩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成一幅生动的绿色生态新画卷。
     在花都湖建设10周年之际,广州花都发布、今日花都特推出《一城碧水,天人合一》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系列报道,带你走进她的前世今生。
第一篇章:
从百年巨石坑到国家湿地公园

今天,请看第二篇章

 花都湖十年蝶变②:

百鸟归林,在水一方!


从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泥坑

变成风景优美的国家湿地公园

花都湖经历的是岁月,

记下的是乡愁,感受的是巨变,

更是全花都人民爱护青山绿水、

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成果。

  图片

摄影:关振伦

如今的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

山清水秀、草木葱茏,

小鸟自由飞翔,

好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走进花都湖,

仿佛置身于水清岸绿、

花团锦簇的“世外桃源”“小鸟天堂” 图片

摄影:关振伦  图片

只见成群结队的

白鹭在水岸边翩翩起舞,

沐浴在落日霞光之中,

勾勒出一幅“水清鱼游草茂盛,

白鹭翩翩入画来”的美丽生态画卷。 图片  图片

  众所周知,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许多珍稀禽类的繁衍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

  近年来,花都区大力开展“世界湿地日”“爱鸟周”“我们的鸟儿邻居”“野生动物保护月”等主题活动合计400多场次,极大增强了市民关爱湿地、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有效地实现了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

图片

  花都因地制宜,在湖中修建几个小岛屿、3个鸟类栖息地,营造出大片开阔浅水区,供游禽类觅食栖息。通过深度处理污水,改善水质,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河道两岸水生植物茂盛,湖泊内水流清澈,自然景观独具一格。

  目前花都湖有鱼类36科64种,有维管束植物109科226属306种,重要水生植物有菖蒲、芦苇、慈姑、金鱼藻等,为各种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地。  图片

  花都湖工作人员介绍说,公园在2016年进行了一次鸟类统计,各个科属合计91种。5年之后再次统计,鸟类达到122种,增加了31种,其中有30多种为冬候鸟或迁徙经过当地的旅鸟。鸟类数量逐年增加,说明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图片

  据了解,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区域内现记录有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小青脚鹬)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2种

广东省重点保护鸟类13种

此外,还有野生脊椎动物223种,两栖类10种、爬行类25种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两栖类1种(虎纹蛙)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兽类1类(豹猫)

国家三级保护动物兽类1类(鼬獾)

维管束植物种类比5年前增加了43种、脊椎动物种类增加了58种,园区动植物的多样性有了很大提高。  图片  图片

只要晴天,无论晨昏,

在花都湖新雅大桥附近河滩处,

就能见到成百上千只白鹭云集,

或嬉戏、或觅食、或低飞……

它们用鸟类最简单最直白的方式向人类表明,

这里就是

鸟儿栖息和繁衍的“安乐窝”。

花都湖,鸟的家园!


  

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策划:杨丽萍

统筹:樊玉春 谢惠瑜 吴敏娜

设计:杨烁、李咪咪

文图:谢惠瑜 李八一  武楠  实习记者:程斯庆  通讯员:毛婕

编辑:聪杰

声明:本文由“广州花都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平台不得转载改编,违者必究。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相关附件:
分享到:
我为政府网站找错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

-